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2月20至23日,红军两个军团顺利快捷地渡过黄河且突破阎锡山的黄河河防,控制了辛关至三交镇的所有渡口,占领了横宽50余公里、纵深35公里的地区,完成了东征战役的第一步任务。这次重大行动,能够过河至关重要。为此,1936年2月5日,毛泽东和彭德怀专门从延安来到无定河口,对上下游各数十里长的沿岸经过7个晚上的认真侦察,最终选定坪上(柳林县)和辛关(石楼)为渡河点。位于今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三交镇的坪上村渡口,地势平坦,依黄河屏障,守可拒人于黄河西岸,退可撤离到纵深地带,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一、柳林早期党组织的创建唤醒工农民众,为红军东征创造了群众基础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在外地上学的贺昌、王达成、王保玺等进步学生,利用暑假返乡积极组织学生和青年在柳林一带以游行示威、集会演讲、张贴标语等形式,宣传反帝反封建的新思想、新文化,唤醒工农民众,点燃革命火种。1923年,在贺昌革命思想的影响下,柳林铭义小学教师杨逢昌组织返乡进步学生建立“回乡同学学术研究小组”,共同研读革命书刊,探讨马克思主义,为柳林党组织的创建奠定了思想基础。
柳林早期共产党员贺昌(左八)和王保玺(左二)在太原学习期间与同学合影
1924年,在汾阳上学的刘有刚、高如山、贾岐胜、贺子美等进步学生先后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受组织委派多次回柳林进行革命宣传和组织发展工作。在此期间,杨逢昌、李清华、贺毓秀、杜希甫、王孟娴、高改芸、王芸香、杜若等被汾阳党、团组织分别吸收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和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员。1926年1月,共青团汾阳地方执行委员会派员来柳组建了共青团柳林特别支部,任杨逢昌为书记。时隔不久,中共汾阳特支派员来柳组建了中共柳林支部,任阎光明为书记。党团组织的建立,揭开了柳林地区革命历史新的一页。
二、柳林沿黄一带的红色革命活动,配合了红军东征行动
1932年10月,中共党员王达成从太原监狱获释后,回到柳林发展杨清明、马名骥、康普仁等入党,恢复了柳林地区被迫中断三年之久的党的工作。1934年夏,王达成因反对地方豪强的斗争引起离石县政府的警觉,不得不离开柳林到达陕北苏区工作。到达陕北的王达成将柳林近20名党员的组织关系交给陕北特委。为此,中共吴堡县委迅速与柳林的中共党员取得联系,组建了中共吴堡县委柳林支部,亦称柳林军事支部,书记杨清明(又名杨化)。中共柳林军事支部一方面发动群众对阎军开展抗差抗工斗争,一方面为陕北红军收集传递情报,收买运送枪支弹药和军用物资。
王大昌是王达成的弟弟,在汾阳铭义中学上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秋,为了配合吴堡县委柳林支部工作,王大昌在军渡(薛村镇)以小学教员身份为掩护,拉关系交朋友获取各种情报,并将离军渡二三里地的郝家津小学教师雷安西列为培养对象。1935年春,王大昌转到地处偏远易于隐蔽的石西小学工作。石西村村长薛堂荣是一个开明进步人士,对王大昌的工作给予积极帮助。在石西村,王大昌培养了薛冯垂和薛吉荣加入了党组织。
1935年3月,中共吴堡县委派员到河东薛家坪(孟门镇)一带开辟工作,创建了中共吴堡县委河东支部,书记薛丕华。
