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揽胜 > 国庆重温红色之旅 晋城领略太行精神

国庆重温红色之旅 晋城领略太行精神

发布日期:2021-10-08 11:09 30544人浏览 文章来源:山西青年报

  

   位于山西省东南部的晋城,是山西通往中原的重要门户,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素有“河东屏翰、中原咽喉、三晋门户”的美誉。晋城既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又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在这块血与火的土地上,孕育了光耀千秋、彪炳史册的太行精神,也留下了灿烂辉煌的红色文化。这里是全国较早建立中共组织的地区之一,是华北敌后抗战主战场之一,也是重要的兵源基地、后勤保障基地。老一辈革命家在这块英雄的土地上建功立业,留下了许多生活和战斗的革命遗址。

  

晋城市烈士陵园 凝聚前进力量

  

  晋城作为革命老区,晋城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前赴后继,血战太行,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荡气回肠的英雄赞歌。


   1969年,为纪念在中国革命战争中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铭记和弘扬革命前辈的丰功伟绩,当地政府在距县城两公里的墩岭之巅建造了晋城烈士陵园。之后,在原址上扩建为晋城市烈士陵园。2012年,重新布展了陈列厅并更名为烈士纪念馆。馆名由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题写。近年来,当地对园内及周边进行了全面绿化,自然环境优美。


   晋城市烈士陵园由烈士纪念碑、晋城烈士纪念馆、烈士墓区等部分组成。陵园坐南朝北,顺山势而上,铺砌了100级青石台阶。拾级而上,是高18米、宽14米的烈士纪念牌坊。一进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耸立在陵园中央的晋城革命烈士纪念碑。纪念碑底座高11.7米、碑身高27米,上书“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四面是“星火燎原”“太岳丰碑”“血染土岭”“走向胜利”的汉白玉浮雕画面,生动刻画了晋城军民在党的领导下,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不怕牺牲、永往直前的壮烈场景。


   烈士纪念馆由主厅和东西厅组成,主厅为革命烈士事迹陈列厅,陈展着近百名革命烈士事迹。烈士墓区安放有革命烈士遗骨23具。


   晋城市烈士陵园先后被评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基地。现如今,每年都有党员干部、群众和各大中小学校的师生到陵园扫墓、宣誓,缅怀革命先烈,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每年入园人数达2万人次。

  

太岳烈士陵园 记录先辈壮举

  

  太岳烈士陵园位于阳城县城中心,是山西省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1945年10月,太岳区党委、太岳区行署、太岳军区迁至阳城。为纪念在抗日战争时期英勇献身烈士的英雄事迹,阳城县政府于1946年6月在原县城隍庙旧址修建了太岳烈士陵园。园内主要建筑有烈士纪念塔、烈士纪念楼、陈列馆、烈士公墓等,是抗日战争胜利后全国较早建立的一处纪念革命烈士建筑。


   陵园坐北朝南,园内松柏常青、秀木成林、环境优美。进入园中往北走,有一座烈士纪念亭,两侧为烈士墓。这里安葬着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太岳军区的部分烈士遗骨。松柏青翠、绿树成荫、碑石整洁、庄严肃穆。


   顺着烈士纪念亭往北走,映入眼帘的是高耸入云的烈士纪念塔。烈士纪念塔高25米,八层,中空可登,外壁嵌石碑,有塔序、题词和烈士名录等。正面书“八年抗战阳城死难烈士纪念塔”13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四周镶嵌的都是原太岳区党政军领导人的题词。


   陈列馆内,展陈着老一辈革命家在太岳区战斗、生活的史料和太岳人民可歌可泣的革命斗争事迹。2008年,陵园利用革命斗争史展厅开辟了 《太岳丰碑——太岳革命根据地历史图展》。该园不仅是太岳区和阳城人民纪念和瞻仰革命先烈的场所,同时也是太岳区群众和阳城群众大型集会的地方。

  

中条区高级领导干部会议旧址 点燃抗日烽火

  

