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峪村的千年楸树
今年8月,是我家乡朔州市山阴县马营庄乡西安峪村建村800周年。家乡,一直是我魂牵梦绕的地方。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尤其是那棵千年楸树和那口八角古钟(又名八音古钟),深深地印在我的记忆之中。每年清明节回家乡祭祖时,总要观赏一下村中那棵有灵性的老楸树,总要轻轻摸一下那口可亲可爱的八角古钟。每次听到乡亲们唤我乳名的那一刻,我的心顿时被乡情所融化。
据记载,西安峪村始建于公元1222年(南宋嘉定十五年)。当年山西大同兵荒马乱,民不聊生。一位姓张的男子携带全家老少背井离乡,逃荒至恒山脚下、澎湖峪口之间。他们在山坡上发现了一棵近200年的楸树,楸树的枝繁叶茂让他们决定在此定居。他们搭屋盖房,挖井修路,并起村名为“峪口西村”,后又改名为“安峪村”。再后来,受邻村“东安峪村”的直接影响,再次更名为“西安峪村”,延续至今。
西安峪村位于恒山脚下、澎湖两峪之间。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山清水秀,风景优美。村南山沟里有眼泉水,水质很好,含量丰富。因此,村上的人们普遍皮肤又白又嫩,远近闻名。当地早有“马兰庄的韭菜,小石口的蒜,西安峪村的姑娘不用看”的说法。西安峪村的姑娘确实长得漂亮,个个眉清目秀,细皮嫩肉,亭亭玉立。传说,西安峪村曾出过两位皇贵妃。再是,由于优质的水土、宜人的气候和美丽的自然环境,从古至今高寿老人居多,有长寿村的美称。还有传说,西安峪村张姓家族是玉皇大帝张有人的后裔,现在西安峪村中还保留着一座雕梁画栋、金碧辉煌的“玉帝庙”。
西安峪村不仅漂亮姑娘多、高寿老人多、树木景点多、瓜果蔬菜多,而且还出过不少秀才举人、名医名匠、作家诗人和文化名人,西安峪村还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耍孩戏剧”的发源地。正如歌曲《西安峪是个好村庄》歌词里所写到的那样:“西安峪是个好村庄,雁门关外美名扬。科技兴农夺高产,国务院奖状最荣光。澎湖两峪那个泉水甜哟,千亩良田瓜果香。西安峪是个好村庄,恒山脚下人烟旺。耍孩戏剧发源地,高跷踩出新花样。千年楸树那个花儿香哟,小米红枣有营养。西安峪是个好村庄,桑干河畔赞歌响。高粱红来玉米黄,满山遍野是牛羊。八角古钟那个声音美哟,姑娘个个都漂亮。”一首赞美西安峪村的新歌,让人们更加了解了我家乡的美丽和厚重。
数不清雁门雄关英豪有多少,只看见那连绵长城巍然屹立。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居住在雁门关外、内长城脚下的西安峪村村民,积极参战,不怕牺牲,为保卫祖国、保卫人民财产做出了突出贡献。据史料记载,1938年5月22日晚上,驻防在山阴县西安峪村的抗日军队和当地群众趁着夜色袭击了被日军侵占的山阴县城。并成功夺回了被敌人抢走的大批食盐。就在那次战斗中,我军8名战士壮烈牺牲,西安峪村3名村民也英勇就义。
新中国成立后,西安峪村村民在党的领导下,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在上世纪50年代,西安峪村成为全国闻名的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在山药种植、北方棉花种植和中药材种植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果。1958年曾荣获由国务院颁发、周恩来总理签名的“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奖状。2020年8月,西安峪村被山西省爱委会命名为“山西省卫生村”荣誉称号。
西安峪村建村八百年以来,人丁兴旺,人才辈出。村风、村貌和村庄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业经济、水利建设、文化活动、医疗教育等方面都呈现出可喜局面。村民们都过上了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
现如今,古老的村庄西安峪像一个巨人,正在向着美好的未来昂首挺胸,阔步前行。我们相信,西安峪村在党的领导下,凭借自己的厚重历史、人文精神、千亩沃土以及勤劳、智慧、勇敢的村民,一定会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未来和更加耀眼的奇迹。
文字:胡文亮
编辑:褚慧灵
审核:马 燕
版权所有©山西文化旅游网 ICP : 晋ICP备2021017959号 员工查询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