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揽胜 > 为大同而留

为大同而留

发布日期:2023-05-09 10:20 2469人浏览 文章来源:大同晚报


  “五一”假期,陈雁秋《城记》、宫品仁《大同古街巷遗影》、刘海《老城时光》、杨连禾《平城四季》、杨茜雯《只此经年》五人专题摄影联展,在山西省历史文化街区大同市鼓楼西街展出。联展由大同市摄影家协会常务副主席杨荣策展,共展出摄影作品380幅,拍摄时间跨度40多年,涵盖胶片、数码、手机等多种拍摄器材,拍摄手法各有千秋。利用新旧对比,充分展现了大同古城近几年来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


  用影像理解世界,以镜头记录时代。和游客、记者、路过者镜头中新奇捕捉的画面不同,五人专题摄影联展中的照片,是伴随着大同几代人一起成长的定格回忆。如今漫步在城市角落可能已经寻不到的痕迹,在影展里,还能获得惊喜。我曾经听到过这样的观点:一个地方伟大与否的论证,不在于它的面积、不在于它的财富、不在于它的历史,而在于它的城市精神。我冒昧地揣测这样的观点可能来自深圳之类的新兴城市,不在乎曾经的历史兴衰,而更在意当下的集体群像式意愿表达。


  城市的精神来自哪里,在我看来,每一个城市或许都有自己独特的源头,特定的地域文化、特立独行的市民性格,甚至是一块块战火摧袭过的断壁残垣,都有可能会成为精神的内在支柱,支撑一代或是无数代的居住者、建设者、守护者繁衍、生息、兴叹。大同这座城从赵武灵王开疆拓土到全球化时代下高铁两小时到首都的空间演进,还有一咏三叹或是鲜为人知的悲欢启承,这座城市所涵括的人类理想、民族融合、文明碰撞至今还散落在我们的街头巷尾、桃蹊柳陌和蹙笑嗔痴中。摄影的魅力在于它能将过去的事件还原,而我们更需要用图像的方式来重述大同这座城市的一些故事。


  用完全自然的手法,尽量忠实地记录下发生在街头巷尾的一幕幕生活片断,场景基本围绕大同标志性建筑,以显示这一时期大同人特有的生活状态,力求从画面体现人们“活着”状态的陈雁秋;把小街小巷的原貌记录下来,特别是街巷的路牌,让老城小巷沉默无言地将生命的短暂转化成广阔悠长的宫品仁;从2007年开始用拍摄的方式记录大同老城区的古民居、四合院及其街道布局的刘海;用镜头记录古都大同四季变化中精美画卷和动人一瞬的杨连禾;以及采用手机拍摄与代王府这样的古建通过独特视角展现光影与建筑之美的杨茜雯,在用尽可能丰富的表现形式来结构城市。大同这座城市在以10年为一个刻度的时代变迁里,在以春风、夏雨、秋月和冬雪的景物更迭中,在似喜似悲、容颜依稀中,通过镜头留下了许多“变”与“不变”。这样的摄影作品如陈年老酒,芳香四溢、回味无穷,让尘封数十年记录老城的珍贵历史镜头,重现岁月和大地,呈现给广大市民品读、追寻、玩味和欣赏,更以细腻的情感、写意的手法,勾勒出历史文化名城的老城风情画。


  城市每天都在发生着故事和变化,但如果没有人记录,恐怕连我们自己都很难想起哪怕是曾经最熟悉的一条街、一处院、一群人。传统婚礼、街角玩耍的孩子、门墩儿还清晰可辨的老房子、理发员穿着白大褂用推子剃头的国营理发店、积水的马路、拥挤的汽车站、墙上的标语,诉说着生活日常;四牌楼前闲坐的老汉、叼着烟卷举着大哥大打电话的买卖人、织毛衣的二老板、城墙下吹笛子的男人,则构成了惬意的都市百态。镜头中平铺直叙地记录下许多典型的城市生活符号;护城河滑冰车的孩子小院儿里玩耍的孩子、正在生火劈柴的老人、纳鞋底儿的大娘、坐在大院门口乘凉的老人、在街上小卖部前支起一张桌子攉轮儿的街坊……那些鲜活的记忆一下子就被摄影作品激活,重新激荡内心。


  在北城墙下的雕塑博物馆里,专门保留了一段从北魏到辽金再到明代徐达重修大同城分层叠靠着的城墙遗迹。在没有影像的时代里,我们只能靠着前人留下的遗存、文字篇章来瞻仰凭吊,缅怀唏嘘。当我们能够用影像来记录、留住一座城市、一个时代、一家传承、一刻精彩瞬间最写实、最原味的时候,影像显然有更强大的还原能力。尤其是在手机上装了摄像头还前后各一个的时候,我们不缺影像,我们只是有时候会忘记回头看看。我们时常凝望,凝望自己,凝望别人,就像观展。其实他们五个人做的事,现在我们每个大同人都能完成,只是取决于能否坚持。


  坚持需要信念。因为坚持而持续的拍摄里,影像更像是一种留存,为时代而留,为传承而留。


文字:任翔宇

编辑:褚慧灵

审核:马   燕

全部评论0

             山西文化旅游网创办于2019年,是山西日报良友文摘报社媒体产业链(报纸、网站、新媒体)中的重要一环。作为山西省首家综合性文化旅游信息网站,山西文化旅游网立足山西、辐射全国、面向世界,全方位围绕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整合政策、市场、景区、游客等关键节点,深入解读山西11市的历史文化和旅游景区,全面快速权威发布旅游、文化、政策、市场主体等方面的信息,全新展现山西文化旅游魅力,全方位彰显山西文化旅游新形象,把山西优秀历史文化和优质旅游资源推向全世界。经过深耕多年,山西文化旅游网不仅成为我省文化旅游行业的主流媒体平台,更成为全国各地网民了解山西、探寻山西的根据地和活地图。

    • 监督电话:
      0351-4282766
    • 业务合作:
      18135385757
    • 联系邮箱:
      240086217@qq.com

    版权所有©山西文化旅游网   ICP :  晋ICP备2021017959号      员工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