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揽胜 > 永乐宫重阳殿连环壁画记述王重阳传奇一生

永乐宫重阳殿连环壁画记述王重阳传奇一生

发布日期:2022-05-06 09:55 2898人浏览 文章来源:山西青年报

  

  中国寺观壁画遗存最集中且最精彩的省当数山西。在我国现存最大道教宫观永乐宫内,龙虎殿、三清殿、纯阳殿和重阳殿均布满壁画。龙虎殿壁画,以传统工笔重彩勾填画法,绘制了道教诸神的场面;重阳殿壁画,以49幅连环壁画展现了全真派创教祖师王重阳的传奇一生,其布局与构图形式及表达风格,可以说都是纯阳殿壁画表现形式的继承和再现。金庸笔下的重阳真人,是江湖中人无法逾越的丰碑,而现实中的王重阳却作伴云和水、不与众心同。

  

壁画修复史上规模最大

  

  位于运城市的永乐宫,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大和保存最为完整的道教宫观。宫内现存元代壁画总面积达近千平方米,壁画题材丰富,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画技高超,既有确切的年代可考,又留有画师姓名,是堪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壁画名迹媲美的艺术珍品,素有“东方艺术画廊”之称。2021年,永乐宫启动史上规模最大的壁画修复工程,该工程主要修复的是龙虎殿和重阳殿的壁画。其中,龙虎殿壁画病害面积为195平方米,重阳殿壁画病害面积为353平方米。


1.jpg

重阳殿


2.jpg

“无极之门”竖匾


   龙虎殿是永乐宫的宫门,门上挂有永乐宫内唯一一块保持最完整的元代原木牌匾“无极之门”竖匾,因此也被称为“无极门”。“无极之门”四个字笔力遒劲,据匾额上的题记考证,是我国元代书法家商挺所书,是非常难得的艺术珍品。


   2016年6月,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技术服务中心对永乐宫壁画进行了详细勘查,发现永乐宫壁画存在颜料层起甲、脱落、粉化等病害问题。2019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技术服务中心先期开展永乐宫龙虎殿部分壁画试验性修复工作。此次,两个大殿的壁画修复需要两个月时间。

  

门神把守无极宫门

  

  永乐宫壁画的内容,对于了解宋金元时期文化艺术和社会生活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在壁画的绘画技法上,采用中国传统胶彩壁画绘画方法,沿袭唐宋画风,用笔简练又有变化,发挥了线条丰富的表现力。壁画设色,采用了传统的重色勾填法,以青绿为主色块,并使用沥粉堆金等工艺突出画面重点。壁画内容既反映道教文化又贴近世俗生活,精彩纷呈。


   现在的龙虎殿中壁画绘制于公元1129年。最早时,被当地居民刷了一层泥,当做临时住所。直到搬迁时,壁画才被发现,这才被精心揭取下来,让原有壁画重见天日。壁画内容为门神和当差诸神。后檐墙东段画的是神荼、白脸、喜相,在上位;西段画的是郁垒、戏脸、怒相,在下位。对面墙壁上画的是当地各级山川神、地方神及其兵马。


   东山墙是4个地位很低的神祇形象,应该是值班的驿使,为传达命令或送钱的官吏。西山墙有城隍、土地等形象,是所谓的“地方官员”。看来,仙界也并不平静,须有门神把守,才能保护诸位大神。龙虎殿的壁画虽然残缺不全,后期补修重叠,看上去比较凌乱,但从天丁力士的用笔着色上仍能看出是名家的手笔。

  

连环画记述王重阳一生

  

  永乐宫最后一重大殿为重阳殿,因供奉全真派创教祖师王重阳和他的七位弟子,也称为“七真殿”。


   王重阳,陕西咸阳人,金代道士,道教全真派的创始人。相传他身高六尺多,大眼睛、留长须髯,生在富有之家,经常以粟米借贷给贫民,在地方上颇有名望。王重阳的弟子,世称“全真七子”,为丘处机、谭处端、马钰、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及刘处玄。