  在阳城县西南山区的董封乡,有一个红色小山村,叫上河村。70多年前,这里曾是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工作和战斗过的地方。这里还举行过一个极为重要的会议——中条区高干会议,又称“上河会议”。此次会议后,晋豫中条区各级党政军组织积极贯彻会议精神,从各方面着手根据地开辟、扩大、巩固与发展。上河会议既推动了根据地开辟建设工作,又对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发展提供了基本经验。


   1941年5月,日军发动中条山战役,造成中条地区抗日力量“真空”的局面。1941年8月初,“南进支队”浩浩荡荡开进中条山,正式拉开了我党再创以阳城为中心的中条山抗日根据地的序幕。1942年5月初,为巩固和扩大开辟晋豫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成果,时任中共中央北方局委员、八路军129师政委的邓小平到中条山区视察工作,并酝酿召开了中条区高干会议,进一步研究、部署该根据地的建设方针。


   为了铭记历史、教育后人,当地政府根据各种文史资料及当地老人的回忆,整修了上河会议邓小平的旧居,并建立了上河会议纪念堂,里面展陈着上河会议召开期间和抗日战争时的珍贵照片。此外,还展示了八路军用过的武器装备等。2013年7月,董封乡上河村上河会议纪念馆被省委、市委分别授予“省级党史教育基地”和“市级党史教育基地”称号。


   如今的上河会议纪念地,已成为红色教育基地和乡村旅游区。当地群众积极发挥这一红色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

  

晋豫边抗日纪念馆 追寻先辈足迹

  

  沿着红色线路继续出发,可走进晋豫边抗日纪念馆,追寻先辈的足迹,传承红色基因。


   晋豫边抗日纪念馆位于阳城县西南晋豫交界的横河古镇十八罗汉山脚下。这里依山傍水,四山环绕,风景秀丽,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抗战之初,这里是八路军总部通往延安党中央的交通枢纽,为护送我党我军重要领导人、国际友人及战略物资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1938年2月,为开辟抗日敌后根据地,中共中央命令北方局朱瑞等老一辈革命家开赴横河镇,中共晋豫特委在此诞生。在这里相继成立了威震中外的 “晋豫边抗日游击纵队”“八路军晋豫边游击队”等抗日武装,创建了涵盖17个县范围的晋豫边抗日根据地。1939年,“十二月事变”使晋豫边根据地遭受重创,晋豫区特委北移。1942年初,晋豫区党委机关和太岳南进支队再驻横河镇,组建了晋豫边联合办事处,重新开创晋豫边抗日根据地。直至1943年4月晋豫区与太岳区合并为新的太岳区之后,相继成立了太岳四地委、四军分区、四专署,仍驻扎横河镇,继续指挥晋豫边抗日斗争。其间,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朱德、彭德怀、杨尚昆等或是莅临视察指导,或是生活战斗,为开辟晋豫边抗日根据地建立了不朽的丰功伟绩。


   晋豫边抗日纪念馆共设4个展厅,收集陈列史料约20万字,各种资料图片300余幅,珍贵实物400余件。此外,还收藏了唐天际、李钟玄、戚怀培等革命老前辈的题词十余幅。纪念馆史实资料珍藏力求真实,经得起历史考验,藉以讴歌阳城革命老区的奋斗史、光辉史,弘扬老区革命精神,以史鉴今,启示后人。(任小芳)


全部评论0

             山西文化旅游网创办于2019年,是山西日报良友文摘报社媒体产业链(报纸、网站、新媒体)中的重要一环。作为山西省首家综合性文化旅游信息网站,山西文化旅游网立足山西、辐射全国、面向世界,全方位围绕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整合政策、市场、景区、游客等关键节点,深入解读山西11市的历史文化和旅游景区,全面快速权威发布旅游、文化、政策、市场主体等方面的信息,全新展现山西文化旅游魅力,全方位彰显山西文化旅游新形象,把山西优秀历史文化和优质旅游资源推向全世界。经过深耕多年,山西文化旅游网不仅成为我省文化旅游行业的主流媒体平台,更成为全国各地网民了解山西、探寻山西的根据地和活地图。

    • 监督电话:
      0351-4282766
    • 业务合作:
      18135385757
    • 联系邮箱:
      240086217@qq.com

    版权所有©山西文化旅游网   ICP :  晋ICP备2021017959号      员工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