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揽胜 > 孟姜女的长城记

孟姜女的长城记

发布日期:2023-05-12 17:50 2757人浏览 文章来源:大同日报

  

  我是孟姜女。我的丈夫被抓去修长城,我跋涉千里赶去长城脚下,却被民夫告知他早已累死,尸体不知被埋于何处,于是我便痛哭失声,长城轰然倒塌。可能后人同情我夫妻俩的遭遇,终是意难平,虚构了我可以反抗的超自然力量,但我即使哭得再血泪模糊,也是万万不可能哭倒一座城的。


  我是孟姜女。我现在是一缕有着前世记忆漂泊无依的离魂。戍卒叫,函谷举,灭秦朝,楚汉争。始皇早已作古,而长城却蜿蜒在这崇山峻岭之上,我拂过了北方的每一座山冈,抚过了山上的每一寸城墙,我想找到他,可我好似忘了他的模样。内心的酸楚,让我好似看到了他背着重石艰难地挪步。


  再往远眺,河套平原内竟是牛羊成群,男人们赛马吆喝着,女人们围着篝火跳跃着,这时远方一处人马浩浩汤汤地赶来,为首的将军丰神俊朗,骑在马上威风凛凛。马蹄声响,烽烟滚滚,厮杀阵阵,这是热血男儿与来犯匈奴的一场较量。我的耳畔隐约听到有人呼唤着他的名字,卫青。


  首战直捣龙城,不断击退匈奴的侵扰,这又是收复了河套平原,硬是将匈奴打退到了长城外去。他站在长城上,望着山峦巍峨,望着长城万里,内心是别样的辽阔,眼前是不一样的山河。卫青七战七捷,他的外甥霍去病亦是一员虎将,封狼居胥,大破匈奴。“匈奴未灭,何以为家?”在听到他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我对他的敬意犹如波涛般汹涌,犹如日光般热烈。


  万里长城阻的是万千匈奴铁骑,护的是祖国大好河山,它似一条巨龙,为黎民百姓而匍匐,为狼烟四起而盘踞。长城阻止了匈奴骑兵的任意出入,汉朝才有安定的环境发展经济、繁衍人口,有了国力强盛的后盾。一时间,看着这砌成长城的一块块砖,我竟觉得丈夫他是个英雄。他的死也应是捐躯赴国难,平凡而壮烈。他的血融入在了长城之中,我抚过了每一寸城墙,便也是抚过了他的每一寸脸庞。


  历史的长河滚滚而去,我来到了一个民族大交融的时代,北魏,一个由鲜卑族建立的王朝,它虽入主中原,反而认识到自己与中原文明的差距,实行汉化改革。然而政权的建立不可能一直岁月静好,必然有风雨飘摇。北方草原上的柔然族长期侵扰南下,北魏为防备他们,以及南方其他割据政权的进攻,先后筑起两道长城,即北长城和南长城。此时,由于汉化改革促进了民族的交流与繁荣,这两道长城的筑起,正是民族大团结、民族大一统的象征。


  我一晃又来到了明长城,明长城自中国最东端的山海关途经河西走廊,一直到走廊最西端的嘉峪关才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这座宏大复杂,气势磅礴的军事工程,走势如龙舞苍穹,烽火台与古堡相望,勾勒出塞北的苍茫。


  在明长城的修筑期间,我看到了工匠的冰道运石,惊叹他们的劳动智慧;目睹了山羊驮砖,惊喜他们的创新思维;我亲眼所见有一对燕子筑巢于嘉峪关柔远门内。我知道了明长城在军事上抵御少数民族的侵扰,我知道了明长城在经济上促进了边疆经济开发,也在政治上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我还知道明长城是中国历史上费时最久、工程最大、防御体系和结构最为完善的长城工程,它对明朝防御掠扰,保护国家安全和人民生产生活的安定,开发边远地区,保护中国与西北域外的交通联系都起着不小的作用。


  鸦片战争打开了闭关锁国的天朝上国的大门,大刀长枪无法与坚船利炮相抗!瓜分中国浪潮袭来,到处都是断壁残垣,炮台倒塌,城墙破损,到处是尸横遍野,我不禁潸然泪下,中国人该如何救亡图存?


