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揽胜 > 长治潞州:李隆基发迹之地

长治潞州:李隆基发迹之地

发布日期:2023-04-04 17:07 4888人浏览 文章来源:山西画报


b3a875828e5b4a559bcc2ca4189bfaec.jpg

李隆基出任潞州别驾时就居住在今上党门内的潞州衙署


       潞州,长治古代地名。北周宣政元年(公元578 年)于上党郡置潞州(州得名,因潞子之国)。隋开皇初废,唐武德元年(公元 618 年)复称潞州,领上党、 长子、 屯留、潞城、 壶关、 黎城、铜堤、乡县、 襄垣、 涉县。宋崇宁三年(公元 1104 年)为隆德府,金称潞州。元初复称隆德府,太宗三年(公元 1231 年)停用府名,仍称潞州。明嘉靖八年(公元 1529 年)二月升潞州为潞安府,治所在上党县,即今山西省长治市。


       唐玄宗李隆基,曾因创造了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一段历史──“开元盛世”而名垂青史。这个生于长安,长于深宫的皇帝,年轻时曾有过一段非同寻常的外任经历,这就是出任潞州别驾。在潞州,虽谈不上有什么政绩,但却是他平生的重要时期之一。潞州是他心目中所谓的“龙飞之机”,政治生涯的转折地,也是他登上最高权力顶峰的新起点。在这里,他不但结交了许多地方豪杰,而且还为他日后登上皇帝的宝座做了舆论上的准备。


cdf000bd63074f62ac8f20ce4cc131ef.jpg

唐玄宗李隆基画像


       李隆基(公元685~762 年),初封为楚王,后改为临淄王。唐中宗景龙元年(公元 707 年)四月,李隆基以临淄王的封爵和卫尉少卿的四品官职兼任潞州别驾,第一次来到潞州,时年 22 岁。景龙三年(公元 709 年)十月卸任回长安。延和元年(公元 712 年),即帝位。在潞州治政近三年。


       据《潞安府志》《潞州志》等志书中记载,唐中宗景龙元年(公元707 年),李隆基以临淄王的身份任潞州别驾时,就居住在今长治市上党门内的潞州衙署。


be88a1048eca449c896cf11b0b496b51.jpg

潞安府衙图


       上党门,位于长治市西大街北端的高岗上,是古代上党郡署(后为潞安府衙)的大门,也是长治的象征和标志性建筑。潞安府衙始建于隋开皇年间(公元583 年),金元之际毁于兵火,明洪武三年(公元 1370 年)重建上党门门庭,后又增建钟鼓楼。明弘治三年(公元 1490 年)重修。


       潞安府衙是一处富有民族风格的地方衙署古建筑,钟鼓楼与门庭斗拱密致,脊兽古朴,高低错落,交相辉映,充分反映了封建官府的威严。如今,游人登楼远眺,上党古城景色历历在目,远山近水尽收眼底。2006 年,潞安府衙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潞安府衙坐北朝南,原建筑布局依次有琉璃影壁、门庭(大门)、钟鼓二楼等。府衙的大门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中间辟门,两侧使用青砖砌筑面墙,饰以砖雕多种。屋顶陶脊陶兽,简板布瓦装修。钟鼓二楼居大门左右,台基高峙,主从有别,错落有致。远远望去,钟鼓二楼青砖砌筑基座、城垛、券洞、踏道,上筑二层阁楼,广深三间,重檐歇山顶,围廊周匝。钟楼上一匾书,隶书题曰“云动”,鼓楼上一匾书,隶书题曰“风驰”,以示高耸入云之意。


6c7dec18c2404c40a8a11df8826285f3.jpg

德风亭复原效果图


       要了解潞安府衙,就不得不提唐玄宗李隆基。李隆基在潞州衙署内隋朝建筑基础上大兴土木,增建飞龙宫、看花楼、梳妆楼、望云轩等,并增建了中门及东便门、西便门,牌坊、大堂、二堂及东西配房、厢房,办公院、西花园、瀛春台等建筑,亭堂楼宫组群结合,高低错落,规模宏阔,最盛时亭、堂、楼、宫有280 余间。


