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揽胜 > 浑源恒山位居北岳 悬空寺三根马尾空中吊

浑源恒山位居北岳 悬空寺三根马尾空中吊

发布日期:2021-09-10 08:53 1693人浏览 文章来源:山西青年报

  

   大同是个好地方,不仅历久悠久、山美水美,还藏着令人垂涎的美食。荣乌高速穿过大同的众多县市,游客可以在这里尽情游玩。这一站来到的便是因“浑源凉粉”而闻名四方的浑源县。其实,浑源县除了凉粉,文化旅游资源更是得天独厚,全县共有规划景区18处,现有国家4A级景区1处,文物保护单位29处。其中,“国保”单位就有7处,包括悬空寺、永安寺、栗毓美陵园、大云寺、文庙、圆觉寺、律吕神祠。此外,还拥有中国传统古村落、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省级自然保护区等,这里是赏风光读历史的好去处。


“龟城蛇街”神秘瑰丽

  

   浑源自古有“龟城蛇街”之称,意思是城垣并不是普通的四方形,而是如龟状的八边形;街道也不是横平纵直状,而是多弯曲的斜街,如蛇形一般。“龟城蛇街”的说法由来已久,据明成化版 《山西通志》载:“浑源州城,安东中屯卫中前二所守。唐徒治时所筑,其形如龟。”由此可见,浑源从唐筑城时便有“龟城”之说。


   浑源城内现存大量古民居,贯穿之街道虽多为直线型,但另一些街道却有弯曲斜度,因为城垣为八边形,城内傍城垣的民居和街道随势而变,就形成了斜街和弯曲之巷。古城的斜街和弯巷,被人们称为“蛇街”,再与“龟城”相附意,就有了“龟城蛇街”的说法。浑源境内有北岳恒山,是古中国北部疆域边界的象征,而中国的四大神兽(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中的玄武是被指“龟蛇合体”的“北方之神”。北玄武和恒山的方位对应,浑源古城被称为“龟城蛇街”也是理所当然的。


   可见,“龟城”在浑源的城垣历史中一直存在,“蛇街”则一直未见于史料中,它只是因城内多 “弓”形的弯巷而在民间的称呼。但不管怎么说,“龟城蛇街”附会上“玄武”神兽,使得浑源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

  

北岳恒山气势雄伟

  

   说起浑源的旅游景区,首屈一指的自然是北岳恒山。


   恒山,也叫“太恒山”,古称玄武山、崞山、高是山、玄岳,位于浑源县城南10公里处,距大同市区62公里。其中,倒马关、紫荆关、平型关、雁门关、宁武关虎踞为险,是塞外高原通向冀中平原之咽喉要冲。相传,4000年前舜帝北巡至此,见山势雄伟,遂封其为“北岳”。北岳恒山与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并称为“五岳”,为中国地理标志,是天下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


3.jpg


   恒山山脉祖于阴山,发脉于管涔山,止于太行山,东西绵延500里,共有108峰。恒山主峰天峰岭位于浑源县境内,海拔为2016.1米,号称“人天北柱”“绝塞名山”,叠嶂拔峙,气势雄伟,被誉为“北国万山之宗主”。天峰岭与翠屏峰是恒山主峰的东西两峰,两峰对望,断崖绿带,层次分明,美如画卷。果老岭、姑嫂岩、飞石窟、还元洞、虎风口、大字湾等处,充满了神奇色彩。悬根松、紫芝峪、苦甜井更是自然景观中的奇迹。苦甜井位于恒山半腰,两井只隔一米,水质却截然不同。一井的井水苦涩难饮,另一井的井水却甜美清凉,甜水井深数尺,却取之不竭。唐代时,唐玄宗李隆基曾赐匾“龙泉观”。

  

恒山首景“奇悬巧”绝

  

   恒山景点众多,被誉为第一景的便是悬挂于山间的悬空寺。该寺始建于1400多年前的北魏王朝后期,是国内仅存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悬空寺距地面高约50米,发展了我国的建筑传统和建筑风格,其建筑特色可以概括为“奇、悬、巧”三个字。


