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揽胜 > 沁源之魅,一步一景留客人

沁源之魅,一步一景留客人

发布日期:2019-07-23 16:49 6895人浏览 文章来源:


  有着丰富的自然、人文、历史景观的沁源,是一个旅游资源大县,境内森林覆盖率达60%,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其中以油松数量最多,油松之王——九杆旗就是其代表作物。


  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造就了沁源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较著名的自然景观有灵空山、沁河源头、花坡、芊林背、龙凤峡。人文景观则体现了沁源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如与先师菩萨相关的圣寿寺、净身窑、舍身崖、菩提塔佛教文化景观,与龙的传说相关的龙脊、龙尾、五龙池、盖海洞等龙文化景观,与李时珍相关的百草村文昌楼景观,与介子推相关的介公庙等景观。


  历史文化景观有100余处,它们展示了沁源自上古时代人类繁衍和社会发展的历史。近现代历史景观主要有以“小延安”——太岳军区司令部旧址为代表的50余处革命史、抗战史景观,展现了刘少奇、朱德、邓小平等革命前辈革命斗争风采和沁源军民伟大的“二年半”围困斗争历史画卷。


沁河源国家湿地公园


  沁河属黄河水系,为山西境内八大河流之一,长度仅次于汾河位列第二,在沁源境内流程百余公里,流域面积2103平方公里。沁河是沁源的母亲河,沁源县因发源之地而得名。


11111111111111沁河.jpg


  沁河之源有6个出处:官滩乡活凤村、景凤乡西沟、白狐窑马泉村、赤石桥乡涧崖底村、聪子峪乡水峪村、王陶乡河底村。河源在村后一条狭长的崖谷中,两崖相间约7米,崖底各有一个水桶粗的泉流喷涌而出,水质清冽透彻,水量终年不减。两源流交合后顺着河沟湍湍东去,汇纳百川之后由小南川出县境,开始了它一泻而入黄河的千里流程。


  山西沁河源国家湿地公园内高山相对、峭壁如削、山谷幽深;时开时合,时而青山叠翠,望不见顶,时而峡谷一线,如逢绝境,每年来此寻访探险的游客络绎不绝。


沁源县韩洪乡造峪村境内的“八仙洞”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典故在我国家喻户晓。在山西沁源境内就有个“八仙洞”。开发和保护好“八仙洞”,使之成为我省旅游度假的圣地,打造绿色沁源品牌,同时增加当地村民收入。


  沁源的“八仙洞”位于沁源县韩洪乡仁道村造峪自然村西2公里处,与霍州市七里峪风景区交界处,地处汾河源头之一,这里的河水一路西下,流经霍州市人汾河。


  这里山势险峻、雄关漫漫、碧水绵延、一泻千里。自古为一夫当关,万夫难敌之险。“距造峪村西2公里处的石崖峭壁上,有一处“八仙洞”。相传:“八仙”有一日来到沁源,首先看到的是沁河源头,这里的水从石头山底下涌出,常年不断。沁河象一条玉带,缠绕在太岳山上,好山好水,风景如画。八仙感叹到:“真乃人间仙境”!


123123.jpg


  八仙再往东南方向走,走到一个村口,有一个村姑在清清的沁河边洗衣裳,这位村姑长的十分英俊,模样非常好看,于是八仙给这个村子起名“好模样”,后经讹传,村名变成了“好模望”,村名一直沿用至今。


  八仙继续往前走,看到一片即将成熟的蟠桃,又饿又渴的八仙们,看到四周无人,便只顾大口大口吃着又红又鲜的蟠桃,一顿海吃,走后给这个村子起名“蟠桃凹”,后来该村也被后人讹传为“盘桃凹”,村名一直沿用至今。


  八仙继续往北方向前走,来到了北来沟,这里只有几户人家,站在高高的花石崖上,好一派無限风光,这时韩湘子伸手摸了摸口袋,口袋里有几粒韭菜籽丢失在地上,于是北来沟村的韭菜长的和马莲一样宽,一直至今都生长旺盛,时至今日,好多人都到北来沟村采韭菜,这里的韭菜品质好,味纯正,深受百姓喜爱。


  八仙从北来沟返出来往南走,到了景家寨,住了一宿,后来这个村子叫“新寨上”,村名一直延用至今。


  八仙继续往南走,只有20里路,但是八仙整整走了一天,这时前面的山挡住去路,于是这个村子取名“难来”,又叫“人到”,取名“人到过此地”,后来这个村子更名为“仁道”。