   殿内四壁有仙传壁画,分布在东、西、北三壁及扇面墙背面。重阳殿壁画与纯阳殿壁画中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相同,构图排列也基本相仿,画传叙述以时间为轴,按逆时针方向,自东而北向西,一共49幅,以“连环画”形式,记述了王重阳从出生到遇仙证道,建活死人墓修行,到成立道会,传教及度化弟子的神奇事迹。


   至于这套“连环画”的具体创作者及创作年代,因为画师们的题记文字没有保存下来,所以无法知晓。倒是后人在临摹壁画时,在东壁画画面中的石碑上隐约可见 “洪武元年”字样。据此可以判断出,重阳殿壁画的绘制与纯阳殿壁画的完成时间至少相差十多年。

  

殿中壁画惊现“活死人墓”

  

  重阳殿壁画的绘画风格与纯阳殿很接近,山石云雾的画法灵活多变,树影山石与云雾相互隐现,俨然成了一幅山水巨制。画幅虽然相连通,却仍无一雷同。值得一提的是,在金庸先生的小说《神雕侠侣》中提到的“活死人墓”、周伯通,殿中壁画也有绘制。


3.jpg

诞生咸阳


4.jpg

南时作居


      “诞生咸阳”画面在重阳殿的东壁,绘制的是王重阳诞生的故事。画面上具体描绘了产妇临盆前后、洗婴、备汤浆、贺客临门等情景。


   “南时作居”画面描绘的是王重阳于金大定元年在终南山竹径中遇仙人,受学后,在地下挖出墓道,用土封住后,在里面修行三年的故事。这就是著名的“活死人墓”。


   骷髅图、天堂图、写真图、松鹤图,这四种图像在重阳殿壁画中皆有体现。这也是王重阳的传道方式之一,借助诗词、绘画度化弟子。


   写真图在重阳殿西壁中间,榜题为“散神光”:“大定九年己丑四月终,宁海道友周伯通,邀祖师作金莲堂……”这一榜题中出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周伯通”,其实他是王重阳的道友,不是其弟子。而在小说中,周伯通被演绎出无数个关于“老顽童”的故事。

  

传道度化方法奇特

  

  在重阳殿壁画中,有一幅常为人所谈及的“叹骷髅”,位于北壁西侧上右,榜题为“昔祖师在全真庵,自画一骷髅,以示丹阳夫妇,复赠之诗云:‘堪叹人人忧里愁,我今须画一骷髅。生前只会贪冤业,不到如斯不肯休!’”


5.jpg

叹骷髅(局部)


   图像是一幅画中画,画中的王重阳屈腿直背坐在一株虬松下的石座上,左手拈提自绘《骷髅图》,并目视着身前站立的二人。这二人是马钰、孙不二夫妇,他们身穿素衣,拱手问礼,面露虔诚之相。王重阳身后右侧也站着两个人,前人右手提着一个圆口鼓腹罐,身披蓑衣,束着发,似有三髻;后面的人则是袖手躬身站立。毫无疑问,整幅画面最吸引眼球的元素是骷髅。在全真教,这是一种传道度化的手段,借骷髅来抒发看破生死、得大解脱的教义。


   想进一步了解王重阳的一生,可以到永乐宫去看看,重阳殿里全套完整画传为你展示。


田璐/文


全部评论0

             山西文化旅游网创办于2019年,是山西日报良友文摘报社媒体产业链(报纸、网站、新媒体)中的重要一环。作为山西省首家综合性文化旅游信息网站,山西文化旅游网立足山西、辐射全国、面向世界,全方位围绕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整合政策、市场、景区、游客等关键节点,深入解读山西11市的历史文化和旅游景区,全面快速权威发布旅游、文化、政策、市场主体等方面的信息,全新展现山西文化旅游魅力,全方位彰显山西文化旅游新形象,把山西优秀历史文化和优质旅游资源推向全世界。经过深耕多年,山西文化旅游网不仅成为我省文化旅游行业的主流媒体平台,更成为全国各地网民了解山西、探寻山西的根据地和活地图。

    • 监督电话:
      0351-4282766
    • 业务合作:
      18135385757
    • 联系邮箱:
      240086217@qq.com

    版权所有©山西文化旅游网   ICP :  晋ICP备2021017959号      员工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