1936年3月,随着东征红军向吕梁山腹地挺进,陕北游击队员开展对晋军后方的袭扰活动。游击队康太云、刘青山来到罗家坡和前郝家山,在当地党员的配合下秘密进行宣传活动。遵照中共吴堡县委的指示,薛家坪党员对晋军驻军布防、驻镇机关设置等作了详细侦察,并带领数十名吴堡游击队员突袭碛口镇,在街头张贴了大量标语、散发了传单,夺得一批军用和生活物资。当地群众得知驻军被袭,看到标语、散发了传单,私下相传红军来无影去无踪是“神兵天降”。
红军东征期间,以薛家坪为中心党的工作进一步发展,方圆村庄乔则、岭上、邓家窊、小垣则、薛家圪旦、陈家垣、冯家沟、王坪焉、刘家圪垯、李家塔、后冯家沟、枣峁上、柳家庄、前宋家塔、圪麻塔等地发展党员近百名,积极为红军东征行动传递情报、运送物资。
三、红军东征在三交建立了中阳县苏维埃革命委员会
1936年2月20日(农历正月28日),红军东征正式下达渡河命令。晚8时整,红军开始渡河。红1军团红2师24名勇士组成的渡河突击队,在曾国华队长的率领下,从陕北绥德县沟口登船,突击强渡,在三交坪上村首先登岸,把晋军的河防撕开了一道缺口。拂晓时分,红1军团主力相继渡河进占三交镇,乘势扩大战果,长驱东进,一路攻克留誉,进逼中阳;一路沿河北上,进袭柳林。
▲红军东征期间苏维埃政府打给三交村冯志义的粮、款借条
曾参与运送红军过河的水手贺忠效回忆说:“天一黑,我们和红军战士一起以急行军速度赶到沟口。随后又小心地将船抬下河,按安排的位置上了船,待命出发。行动开始,一船接一船,‘一’字长蛇阵儿向对岸坪上村划去。船到岸边,三交阎军查夜班发觉河里过来人,见势不妙慌忙向我们开枪甩手榴弹,红军战士奋不顾身冲上岸与阎军展开激烈交战,打响红军东征第一枪。当我们调转船头返回时,对岸坪上、蒿垣则等村的山头上,红色信号弹不断升起。凌晨四五点,红军就占领了三交镇。我们一直不停地摆渡,整整渡了三天三夜。”
“正月二十八,红军结圪塔;沟口过的河,坪上往上爬”。这是一首至今流传在三交镇一带的民谣。红军船,一排排,横渡黄河向前开。红军东征到吕梁,三交住下周恩来。1936年2月23日,周恩来、黄石山等同志,踏着厚厚的积雪,从绥德县沟口渡河来到三交镇,住在“三合成商行”(现三交供销社旧址)。
周恩来同志一到三交镇就接见了群众代表李文才,向他了解了三交镇人民的生活疾苦,抗日打顽的情绪,并组织了工作队、宣传队和保卫队,深入村庄进行广泛的宣传动员,让群众了解我党抗日救国的方针政策和红军的革命纪律。
1936年2月26日,在周恩来的指导下,阎红彦三十军警戒,贺天云、黄石山等中阳县工委领导主持,在三交镇老爷庙举行了群众选举大会,成立了山西省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中阳县苏维埃革命委员会,选举石滩则村威望很高的贫苦农民李文才为主席,选举黄石山为副主席,高立三为军事委员,李文信为财政委员,李凤鸣为肃反委员,刘中杰为粮食委员。同时组建了工会、妇联、青年团等群众性组织。在县苏维埃政府领导下,先后建立了冀家垣、上庄等区村苏维埃政权;成立了郝家庄村农协会、大成垣村农协会、宋家垣村农协会;在留誉村成立了土地委员会。
▲三交中阳县苏维埃革命委员会办公旧址
期间,周恩来亲自把没收来的50万公斤粮食、几万公斤红枣和几千件衣服,公公道道地分给了当地群众。老百姓激动地说:“祖祖辈辈在黄河边上种庄稼,谁也没吃过一顿饱饭;世世代代在山上栽枣树,谁也没堂堂正正地尝过一颗枣。只有共产党来了,三交人民才闻到了小米香,尝到了红枣甜。”
看到红军是穷苦百姓的军队,三交一带有100多人报名参加红军,被补充到新编三十军,并成立了中阳县游击队配合红军开展工作。
四、留誉镇成为红军东进后的重点控制区域
随着关上、蓬门战斗的胜利,阎锡山第三道防线被突破,留誉镇不断在敌我情报与互相争夺中显示着其重要性。