  来到造峪村,看到这里风光旖旎,山青水秀,但是天色已晚,张国老伸手在悬崖峭壁上一划,当时便有了“八仙洞”,其中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蓝采和、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7个男士住的是长方形的洞,长约20多米,高8米左右,深10余米。女士何仙姑住的是圆洞,高2米多,宽2米多,深2米多,当地人叫“圆扁窑”。后人不知真假,只知道在悬崖峭壁有这么两个溶洞,不知其义。


  距“八仙洞”不足百米的悬崖峭壁5米高处,就有两股“神泉”,常年不断流,雨季偏大,清泉源从半山崖涌出,从农历6月到10月一直白白流淌。这可是真正意义上的纯天然矿泉水。这个“神泉”也是当年八仙投宿八仙洞取水时留下的,一直保留至今。


  八仙洞内沉积物生长独特,景物千姿百态,精妙绝伦。洞内空间开阔,地形起伏跌宕。目前“八仙洞”无人开发。“八仙洞”在国内是极为罕见的,在全国的溶洞中都是绝无仅有的,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和观赏价值。“八仙洞”不仅拥有令人惊叹的洞穴奇观,而且容纳了博大精深的佛道教文化。


  八仙洞除了拥有雄奇险峻、令人惊叹的自然景观之外,还有众多人文景观,在这里我们可以探寻大自然的神功鬼斧和绿水青山里的自然新鲜,这里的每一块石头都镌刻着历史的印痕,每一条小溪都流淌着动人的传说。来到沁源“八仙洞”这片神奇的净土,怡情奇洞异水,感悟文化神韵,观赏民俗风情。


  后来,八仙去赴王母蟠桃宴会,就再也没有回来过。只在沁源的山山水水间留下了一座座遗迹和神话传说。保护和开发八仙洞,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灵空山风景区 


  灵空山风景区现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一处山、林、寺兼优的名胜风景区,有着古老的人文历史,奇险的自然胜景和独特的自然风光,原名“九顶山”,后因传说中的“施雨王”空中显灵而得名,是沁源县开发最早、最成熟的风景区。景区内山谷葱翠,松林浩瀚,景观奇特,生态优美,堪称谷幽、松奇、山险、水秀、鸟语、花香。


  灵空山方圆百里,中心处三座孤峰突起,如倒置的三只鼎足。峰下,两条深谷由西、北而来,相交汇合,向东南而去。深谷交汇处,形成一个巨大的空谷,如巨窟石井,宛若神工鬼斧开凿。


12345.jpg


  灵空山上树木种类繁多,花草遍地,中草药近百种。灵空山上随处可见的巨松,也足以令人叹为观止。山上两人合抱的巨松数不胜数。著名的有“九杆旗”,堪称“山西巨松”,它一茎出土,派生九株,株株笔直挺拔。另外,巨松还各有名目,如是“二仙传道”“一炉香”“三大王”等,这样的独家资源为灵空山增色不少。


太岳军区司令部旧址


  太岳军区司令部旧址在沁源县城南十五华里的沁河镇闫寨村村东,是1940年成立太岳军区后至1942年11月太岳军区和决一旅(决死一纵队)司令部的驻扎旧居。

222222222.jpg


  太岳军区司令部旧址主要景点包括:太岳军区司令部旧址及陈赓等领导人办公、居住窑洞26孔,“山西青年抗敌决死纵队抗战四年阵亡将士纪念碑”及纪念亭一处,太岳区党委旧址、太岳区各救会旧址、东沟抗战遗址、太岳区供给部、看守所、公安局、电台、报社、话剧团旧址等。


  太岳军区司令部旧址占地面积约为6亩,1988年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山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山西省文明单位,2011年被纳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一期名录,2013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面积2720平方米。


芊林背


  芊林背位于沁源和灵石的接壤地,海拔2500米以上,由于地势较高,山体多为露绵岩,形成高山壑口,景观独特,又是风口之地,四季山风不断。


333333333333.jpg


  山坡上生长着茫茫的落叶松,总面积为54平方公里,是林业工人坚持20余年植造的人工林。这里由于海拔较高,而且森林茂密,因此自然形成一种独特的小气候,常有云腾雾绕,流霞飞烟之景。


