文化揽胜 > 洪洞净石宫清代壁画 武将“蜂腰”“豹肩”巧夺天工

洪洞净石宫清代壁画 武将“蜂腰”“豹肩”巧夺天工

发布日期:2023-06-09 18:02 3398人浏览 文章来源:山西青年报

    

  被称为“华人老家”的洪洞,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造就了独特的风土人情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在洪洞县干河村净石山下的净石宫里,大殿内保存的82幅清代壁画,向世人展示了300多年前绚烂多彩的历史文化,甚至有学者把芮城永乐宫、广胜寺水神庙、净石宫融宁宫殿的壁画分别定为晋南元、明、清三个时期的代表作。本期《山西青年报》带大家走进洪洞净石宫,看壁画中传统武将的“蜂腰”“豹肩”如何在画家笔下变得生动,游历霍山、历山等风景名胜,欣赏洪洞好风光。


净石宫明代悬塑称绝


  位于临汾市洪洞县堤村乡干河村的净石宫,因建于净石山下而得名,也称“融宁宫”。净石宫创建于大明弘治元年(公元1488年),此后历代均有修葺。


  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净石宫格局比较完整,整体建筑坐北朝南,两进院落,建筑规模不大,但十分宏伟,且雕塑精细华美。最值得赞赏的是建筑布局为倒坐戏台,配殿是双层结构,上层带有木围廊,便于看戏。这种布局十分罕见,把道教寺观变成一座有两层戏台的戏园子,很是巧妙。


  步入山门,便是被称为“融宁宫”的大殿,殿内侍奉的是玄天上帝,即“真武大帝”。大殿正中,玄天上帝披发仗剑端坐于须弥座上,两侧塑有周公和桃花女,须弥座前塑有龟、蛇二将。


  神像上方的天宫楼阁,悬塑着怒张盘龙和17尊塑像,均为明代作品,许多姿态各异的天神出没于云雾间,可称得上是一绝。悬塑分上下两部分,顶部彩塑楼阁3所,内奉元始天尊,左右有天神持戈怒立。左为灵宝天尊,右为道德天尊。第二层悬塑多为神仙官吏,人物栩栩如生。


壁画人物身高如真人


  洪洞净石宫保存了明代以来的古建筑及明代悬塑、清代壁画,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清代壁画绘于融宁宫东西墙及后山墙上,采用矿物颜料,设色对比明显,表现出较高的艺术价值与学术价值。


  殿中东西山墙所绘82幅壁画,内容为《玄天上帝应化图》呈现代连环画形式,采用传统的散点透视法,并附题记,是全国现存面积最大、时间最早、基本完整且有明确纪年的玄天上帝壁画,反映了明末清初真武信仰在山西等地区的传播情况。


  这些壁画形象地表现了真武大帝从“梦中月”到“天帝赐剑”“翻山裂石”“武当镇帅”,直到受封“玄天上帝”的整个情节。画法精细工致,线条简洁有力,中间衬景有山水、古树、宫院等,人物面部、衣衬、树干及树叶多以渲染法体现,增强了画面的表现效果。


  西壁顶端有墨书题记,为石明里丹青杨成廉携弟及子杨萃,和学徒完成,时间为清顺治五年(公元1648年)闰四月。


  后墙绘有《天神征战图》,人物身高均等,犹如真人,全部穿着盔甲,线条勾勒粗犷有力,须发怒张间,仿佛有排山倒海之势,让人血脉喷张。神龛侧面绘有献花神像,衣纹流畅生动。


  每年农历三月三,当地都会举办传统庙会,十里八乡的村民扶老携幼接踵而来,欣赏文艺节目、看大戏。


游历名山看流泉飞瀑


  洪洞自然风光雄伟绮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文物古迹星罗棋布,人文资源古老独特,民俗风情绚丽多彩。尤其是大槐树寻根祭祖节,向世人展示了洪洞大槐树悠久的移民历史。此外,位于洪洞县境内的历山、乾元山、霍山等旅游胜地,也是洪洞最佳旅游景点。


  历山,位于洪洞县城西的吕梁山东南处,分为主峰、百鸟峰、神象岭、舜田、舜井五大景区。其中,主峰形似乌龟,站在龟背上极目远眺,平阳万古城、霍山千秋雪尽收眼底,风光十分壮美。