       李隆基视潞州为“王业所基”,还修建了一座“德风亭”(旧址在今长治市府上街)。亭西有辇道接“盾花梳洗楼”(旧名游岭,即今牛岭)。他常和潞州名士、幕僚、契友在这里赏景赋诗、评论国事。谈到唐太宗的赫赫功绩,他往往仰天长叹,似有无限感慨;谈到当时秉政的中宗、韦后,他不过微微一笑,似乎不屑一顾。而当大家谈到各自的抱负时,他却静静地听着,不置一辞。大家问他,他又笑而不答。酒到酣处,他离席起舞,吟唱起汉高祖的《大风歌》,大家才知道他的志趣不凡。


0876404ad5ce4c14a8eca87e8e46ac94.jpg

上党门旁边的李隆基浮雕


       李隆基在潞州时多方延揽人才,收取民心,显示了杰出的政治才能,“有德政、善僚属、礼士大夫、爱百姓”。由于他风雅博学,平易近人,礼贤下士,有识之士都乐于归附。李隆基选拔人才能够不拘一格。如后来封为霍国公的王毛仲,“本高丽人”,父亲犯罪,没有官奴,只因“性识明悟”,他就引为心腹,让毛仲“伏事左右”。又如后来封为成纪侯的李宜德,为人家奴而“矫捷善骑射”,他就“以钱五万买之”。同时暗中蓄积武力,伺机展露身手。景龙三年(公元 709 年)十月,李隆基带着精锐将士卸任回长安,就让毛仲、宜德二人“挟弓矢为翼”。后来,李隆基以皇侄身份起事,诛韦后及其党羽,拥立他的父亲睿宗,为他做皇帝打通了道路。李宜德参加了诛除韦后的行动,王毛仲则参加了镇压太平公主谋乱的行动,为李隆基当皇帝扫除了最后一道障碍。三年后,李隆基即帝位,开创了与“贞观之治”齐名的“开元盛世”。


       潞州是李隆基的发迹地,他对于这里也有着特殊的感情。他登上皇位后,就曾三次回到潞州。


3c524dc957be464c81ba5c74c68d298c.jpg

上党堆锦,俗称长治堆花


        李隆基以潞州别驾的身份龙潜上党,不仅把音乐带到了潞州,也将宫廷里用丝绸制作的工艺品“堆绢”带到了潞州,于是这里就有了一种叫“堆花”的手工艺品。


       开元十一年(公元723 年),李隆基以皇帝身份首次来到潞州。侍驾而的还有张嘉贞、张说、张九龄、苗晋卿等名臣。他来到潞州后,大摆筵席“宴父老”,并把当年故居改为“飞龙宫”,让张说写了一篇《上党旧宫述圣颂》,树碑勒石,还让张九龄写了一篇《圣应图赞》,而且免除了潞州五年的租税,赦免了“大辟”以下的所有罪犯。


       开元十二年(公元724 年),李隆基东游泰山,回程途中又绕道潞州,体察民情,慰问疾苦,再次赏赐“父老”。


       开元二十年(公元732 年),李隆基第三次来到潞州,对老年人普遍“赐粟帛”,让已经征募、即将开拔的士兵归里,另从别处征集,并再次免除潞州三年租税。


       唐玄宗李隆基如此对待潞州百姓,潞州百姓自然也对他感恩戴德,修建了多处玄宗庙以示感谢和敬仰,直到现在长治的一些村上还有玄宗庙存在。


文字:王广湖

图片:王广湖

编辑:苏东峰

审核:马    燕


全部评论0

             山西文化旅游网创办于2019年,是山西日报良友文摘报社媒体产业链(报纸、网站、新媒体)中的重要一环。作为山西省首家综合性文化旅游信息网站,山西文化旅游网立足山西、辐射全国、面向世界,全方位围绕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整合政策、市场、景区、游客等关键节点,深入解读山西11市的历史文化和旅游景区,全面快速权威发布旅游、文化、政策、市场主体等方面的信息,全新展现山西文化旅游魅力,全方位彰显山西文化旅游新形象,把山西优秀历史文化和优质旅游资源推向全世界。经过深耕多年,山西文化旅游网不仅成为我省文化旅游行业的主流媒体平台,更成为全国各地网民了解山西、探寻山西的根据地和活地图。

    • 监督电话:
      0351-4282766
    • 业务合作:
      18135385757
    • 联系邮箱:
      240086217@qq.com

    版权所有©山西文化旅游网   ICP :  晋ICP备2021017959号      员工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