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揽胜 > 千年留韵马趵泉

千年留韵马趵泉

发布日期:2022-07-13 09:40 487人浏览 文章来源:运城晚报


        抛开世间琐事,邂逅风淡云轻。2022年仲夏的一天,我又一次来到好像1600多年前陶渊明笔下“桃花源”的地方——运城市稷山县马趵泉村。


        相传,世外仙境桃花源的原型就在马趵泉村。这里的景致与陶渊明所描绘的桃花源很是相似,村里山腰有天然石洞、石马、石人,传说“秦有儒生数人,为避焚坑之祸”辗转到此,住入这里,过着“蛮不出洞,汉不入境”的生活。这情景与陶渊明所写的“先世避秦时乱来此绝境,不复出焉”相一致。马趵泉村好多人家门匾上刻有“桃花源里”“桃花源居”。每至一处,都能触动你的心弦,让你沉醉其中。


老村古朴


        马趵泉北依吕梁山麓,居晋家峪峡谷中部,蜗居蹯龙山,南对栖凤岭,犹如一部古老的史书,山水为证,古树为凭,无限内涵,独具天性。明清民居古建群,鳞次栉比,坐落群山相拥处。清泉潺潺,青山环抱,绿树成荫,乱石穿村,上下相映。清代民谣传唱:“进村一条道,环村五座庙,一门两举人,西北韩字镖。”村中韩姓居多,韩氏祖上开过镖局,大学士韩霖是徐光启学生,后来做过傅山老师。


2.jpg

村巷幽深


        村前的明代戏台掩映在几棵古老挺拔、枝干遒劲的大树下,常见闲散安逸之村民相聚这里,显得异常古朴典雅。伫立古戏台前,遥想当年台下的乡绅村民,其乐融融,拱手礼让,听着高亢激昂的蒲州梆子,参悟着世事沧桑,感叹着天上浮云如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这一明代舞台砖瓦有致,寸石生情,别处难得一见!


3.jpg

明清民宿


        在一处石阶上,铺有几个圆圆的小磨盘,当年的艰辛和沧桑,依旧清晰地留着。


风光绝美


        再往上走,岭上有庄严肃穆的碑楼,有唐代佛佑寺、槐抱软柿、清代马趵泉村等八景。这里漫山遍野都能邂逅地道中药材,不时可以看见珍贵植物——野牡丹。这可是中国牡丹之祖,也是洛阳牡丹的先祖。


        山上有一巨石,上面刻有民国著名金石家王堉昌题写的“卧虎岗”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县志记载,民国时期,马趵泉山顶原有老虎,而今也能偶遇到金钱豹、豺狼、山猪、獾、狐,还可见到被誉为“东方宝石”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褐马鸡和数不清的各类鸟雀。


        一棵棵参天古树错落有致地伫立在一座座高高低低的山岗或坡上,临风飒然,形同拱手揖让的高人雅士,静静地等侯着远来的客人!这些古树经历数百年乃至上千年的风刀霜剑,依然根深叶茂,翠绿如盖,遮天蔽日。那种丰沛、持久的生命力,观之让人产生一种无穷的力量,充满活力与信心!站在七八个人手牵手才能抱住的隋槐下,仿佛喧嚣和浑浊都被风儿带走了,云儿也显得轻柔与飘逸。在这自然之美的诗情画意里,获得了如水的心境。


文化深厚


        马趵泉文化之底蕴,难用辞藻来形容。这里有羲和观天制历的遗迹;有晋文公避难隐居的石窑;有李世民横刀立马的刀茬豁;有博大精深的韩氏太极文化;有韩家晋商远走陕甘宁的传奇;有抗日民主县政府与革命英烈红色故事;还有为平民百姓修建的“马夫庙”。


1.jpg

石马山


        相传,李世民坐骑白龙驹受惊吓,狂奔难停,随从无人能阻拦。此时马趵泉有一农夫,奋勇闯到马前,降服白龙驹后,白龙驹驮着农夫飞至南沟沿,化作石马,人称石马山。为纪念这位大义勇为的农夫,村里在明代前就修建了这座马夫庙。


        历史之悠久,风光之绝美,老村之布局,引来许多作家和记者,他们用笔触和镜头,用心灵感受,用慧眼发掘,用独具之手笔,挖掘出马趵泉村的绵绵意味与光辉。


民风淳朴


        去年,中央电视台为拍纪录片《农耕春秋——画说农桑》,寻遍全国,最后选中古老而神秘的马趵泉村。这里的农耕遗存及乡土文明,令电视机前的观众倍感神奇与亲切,他们认识了耕地用的犁、耙、耱,认识了传统农业工具耧车、扇车、五股杈。在这里,牲畜依旧是村民们忠实的伙伴,割麦还用的是镰刀和绳子,碾麦还是牛拉着碌碡转。磨盘还在转动着,见证了古代农耕文明的智慧和古代农器之美。镜头还呈现了不足百人的马趵泉村质朴的闹春活动,打花鼓、唱老腔、划旱船、跑竹马、舞狮子等,这里的村民依然保持着一种古朴清纯的生活方式。淳朴民风,善良习性,热情好客,是村庄传下来的桃花源风气。


        马趵泉犹如典藏深山幽谷之璞玉,岁月浸润使之变得传奇雅致。四座群山像巨掌环绕,马趵泉则是掌中珍宝。说马趵泉是深山修练的千年碧玉,我观它则作恬淡隐忍之老者,虚怀若谷,不与世俗争锋,只愿独守家园;我观它又如山间婀娜多姿楚楚动人的美女,青春永在,荡漾鲜活韵律,青山是外衣,白云是衣袖,神泉是她的血脉。千年淳朴敦厚之民风正是她纯洁之心灵。


        用马趵泉山脚下的神泉水泡一壶牛筋叶茶,伴时光细细品尝。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马趵泉的诗画之境,言有尽而意无穷。任时光流逝,天荒地老,马趵泉古村落依然灿烂不变、光彩耀目,这是后稷故里的荣耀,更是后来人的福气。


文字:杨继红

编辑:褚慧灵

审核:马   燕


全部评论0

             山西文化旅游网创办于2019年,是山西日报良友文摘报社媒体产业链(报纸、网站、新媒体)中的重要一环。作为山西省首家综合性文化旅游信息网站,山西文化旅游网立足山西、辐射全国、面向世界,全方位围绕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整合政策、市场、景区、游客等关键节点,深入解读山西11市的历史文化和旅游景区,全面快速权威发布旅游、文化、政策、市场主体等方面的信息,全新展现山西文化旅游魅力,全方位彰显山西文化旅游新形象,把山西优秀历史文化和优质旅游资源推向全世界。经过深耕多年,山西文化旅游网不仅成为我省文化旅游行业的主流媒体平台,更成为全国各地网民了解山西、探寻山西的根据地和活地图。

    • 监督电话:
      0351-4282766
    • 业务合作:
      18135385757
    • 联系邮箱:
      240086217@qq.com

    版权所有©山西文化旅游网   ICP :  晋ICP备2021017959号      员工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