1.jpg


   “奇”的是,建寺设计与选址。悬空寺处于深山峡谷的一个小盆地内,全身悬挂于石崖中间,石崖顶峰突出部分好像一把伞,使古寺免受雨水冲刷。山下洪水泛滥时,也免于被淹。四周的大山也减少了阳光的照射时间。优越的地理位置是悬空寺能完好保存的重要原因之一。


   “悬”是悬空寺的另一特色。全寺共有殿阁40间,表面看上去支撑它们的是十几根碗口粗的木柱,其实有的木柱根本不受力,所以有人用“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来形容。其实,真正的重心撑在坚硬的岩石里,利用力学原理半插飞梁为基。


   悬空寺的“巧”体现在建寺时因地制宜。其充分利用了峭壁的自然状态来布置和建造寺庙各部分建筑,将一般寺庙的平面建筑布局、形制等建造在立体的空间中,山门、钟鼓楼、大殿、配殿等都有,设计非常精巧。


   悬空寺不仅外表惊险、奇特、壮观,建筑构造也颇具特色。屋檐有单檐、重檐、三层檐,结构有抬梁、平顶、斗拱,屋顶有正脊、垂脊、戗脊、贫脊。总体外观,巧构宏制,重重叠叠,造成一种窟中有楼、楼中有穴,半壁楼殿半壁窟,窟连殿、殿连楼的独特风格,既融合了我国园林建筑艺术风格,又不失传统建筑的格局。

  

古十八景今存不多

  

   恒山古有十八景,分别是“磁峡烟雨”“龙泉甘苦”“云阁虹桥”“虎口悬松”“果老仙迹”“云路春晓”“断崖啼鸟”“危岩夕照”“金鸡报晓”“茅窟烟火”“奕台鸣琴”“玉羊游云”“脂图文锦”“岳顶松风”“幽窟飞石”“仙府醉月”“紫峪云花”和“石洞流云”。十八景中,留存至今的不多,很多只能从史料中欣赏当年的风姿。


   “磁峡烟雨”即金龙峡,位于天峰岭与翠屏峰之间,其间石壁万仞,青天一线,在细雨蒙蒙时飘渺晴岚,烟雾纷飞,妙趣横生,涧底流水,夺口而泻。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赞叹“伊阙双峙,武夷九曲,俱不足比拟也”。金龙峡最窄处不足三丈,这里是古往今来的绝塞天险、交通要冲。


   “云阁虹桥”是金龙峡内悬崖中腰盘绕的古栈道。金龙峡古栈道遗址位于天峰岭与翠屏峰的峡谷峭壁上,是金龙峡最窄处。古人沿峡东崖绝壁间,凿崖插木,飞架栈道,建有一座连接东西的高空飞桥,合称“云阁虹桥”。峡壁上至今还残留着修栈道时的行行方窟。东崖壁现存古栈道约200米,崖壁上现存明清时期摩崖题刻“清气”。西崖壁现存古栈道约80米,崖壁上现存明清时期摩崖题刻“奇观”。(卢亚)


全部评论0

             山西文化旅游网创办于2019年,是山西日报良友文摘报社媒体产业链(报纸、网站、新媒体)中的重要一环。作为山西省首家综合性文化旅游信息网站,山西文化旅游网立足山西、辐射全国、面向世界,全方位围绕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整合政策、市场、景区、游客等关键节点,深入解读山西11市的历史文化和旅游景区,全面快速权威发布旅游、文化、政策、市场主体等方面的信息,全新展现山西文化旅游魅力,全方位彰显山西文化旅游新形象,把山西优秀历史文化和优质旅游资源推向全世界。经过深耕多年,山西文化旅游网不仅成为我省文化旅游行业的主流媒体平台,更成为全国各地网民了解山西、探寻山西的根据地和活地图。

    • 监督电话:
      0351-4282766
    • 业务合作:
      18135385757
    • 联系邮箱:
      240086217@qq.com

    版权所有©山西文化旅游网   ICP :  晋ICP备2021017959号      员工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