  阳光明媚之日,忽有雨骤至,瞬间雨过天晴。林间花草茂盛,遍地是野生药材。


永和水库


  沁源县永和水电站工程是山西省35个重点新水源工程之一,位于郭道镇闫家庄村东紫红河下游,控制流域面积368平方公里,主要任务以供水为主,兼顾防洪、灌溉、发电、旅游等。

4444444444.jpg

王国胜/摄


  工程概算总投资3.6亿元。水库总库容968万立方米,最大坝高40米,坝顶长433米。工程于2012年6月正式开工,目前大坝枢纽已完工、金属结构设备安装完毕、公路改线通车,水库蓄水已达正常蓄水高程。


  工程建成后,年供水量可达1150万立方米,年发电量84万度,还可保障下游沁河干流防洪安全,对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官滩乡紫红村


  紫红村位于县城以北50公里处,距官滩乡政府所在地4公里。全村户籍人口91户、267人,常住人口123人。


  亲近紫红村,可用四个字概括:山、林、水、鸟。紫红村周边2公里范围内平均海拔在1220至1400米,山势相对较缓,山间溪水环绕,绿树丛阴,紫红村凹凸相扣的地貌沟谷,更是给人以四周环山,山外有山之感。紫红村沟渊地肥土沃,森林覆盖率高,周边向阴山坡均密布油松。


555555555.jpg


  紫红村位于沁河源头支流紫红河畔,在重点水源沁河保护圈内,活凤河与紫红河在此汇集,河水充盈,清澈如许。村南对面的山林中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苍鹭。鸟群天亮而鸣,白天外出觅食,夜晚回到山林中栖息。


  善朴村


  善朴村位于沁源县赤石桥乡西北5公里处。据当地的年长者说,善朴村在古代的时候,并不叫善朴,而是叫大恶朴。因为当地风水好,出人才,有贡生,村边还有一条官道,在外人看来这个村的人比较强悍。一位县太爷在经过这里时,看到当时的村名比较凶悍,而且人也厉害,一是文化人多,二是武将多,这位县太爷就特意将村名中的“大恶”改为“善”,从此,大恶朴更名为善朴。具体什么时候更名的,无人得知,也没有记载,是村里年长者口口相传下来的。


66666.jpg


  如今的善朴村还保持着古色古香的面貌,路面依坡而建的石板路,走在上面,脚下好似按摩般舒服。此外,善朴村还被称为长寿之村,全村人口132户352人,其中,70岁以上老人12人、80岁以上老人6人、90岁以上老人2人。


  区域景点有贡生故居、龙龟山、凤凰展翅、南天门、东岳庙、菩萨庙、世旺沟自然景区、玉皇大帝庙。


  赤石桥乡刘家沟村


  为了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打造“绿色沁源、康养沁源、文化沁源、幸福沁源、美丽沁源”的宏伟目标,赤石桥乡依托现有的农业产业项目和优美的自然田园风光,今年5月12日,赤石桥乡刘家沟村曹家山举办赤石桥田园综合体牡丹花观赏月。开幕刚几日,就已接待游客万余人次。


  “风景很美,流量很贵,请放下手机,专心赏花。”景区内的温馨提示牌,让游人更好地感受到了油牡丹的魅力。油牡丹的最佳花期为五月中旬至六旬上旬,在这一个月里,游客可欣赏到千亩油牡丹开花盛景,还可以登上牡丹园观景台远眺牡丹园,在观赏亭里赏牡丹,可以说是春花无限好,尽在牡丹园。


全部评论0

             山西文化旅游网创办于2019年,是山西日报良友文摘报社媒体产业链(报纸、网站、新媒体)中的重要一环。作为山西省首家综合性文化旅游信息网站,山西文化旅游网立足山西、辐射全国、面向世界,全方位围绕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整合政策、市场、景区、游客等关键节点,深入解读山西11市的历史文化和旅游景区,全面快速权威发布旅游、文化、政策、市场主体等方面的信息,全新展现山西文化旅游魅力,全方位彰显山西文化旅游新形象,把山西优秀历史文化和优质旅游资源推向全世界。经过深耕多年,山西文化旅游网不仅成为我省文化旅游行业的主流媒体平台,更成为全国各地网民了解山西、探寻山西的根据地和活地图。

    • 监督电话:
      0351-4282766
    • 业务合作:
      18135385757
    • 联系邮箱:
      240086217@qq.com

    版权所有©山西文化旅游网   ICP :  晋ICP备2021017959号      员工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