在关上战斗胜利后,毛泽东、彭德怀于2月28日19时致电林彪、聂荣臻等首长:“甲、关上、水头之线,即石楼、中阳、孝义、隰县四县交界地区,是我军作战枢纽,在地形上又是最好的临时后方根据地。乙、工作重心,放在该线附近及通石楼、通暖泉、通留誉、通中阳、通汾阳、通孝义、通大麦郊、通水头、石口、川口,通双池各条大道上,每地派一工作组。”显然在东征总部的谋划中,留誉镇是全盘棋中的重要区域之一。
为了围堵毛泽东率领的中路军并占领黄河渡口,3月26日,晋绥军第四纵队(孙楚部)进至三交镇、留誉镇地区。为此,3月27日,毛、彭给红一方面军参谋长兼中路军总指挥叶剑英的电报指示:“杨森同志(黄河游击师)率所部坚决在留誉、三交、小蒜地域活动。”4月中旬,阎锡山在三交镇、留誉镇之间,在弓阳镇、水头线上,在石口、隰县线上,开始一月时间修筑半圆圈的包围碉堡线,企图将红军围歼。毛泽东、彭德怀立即侦察到敌军这一企图,于4月9日24时致电徐海东、程子华:“1、孙楚三个旅在三交镇、转角、辛关、贺家湾、义牒、石楼城一带,我杨森率二个营在三交、平底、中阳、离石、柳林之中间地带。阎敌必有令李生达部进占离石、中阳、关上三城,杨耀芳部进占柳林、离石之线,与令孙楚之敌包围你们与杨森部队于留誉一带狭小地带之企图。2、十五军团于十一日后,应经离石、中阳之间,逐步移至车鸣峪、关上、汾(弓)阳镇一带集结,休息整理。二十八军进入留誉、暖泉一带,与杨森联络,侦察河防情形。”
留誉镇、三交镇地区是红军回师陕北的首选地之一,也是东征筹集的重要物资运回陕北的重要路线,因此东征总部一直关注并掌控着留誉地区。1936年3月25日,叶剑英根据军委指示,指挥中路军和游击队、赤卫军、少年队等一切武装,负责“首先以赤化石楼全县为中心及永和、隰县以北,中阳、柳林以南”,打通石楼到水头,到石口镇,到隰县,到永和,到坪底、留誉五条道路,发动群众,坚壁清野,阻截敌军的物资供给。
▲红军东征三交镇坪上渡口 航拍图(刘志飞/摄)
文献记载,红军东征期间,红一军团的红一师、红二师,杨森部黄河游击师,先后在留誉地区活动达四十多天。
五、攻打三交战斗中,刘志丹将军不幸中弹牺牲
红军东征期间,根据黄河各渡口正被蒋、阎军队占领的新情况,东征总部于1936年3月31日电令在神(木)、府(谷)地区活动的刘志丹红28军东渡黄河,协同左路军行动。刘志丹率部边战斗边运动,于4月5日与从岚县过来的左路军徐海东红十五军团在白文镇会师。4月10日蒋介石在太原召开“剿共”会议,决定中央军和晋军严密封锁黄河各渡口,围歼红军于黄河东岸。为此,4月12日红28军与红15军团奉总部命令,在中阳县金罗镇分兵。4月13日,红28军到达留誉镇。在留誉镇刘志丹军长亲自审问了阎军俘虏,召开了红28军团以上干部会议,传达了东征总部的决定,通报了我军战果,分析了三交镇敌情,部署了三个团的战斗任务。为打通与陕北苏区的联系,保证东征主力背靠苏区,28军连夜急行军,于4月14日拂晓挺进到黄河沿岸三交镇以南党家寨村。由于三交镇紧扼秦、晋二省的交通要道,为黄河天险的重要渡口,故两军争夺十分激烈。在发起进攻的战斗中,军长刘志丹冒着枪林弹雨,进至距敌军阵地不足300米处直接指挥,不幸被敌军枪弹击中壮烈牺牲。红28军后经石楼、永和之间向东南方向转移,于4月17日到达康城镇附近,同红一方面军总部会合。
柳林县与陕北绥德县、吴堡县、清涧县隔河相望,有“秦晋通衢”之称,是山西西大门。受陕北红军领导贫苦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影响,柳林区域反封建反压迫的革命意识十分强烈。红军东征期间,柳林老百姓积极配合红军筹粮、筹款、宣传抗日主张,不少觉悟了的青年在扩军中纷纷要求参加红军或过河加入陕北红军跟共产党闹革命,涌现出王达成、王大昌、刘耀东、穆树振等一批革命先烈和英雄人物,书写着柳林儿女英勇无畏、不屈不挠的革命意志。(李勤)
版权所有©山西文化旅游网 ICP : 晋ICP备2021017959号 员工查询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