  眼睛有些红肿,再一睁眼,看到远处有一个黑人影儿,在修补城墙,我凑近前去,这人……好生熟悉!他微笑着回过头,我的眼眶顿时湿润,半口微张,惊得说不出话来,背过身去,我用尽全身气力整理好了情绪,吁了一口气,佯装从容地面向他……


  “喜良,我终于寻到你了!”


  “姑娘你是?”


  “喜良,你不记得我了吗?”


  “姑娘你怕是认错人了,我是这守城人的孙子,我叫向红,我爷爷身子差了,我来替他修补城墙,爷爷说这长城是咱们中华儿女的根,不能塌,不能损!哦,对了,过几天我就要参加北伐了,成为北伐新军的一分子!我娘和我爹都引以为傲呢!”


  是啊,两千多年了,他早已不是他了,前尘萧索,忘记也是一种幸运吧,因为长城我对他耿耿于怀,因为长城我对他难以忘怀,而今天,也因为长城,我对这段缘不再介怀。我一怔,再次扬起唇角“青年志在四方,满腔热血报效国家,你有长城魂,我亦有!希望你前程似锦,万事顺遂。”


  “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内外是故乡。”他向我告了别,我注视着他的背影,听着他的歌声,看着他渐行渐远。“四万万同胞心一样,新的长城万里长……”我嘴里呢喃,眼眶湿润,心情却是二两遗憾掺杂着三两舒畅。


  我对于长城的恨意早已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无穷的敬意。长城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愈发鲜明生动,并在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中,特别是在全民族的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斗争中被世人所认同,所接受。面对民族的生死存亡,象征国防和民族统一的长城必然成为整个中华民族的象征,唤起整个民族的抗战意识,这份精神就是“长城魂”!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开天辟地到新中国成立的改天换地,再到改革开放的翻天覆地,我走过长城边上潇潇吹过来的改革春风;我目睹着中国人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我欢喜着喜良那千年之前的所遭所遇不是无妄的苦难而是有意义的牺牲;我激动着向红是革命的先锋!


  如今的长城是一条矫健的巨龙,雄伟壮观,气势磅礴。草木欣欣向荣,朝逢日出,暮送晚霞。一道道历史辙印与今朝相连,无论历史如何变迁,长城都凝结着华夏儿女的智慧和汗水,我感受到的是迸发着中华民族的信仰和力量!


  我是骄傲的,因为我与长城一同经历了这岁月峥嵘,我是孟姜女,我早已不是那孤独的离魂,我是“长城魂”!


  我又来到长城之上,抚着这熟悉的一寸寸城墙,抬头,我闭着眼,迎着日光,畅想啊畅想……


  文字:刘欣钰

  编辑:苏东峰

审核:马   燕


全部评论0

             山西文化旅游网创办于2019年,是山西日报良友文摘报社媒体产业链(报纸、网站、新媒体)中的重要一环。作为山西省首家综合性文化旅游信息网站,山西文化旅游网立足山西、辐射全国、面向世界,全方位围绕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整合政策、市场、景区、游客等关键节点,深入解读山西11市的历史文化和旅游景区,全面快速权威发布旅游、文化、政策、市场主体等方面的信息,全新展现山西文化旅游魅力,全方位彰显山西文化旅游新形象,把山西优秀历史文化和优质旅游资源推向全世界。经过深耕多年,山西文化旅游网不仅成为我省文化旅游行业的主流媒体平台,更成为全国各地网民了解山西、探寻山西的根据地和活地图。

    • 监督电话:
      0351-4282766
    • 业务合作:
      18135385757
    • 联系邮箱:
      240086217@qq.com

    版权所有©山西文化旅游网   ICP :  晋ICP备2021017959号      员工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