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中市祁县古称“昭馀”,当初晋商们创办的茶庄票号,至今依然在昭馀古城里默默讲述着万里茶路上的故事。“弘扬晋商精神 重走万里茶路”大型宣传报道活动采访团来到祁县后,渠家大院可是必去打卡的地方。
渠家大院里中西合璧的砖雕
走进昭馀古城,渠家的产业随处可见。沿着东大街往前走,不到30米处,就是远近闻名的渠家大院建筑群。并非节假日,仍有不少游人参观游览。“晋商是中国近代史上非常有魅力的一支商帮,山西不产茶叶,祁县人却开辟万里茶路,把南方的茶叶卖到俄罗斯去,我觉得非常有意思,就想过来看看他们是怎么做到的。”一位陕西的游客这样说道。
渠家大院始建于清乾隆年间,距今已有近300年的历史。它当年的主人在祁县县城内建有40个院落,占地总面积为23628平方米,人称“渠半城”。渠家第十七代渠源潮的住所,现开设为晋商文化博物馆,内分8个大院、19个小院、240间房屋,占地面积5317平方米,其中石雕栏杆院、五进式穿堂院、牌楼院、戏台院错落有致,主次分明,女儿墙镂空砖雕,工艺精湛,题材丰富,体现了中国传统道德文化和审美情趣。一代晋商开辟茶路、纵横南北的故事,在这里徐徐展开……
长裕川院子里的贩茶人雕像
晋商文化博物馆里收藏着一本名为《行商遗要》的手抄本,这本册子是渠家长裕川茶庄伙友王载赓当年在长裕川茶庄学生意期间(1917年前后)抄录的,原本已失传。手抄本详细记录了晋商特别是祁县商帮从祁县古城出发,前去买茶、制茶、运茶整个流程与规程,详尽地记叙了安化黑茶的最佳产地及砖茶、千两茶的制作工序、成本核算等,为了解清代晋商创造茶产业化经营模式提供了极好的注脚。
明清时期,祁县人紧紧抓住边塞开放的“马市”及军事供应的历史机遇,开创旅蒙贸易,以中原及晋东南盛产的粮、布、绸、铁器等换取蒙民的羊、马及畜产品。到十七世纪,他们发现蒙牧民对茶叶的需求迫切,且贩茶利润更为丰厚,故做起了茶叶贸易的大文章。
长裕川老字号
乾隆初年,祁县渠家十四世孙渠同海走西口上包头,创办“长源厚”商号,在经营粮、油的同时兼营茶叶。乾隆中期,渠同海的三子渠映潢将茶叶贸易做大,在祁县古城设立“长源川”“长顺川”两大茶庄。祁县乔家乔贵发,于乾隆初也走西口上包头,与徐沟县秦姓一位乡亲合伙,设立“广盛公”商号,从开草料铺到经营日用杂货,后改为“复盛公”。乾隆末年,乔家“复”字号开始经营茶叶,至道光十五年乔致庸接管乔家商业后,在祁县创办“大德诚”“大德兴”茶庄。道光初年,祁县何家在祁县古城创立“永聚祥”茶庄。经过嘉庆、道光年间50多年的茶叶贸易发展,到咸丰年间,祁县古城的茶业、金融业达到鼎盛。
“在茶票业的拉动下,围绕茶道的运输与服务业得到长足发展,使‘十年九旱’的祁县,一跃成为闻名遐迩的‘银祁县’。”71岁的原祁县县志办公室主任武殿琦介绍说,茶票业的兴旺甚至影响社会重农轻商的传统观念转变,有句俗话“有子读书习经商,不羡七品空皇堂”,正诠释了这种转变。
渠家大院
晋商文化博物馆不远处,就是渠本翘故居。一进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渠本翘本人的铜像及其身后一大块无烟煤煤雕。“渠本翘的铜像,是渠氏后人、实业家渠天盛捐赠的,他身后的这块煤雕,则来自阳煤集团。”武殿琦说,这块煤雕是阳煤集团专门从650米的矿井深处开采的,距今约2.8亿年成煤,高2.6米、宽1.2米、厚1米、重4吨,堪称目前所见的无烟煤“块王”。渠本翘出任总理的保晋矿物公司是阳煤集团的前身,上面金色字体雕刻着的“保晋救国、经世济民”是阳煤集团对渠本翘最崇高的敬意。
渠本翘
渠本翘,晋商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位人物。青年时期的渠本翘天资聪颖,勤奋好学,有“神童”之誉。因为父辈已经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渠本翘可以安心读书,不到二十岁便博经通史,1885年中秀才;1888年中解元,为当时山西学政赏识,将原名“本桥”改为本翘;1892年中进士,时年30岁。
1898年,反动腐朽的清政府与英帝国相勾结,将山西盂县、潞安、泽洲、平阳等处的煤铁矿开采权出卖给英商福公司,期限为60年。消息传出,群情激愤,商人罢市、学生罢课,各界纷纷集会抗议。渠本翘在太原各界群众集会上发表演说,宣讲爱国保矿,为群众所拥护。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在北京的山西籍官员联合在京山西各票号举行会议,决定成立“山西矿务保晋公司”。渠本翘以“人品财产合格之至”“深孚众望”,被推举为保晋公司首任总经理。
在山西人民的坚持斗争下,英商福公司不得不同意归还开采权,由山西人民赎回自办。经中、英双方几番谈判,赎矿金额确定为275万两白银,分四次交清,并规定在一个月内要先行交付一半。这对于刚成立不久的保晋公司来说是个大难题,府库空虚、债台高筑的清政府更是手足无措。
关键时刻,渠本翘挺身而出,主动承担起筹款重任。他返回故乡祁县,首先动员自己的父亲、伯父、叔叔及祁县富商出借巨资,后又到平遥、太谷、介休等地串连各家票号,以情动之,以理喻之。“各票号为确保晋省名誉,均认先行挪借,决不失信于外人”,积极筹措所需款项,并秘密换成外国银行周转支票。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正月二十日,渠本翘代表山西官绅和广大民众出席了向英方赎矿的仪式。当渠本翘将137.5万两白银支票交付英方代表时,在场的外国人都出乎意料,震惊万分。因为他们事先已与许多外国银行串通,既不借钱给保晋公司,也不给山西官方兑换银两,企图围困封锁渠本翘。没想到,“汇通天下”的山西票号早已通过各种渠道做好了准备。他们再也找不到什么理由来搪塞,只好将矿权交了出来。
保晋公司成立后,渠本翘亲自拟定了公司运转的章程,在1907年到1926年任保晋公司总经理期间,他带领保晋公司度过了发展过程中最困难的一段时期,为以后阳泉煤矿集团的发展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渠家大院里的建筑
山西现代工业起步晚,大约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才出现,其中有官办的,也有民办的,而创办后成功运转并对山西现代工业产生重大影响的,是渠本翘创办的双福火柴公司。
除了对山西现代工业的创建做出诸多贡献外,渠本翘还是一位热心的教育家,对山西大学的发展和祁县中学的创建作出积极努力。1904年,他从日本横滨留学回国后,调任山西大学监督(校长),为山西大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05年,又带头出资两万两白银,把昭馀书院旧址创办为祁县中学堂,并附设蒙养学堂,祁县中学成为山西最早的中学之一,也是山西省成立的第一座“县级”中学。
“渠本翘的精神品质,是晋商精神、晋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祁县历史文化丰富内涵中不可或缺的宝贵精神财富。”采访团随团专家、祁县晋商文化研究所研究员田健说。(武佳 张扬/文 寇宁/摄)
版权所有©山西文化旅游网 ICP : 晋ICP备2021017959号 员工查询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