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揽胜 > 走进“阳泉记忆·1947”文化园

走进“阳泉记忆·1947”文化园

发布日期:2022-11-25 14:48 2188人浏览 文章来源:阳泉晚报


  走进“阳泉记忆·1947”文化园的展厅,映入眼帘的是刚劲醒目的四个大字“曾经沧海”,下面是长长的破折号,后面写着这样一句话,“致敬每一位阳泉人”。


  我与孙女这一老一小的“阳泉人”来到这里,哪舍得错过这近千字的美作,驻足在此,专心拜读起来。


  “出生和成长在这个城市,不知不觉中形成一种独有的性格,这性格与城市的调性重叠,被人称‘阳泉家’。”


  读到这里,孙女和我不约而同地指着对方:“阳泉家,你是阳泉家”,最后两人击掌大笑:“我们都是‘阳泉家’。”


  置身于偌大的展厅,灯光、游人、各种机床、滚动的屏幕,一下子把我们包围起来,也许是走进这里心切,也许是想起昨天的自己,竟不知如何起步,机灵的孙女跑到游园须知和图示牌前,指着图示安排路线,我还是一个劲地东张西望。


  跟着孙女站在“阳泉地貌”前,不等她发问,我这个老“阳泉家”打开了话匣子:这是壮观的火车站,这是巨灵百货商店、古色古香的沙江小市、市政府办公大楼,这是美丽的人工湖、南山公园,这是桃河上的一座又一座吊桥……看着那座老早老早建造的天桥,我告诉孙女,自己第一次走在天桥上,听到火车叫,拉着父亲就跑,吓得大喊“毛驴来了,毛驴来了”。


  还没来得及给孙女解释为何混淆毛驴和火车的声音,眼前的大屏幕上突然出现了好多熟悉的面孔,他们带着浓浓的乡音,深情地祝福阳泉,孙女和我就像接待久别的亲人一样,抢着说出他们的名字:科幻作家刘慈欣、百度总裁李彦宏、央视主持人张蕾……孙女记性真好,指着屏幕上的“阳泉家”,一个劲儿地感慨:我们阳泉人“真沾”。


  嗅着历史的墨香站在“阳泉年报”前,醒目的内容一个接着一个:1947年5月2日,阳泉解放,5月4日中共冀晋区党委决定设立阳泉市,是新中国成立前由中国共产党亲手创建的第一座城市……我由衷感叹:1947年,阳泉走向了新生。


  孙女惊喜地读着,阳泉是煤城,是无烟煤基地……读着读着走进了“我们的工厂”,摸着那锈迹斑斑、飘着油渍香的机床,一行黄色的大字映入眼帘:“我们的工厂,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是我此生最大的荣耀。”耳边仿佛听到,工人师傅话语铿锵。


  不知不觉走在选煤厂的架桥上,幽暗的设计似乎飞满了煤尘,孙女紧紧抓住了我的手。我突然想起小时候第一次走进一矿北头咀,一群被黑色窑衣包裹的人排着队走过来,我认不出哪位是父亲,站在那里流着眼泪一个劲儿地喊“爸爸”。


  走近长长的橱窗,记忆中的东西一下子出现在眼前:劳动布手套、蓝色套袖、各种防尘防霉的口罩和眼镜,还有写着“工业学大庆”的水杯,笨重的木质直尺、三角板、圆规。不忍打搅孙女的好奇,我突然想起了,我们那个年代穿着手工做的轮胎底布鞋、肩挎用手套一针一线对接成不同图案书包的小朋友们。


  在阳泉这片土地上,仅工厂的厂牌就数不过来:阳泉钢铁厂、阳泉化工厂……阳泉的美食那更是久负盛名:过油肉、钢砖、压饼、钢丝面……集贸商场遍布东西南北,有四季春集贸市场、河边街集贸市场、赛鱼集贸市场、四矿口集贸市场等。比集贸市场还有年代的是天桥药店、天桥裁缝店、阳泉食品商店、工人文化宫、阳泉日报社。天桥书店也就是最早的新华书店,是给阳泉人提供文化大餐的地方,也是我们家几代人眷恋的去处,感叹之余和孙女逗乐:天桥书店一开始是太姥爷拉着奶奶去,后来是你爷爷拉着爸爸去,如今呀,是你爸爸拉着你去,将来呢?孙女若有所思连连点头。


