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揽胜 > 砥洎城坩埚筑墙 “千疮百孔”却固若金汤

砥洎城坩埚筑墙 “千疮百孔”却固若金汤

发布日期:2023-04-18 15:16 2754人浏览 文章来源:山西青年

  

   近年来,随着山西文化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久在深闺无人识的山西古堡逐渐崭露头角,得到了越来越多专家学者的关注。著名学者纪连海先生说:“中国古堡看山西,山西古堡看阳城。”


   晋城市阳城县古称“濩泽”,位于太行、太岳、中条三山交汇之地,又有沁河和蟒河滋养,可谓山奇水秀,人杰地灵。沁水流域的古堡一座接着一座,历史上曾有54座之多,至今有10余座保存完好。每座古堡都有特色,每座古堡都有故事,而砥洎城是最独特的。因为走遍全中国,恐怕再难有第二座古城堡是以坩埚筑墙,且屹立数百年仍固若金汤。本期《山西青年报》带大家走进这座犹如蜂窝的神奇古堡。

  

矗立水中坚如磐石

  

  在中国的大地上,曾遍布古城墙。这些城墙的建筑材料,有砖石,有夯土,还有传说中的蛋清和糯米,而砥洎城的墙体用的却是废弃的坩埚,整个墙体犹如密密麻麻的蜂窝,虽然看起来千疮百孔,但却坚固无比。


   砥洎这两个字怎么读,“砥”字音“底”,“洎”字音“记”,为什么叫“砥洎城”?“砥”的本意是磨刀石,引申为磨炼,也有中流砥柱的意思。“洎”的本意是往锅里添水,也有到达的意思。因为这座城堡矗立在水中,犹如坚如磐石的砥柱挺立中流,故名“砥洎城”。


   砥洎城的创始年代不详,但在城中遗存的明代建筑文昌阁的台基上,有名为“山城一览”的碑刻,为砥洎城建筑规划平面图,是明崇祯十一年(公元1638年)杨载简记,图中详细标出了城廓的地理方位、主要建筑分布、每宅占地面积及巷道和设施等,所以其建造年代应在明末之前。而这也与历史记载相符,明末时,富庶的润城镇曾多次遭到流寇的袭扰,为了抗匪自保,润城乡民先后修建了屯城、刘善城和砥洎城三座城堡。如今,屯城与刘善城仅存遗址,只有砥洎城依然固若金汤。

  

奇思妙想坩埚筑墙

  

   砥洎城建在一座小山咀上,南接村镇,北临沁河,三面环水,呈半岛状。砥洎城的南门,是古城初建时唯一的出入口。门楼为三层,额书“砥洎城”。最下层的城门洞过道中设有内外两道城门,西侧有门房。外层城门前原有一道铁闸。中层为弹药库,内存大炮、抬枪、鸟枪、火药、铁砂等装备。最顶层的城楼四面开窗,内悬一口铁钟,供日常计时或遇匪患报警之用。城内还备有水井、碾磨,既可解决居民的饮食饮水需求,又能防备敌人的火攻,可谓统筹兼顾,考虑周详。


   从外面看不出砥洎城的独特,但走进去就会发现其与众不同,这座古城堡的内墙大多为坩埚建成。


   在古代,坩埚就是冶铁时盛放铁水的容器,一般用黏土等耐火材料制成。建造砥洎城的时候,当地的冶铁铸造业非常发达,仅在阳城、泽州出产的铁就占到全国的百分之七八十。由于冶铁时的坩埚基本上都是一次性的,所以会产生大量的坩埚,这些废弃的坩埚如何处理也成了一个大问题,随处乱扔污染环境,堆放在一起又占地方,不知道是谁奇思妙想,将其用来砌筑城墙,这样既节省了建材,又利用了废物,可谓一举两得。


   以坩埚为主体,加上沁河中的河卵石,中间则填充炼铁的废渣和石灰,这些东西混在一起不断钙化,时间越久越坚固,所以别看这城墙全是洞,却比一般的青砖城墙更坚固。

  

道路如网形似迷宫

  

  城堡的首要功能是防御,砥洎城内的道路如网、形似迷宫。街道狭长而幽邃,空间曲折又多变。巷道大多呈“丁”字形,处处显示着“八卦”的神秘。一旦敌人攻破城墙,城内居民可以通过院落间的过道与街坊间的过街楼转移或反击,而呈“丁”字形构造的蛛网式狭窄巷道不仅不利于进攻,同时容易令入侵之敌迷失方向。


   砥洎城中还有一些名人故居。历史上,这里富商巨贾迭出,文风鼎盛,科举人数冠于全县,有“一城三进士,寨上十举人”之说。


   除了民居,城堡中还有黑龙庙、三官庙、三清庙、土地庙等庙宇,也代表了一方水土的信仰。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砥洎城也留下了不少红色往事,朱德还曾在砥洎城的三圣庙邀请当地乡绅前来座谈,商议抗战事宜。1941年,日军曾围攻过砥洎城,据说为了攻破城门,他们用上了重武器不断地炮击城墙,但是城墙却没有丝毫反应。


   在城墙的外面是润湖公园,公园的水系与晋城第一大河流沁水相连,城如金龟,正如城门上的那副对联:“金龟探洎水一方胜景,铁埽砌坩埚万载奇观”。

  

古堡新姿品牌响亮

  

   沁河岸边夜色斑斓,砥洎城畔流光溢彩……由著名导演龙阿朵导演的大型古堡情景剧 《古堡!古堡!》2019年5月成功上演。精美绝伦的灯光和舞台、风格鲜明的古堡文化,让观众如痴如醉,并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来此感受不同的气息。


   如今,阳城砥洎城的旅游业发展越来越好,被规划到晋城市推出的红色教育研学线路四大板块和14条清廉研学线路中,同时,被纳入太行山旅游业发展规划中。


   晋城,三山环抱,两河纵流。这里的山,巍峨雄壮,逶迤多姿,绿树成荫;这里的水,清秀灵动,水珠溅玉,奔流不息。晋城通过深入贯彻“两山”理论,依托丰富的山水林地资源和得天独厚的气候地理条件,以青山绿水为底,以文旅康养作笔,正倾心描摹一幅产业转型、富民兴市的壮美画卷。碧水苍山的丹沁两河,风景如花的白马寺山公园,古朴幽深的大阳古镇,气势雄伟的湘峪、窦庄、郭峪、砥洎城等众多古堡……到晋城,看山望水品明清古堡文化,感受独特的“清凉境界”,已成众多游客的佳选,“东方古堡、人间晋城,云锦太行、诗画晋城”的品牌也愈加响亮。


文字:卢    亚

编辑:苏东峰

审核:马    燕


全部评论0

             山西文化旅游网创办于2019年,是山西日报良友文摘报社媒体产业链(报纸、网站、新媒体)中的重要一环。作为山西省首家综合性文化旅游信息网站,山西文化旅游网立足山西、辐射全国、面向世界,全方位围绕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整合政策、市场、景区、游客等关键节点,深入解读山西11市的历史文化和旅游景区,全面快速权威发布旅游、文化、政策、市场主体等方面的信息,全新展现山西文化旅游魅力,全方位彰显山西文化旅游新形象,把山西优秀历史文化和优质旅游资源推向全世界。经过深耕多年,山西文化旅游网不仅成为我省文化旅游行业的主流媒体平台,更成为全国各地网民了解山西、探寻山西的根据地和活地图。

    • 监督电话:
      0351-4282766
    • 业务合作:
      18135385757
    • 联系邮箱:
      240086217@qq.com

    版权所有©山西文化旅游网   ICP :  晋ICP备2021017959号      员工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