  乾元山,是吕梁山系中南部姑射山脉的一部分,北接万寿山,南连青龙山,山中有元阳观、玉虚宫、金光洞、莲花阁等自然人文景观和遗址。据史料和碑文记载,乾元山自古以来就是道教名山。在这里,抬头看,蓝天近在头顶;低头瞧,脚踏万年金龟北上,汾河湾三界美景尽收眼底,环视周围山峰有如龙似凤的九(龙)九(凤)一归(中央卧金龟)的奇特山势地理。


  中镇霍山兴唐寺旅游风景区,位于洪洞县城霍山主峰脚下。霍山,古太岳山,中华历史名山五镇之中镇。兴唐寺,是唐太宗李世民兴唐立国的发祥圣地。该景区流泉飞瀑遍布,自然生态植被保存完好,人文景观众多,著名的有石壶峡、飞瀑峡、人祖泉、打鼓泉、老爷顶等自然景观和中镇庙、兴唐寺、杨家营寨等人文建筑遗址。景区内还有70米瀑布飞挂悬崖,称“华北之首”;百米栈道龙腾横空,为“海内奇观”。


吃在洪洞享传统佳肴


  游在洪洞、玩在洪洞,当然也要吃在洪洞。晋南醪糟闻名遐迩,最早出现在霍山南麓洪洞的小吃摊上,距今已有上百年的历史。每年农历三月十八庙会,来观光的游客络绎不绝,生津解渴的醪糟便应运而生。


  洪洞醪糟之所以有名,是由于它使用的是霍泉水和此水灌溉生长的糯米,并且是用独特的灶具与奇特的酿制方法制作而成的。经过百余年的发展,洪洞醪糟已有藕粉醪糟、清汤醪糟、蛋花醪糟、桂圆醪糟、三仙醪糟等10余个品种。


  洪洞重八席历史源远流长,据传起源于先民祭祀人文始祖伏羲氏的民俗活动,后明代大移民又将重八席带到各地。民间又称其为“重逢席”“八八汤水”。此宴规格严谨,选料精细,做工考究,并以师徒口传手授、世代传承的形式一直沿袭至今,被誉为“根祖槐乡第一席”。


  重八席分为有头有尾的全席和无头无尾的单重八,除了头和尾外,中间部分形式基本是相同的。菜肴包括八大碗、八小碗,大碗盛整鸡、整鱼、火腿、肘子等大菜,传统的菜肴有夹砂、酥肉等,还有鱿鱼汤、海参汤、肉丝汤、丸子汤等;八小碗主要盛小炒一类,如小炒肉丝、小炒莲菜丝、过油肉等。而无头无尾的单重八只是中间八大碗和八小碗十六道主菜肴。


  洪洞重八席的烹饪技艺,体现了中华民族固有的“慎终追远”及优良饮食的传统,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


  今年以来,洪洞县把发展全域旅游摆在突出位置,积极抢抓“大旅游”“大发展”时代机遇,用新思维打造文旅品牌,让更多的人来“老家”旅游观光、投资兴业,为广大游客展现品质更优、颜值更高、气质更佳、魅力更足的全景洪洞。  


  文字:田   璐

编辑:苏东峰

审核:马   燕


全部评论0

             山西文化旅游网创办于2019年,是山西日报良友文摘报社媒体产业链(报纸、网站、新媒体)中的重要一环。作为山西省首家综合性文化旅游信息网站,山西文化旅游网立足山西、辐射全国、面向世界,全方位围绕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整合政策、市场、景区、游客等关键节点,深入解读山西11市的历史文化和旅游景区,全面快速权威发布旅游、文化、政策、市场主体等方面的信息,全新展现山西文化旅游魅力,全方位彰显山西文化旅游新形象,把山西优秀历史文化和优质旅游资源推向全世界。经过深耕多年,山西文化旅游网不仅成为我省文化旅游行业的主流媒体平台,更成为全国各地网民了解山西、探寻山西的根据地和活地图。

    • 监督电话:
      0351-4282766
    • 业务合作:
      18135385757
    • 联系邮箱:
      240086217@qq.com

    版权所有©山西文化旅游网   ICP :  晋ICP备2021017959号      员工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