  走进一条狭窄拥挤的胡同,我的耳边似乎又响起叫卖声,那时这条胡同虽然房屋低矮,街道狭窄,但商品可谓是高端加品牌,一茬又一茬的流行:的确良衬衣、的卡外套、牛仔裤、喇叭裤……


  过去的娱乐场所不多,电影院就是年轻人向往的地方,灯火辉煌的“东风剧场”见证了我和先生第一次牵手,没想到这一牵就是四十年的光阴,儿子来了,媳妇来了,孙女也成了我今天的“导游”。


  孙女跑到“红旗小学”大门口,站在“我们是少先队员,是祖国的花朵”标语前举手敬礼,一本正经喊我拍照留念。我顺势把两边的“满园春色催桃李,一片丹心育新苗”的对联拉进画面,试探着问:这里的“满园”有多大?曾经的“新苗”有多少?孙女摇头,我告诉孙女,这就是“阳泉人真沾”的摇篮。


  也许是有点疲累,一转身,那熟悉的“阳泉饭店”向我招手,还是那个橱窗,还是那个售票口,还是那个香喷喷的味道,我拉着孙女一同趴在售票口大声喊:“来两碗白皮面,一盘过油肉,外加一份炒饼丝,最后来两小碗面汤”,孙女看我表演,捧腹大笑。


  走出“阳泉饭店”,旁边就是火车站和公交车站,来自四面八方的人都要从这里经过,每次从火车站的大门走过,我总是要胡思乱想些悲欢离合的画面。那时我上下班要乘坐1路车,看到这场景,我不由得几步跨上车,坐在门前售票员的位置,对着孙女喊起来:“马家坪到了,下车的乘客请注意,先下后上,上车的乘客赶紧买票了,下一站是俱乐部。”


  走出展厅,孙女登上了那辆装着阳泉人梦想的小火车,学着乘务员的样子,招呼我快上车,可我坐在那凉亭的茶座前,看着远处的草坪、蓝天、小鸟、游人,和那红砖白线砌成的电影院、门洞,以及环绕着门洞那小得不能再小、清得不能再清的小溪,说啥也不舍得站起,我按捺不住大声对孙女说,未来不论你走到哪里,请记住展厅中君子健老师写的这句话“始终要心存感恩的,是这座城市的赋予!爱她,永远怀抱希望!”


  我知道孙女还不能完全体会“爱她”的真正含义,但必须懂得,感恩阳泉这座城市。


  亲爱的孙女,请你怀抱梦想从这里启程吧,奶奶在这里等你。


文字:郑丽萍

编辑:褚慧灵

审核:马   燕


全部评论0

             山西文化旅游网创办于2019年,是山西日报良友文摘报社媒体产业链(报纸、网站、新媒体)中的重要一环。作为山西省首家综合性文化旅游信息网站,山西文化旅游网立足山西、辐射全国、面向世界,全方位围绕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整合政策、市场、景区、游客等关键节点,深入解读山西11市的历史文化和旅游景区,全面快速权威发布旅游、文化、政策、市场主体等方面的信息,全新展现山西文化旅游魅力,全方位彰显山西文化旅游新形象,把山西优秀历史文化和优质旅游资源推向全世界。经过深耕多年,山西文化旅游网不仅成为我省文化旅游行业的主流媒体平台,更成为全国各地网民了解山西、探寻山西的根据地和活地图。

    • 监督电话:
      0351-4282766
    • 业务合作:
      18135385757
    • 联系邮箱:
      240086217@qq.com

    版权所有©山西文化旅游网   ICP :  晋ICP备2021017959号      员工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