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中市太谷区地处晋中平原腹地,自古就是山西交通的枢纽,货物集散的中心地之一,素有“旱码头”之称。太谷商业历史悠久,早在宋金时代,就有人开始从事商业活动。到了明清时期,太谷商人的足迹已遍布大江南北,扬名海外。
太谷古城
王相卿,“万里茶路”著名的旅蒙商号“大盛魁”创始人之一,是太谷人。老包头十大晋商之一的“十大双”杨家是太谷的,民国四大家族之一的孔祥熙家族是太谷的,晋商大贾之一的曹家也是太谷的。清乾隆年间所刊《太谷县志》载:“今称繁阜,商贾辐辏,通衢为之狭。”短短十几个字,充分概括了当时太谷商业的繁荣。
2020年11月15日、16日,由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指导,中共晋中市委市政府、山西日报报业集团主办,中共晋中市委宣传部、山西晚报社发起并承办的“弘扬晋商精神 重走万里茶路”大型活动采访团一行,来到晋中市太谷区,继续寻找晋商曾经的辉煌印迹。
太谷当地有句俗语:“太谷城真有名,鼓楼盖在街心心。”始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的鼓楼,又名大观楼,是一座三重檐歇山顶木结构建筑,高20米,楼身两层,下开十字交叉口,可供车辆通行,与白塔同为太谷古城的地标。
如今的鼓楼依然是古城的交通中心,车流穿息不止。
鼓楼
太谷古城,始建于北周建德年间。明正德年间,以砖砌门,城池加高。明万历四年,改砌砖城,内加回垣,规模空前。此后几百年间,经不断修葺,城墙高大厚实,敌楼、瓮城、护城河等设施齐备,后城墙被拆除。城内共有四街八井七十二巷,以鼓楼为中心,辐射东、南、西三条大街,楼北为旧县衙。城内的房屋多为前出廊明二层,建筑档次相对较高,且依然保存着旧时的建筑风格。
太谷区文物所所长侯安钢介绍,太谷古城的住宅特色明显:普通人家的宅院大多为“三三制”,即正房、厢房、下房各为三间的四合院;一些大户人家或临街铺面则是正房五间,厢房为里七外五或里五外三的两进院、三进院。四合院既有防火的作用,又有聚水聚财的寓意,是明清时期北方典型的宅院形制。目前,太谷古城内尚有8000余间老宅子,其中有166处四合院基本保存完好。由于太谷古城开发尚在进行中,城内的居民非常多,使得这些建筑、这座城更有烟火气与活力。(赵琴 张扬/文 马立明 寇宁/图)
版权所有©山西文化旅游网 ICP : 晋ICP备2021017959号 员工查询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