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揽胜 > 晋中市省级非遗项目(16)——宝剑制作技艺

晋中市省级非遗项目(16)——宝剑制作技艺

发布日期:2020-01-02 09:38 11383人浏览 文章来源:晋中日报


1.jpg


        平遥自古冶铁、制陶作坊遍地,铸剑师主要集中在东游村、西游村、娃留村、小王家庄村,明代东游村的京陵铁匠远近闻名。清道光年间有位叫太则的铁匠,擅长锻造,闻名乡里,后将手艺传给梁二小。民国期间,一位名叫王金亮的外村人在此学艺,擅长淬火,别号“金眼”。新中国成立后,他将手艺传于张忠武,张忠武收武八日、梁峰锦、生日3名徒弟,以生日最为出色。随着社会发展,古刀剑铸造技术不被看好,加之传授技术方法全靠口传心授,传承者日益减少,使得这门手艺经历了几次失传。从小喜欢刀剑的刘文涛,经过不懈努力,于1998年成功打造出一把传统花纹剑。


        锻造是铸剑的关键,传统方法是先用泥制作剑模,并在内壁上刻出阴阳相反的纹路,以作剑身装饰,这被称为“制范”。再以一定比例调出适合剑材硬度和强度的原料并熔炼、 锻打,去除其中的杂质,以增加钢材的弹性与韧性,熔炼成熟后浇铸到剑范中,待其冷却凝固,刀剑即成形,最后淬火、磨砺和雕刻,配以相应的刀鞘。制作宝剑需有极强的意志和耐性,锻打中的千锤百炼,“十年磨一剑”,都体现出宝剑制作与人生态度之间的关系。


        文涛坊运用传统手工技艺制作出来的仿古刀剑有纯手工锻造花纹钢系列(包括旋焊纹、羽毛纹、大马士革纹等),淬火引入古法,使刀剑硬度高、回弹力好;雕刻铜铁有高浮雕、镂空、阴刻、金银铜错、镏金镶嵌等多项技艺;研磨过程也分十几道工序;刀鞘的制作分木工、漆艺、推光、描绘、贴金箔、包海龟皮、作犀皮漆、包牛羊皮等多项工序,已达到传统刀剑制作的高水平。


        为了更好地传承刀剑制作技艺,向世人展示我国古代传统刀剑兵器文化,传承人刘文涛在平遥古城创办了文涛坊古兵器文化研究展览馆,馆内收藏并展示出了中国各朝各代、各域各方的冷兵器。


        2011年6月,宝剑制作技艺被列为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文图由晋中市文化和旅游局 成晓萍 李艳洁提供)

全部评论0

             山西文化旅游网创办于2019年,是山西日报良友文摘报社媒体产业链(报纸、网站、新媒体)中的重要一环。作为山西省首家综合性文化旅游信息网站,山西文化旅游网立足山西、辐射全国、面向世界,全方位围绕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整合政策、市场、景区、游客等关键节点,深入解读山西11市的历史文化和旅游景区,全面快速权威发布旅游、文化、政策、市场主体等方面的信息,全新展现山西文化旅游魅力,全方位彰显山西文化旅游新形象,把山西优秀历史文化和优质旅游资源推向全世界。经过深耕多年,山西文化旅游网不仅成为我省文化旅游行业的主流媒体平台,更成为全国各地网民了解山西、探寻山西的根据地和活地图。

    • 监督电话:
      0351-4282766
    • 业务合作:
      18135385757
    • 联系邮箱:
      240086217@qq.com

    版权所有©山西文化旅游网   ICP :  晋ICP备2021017959号      员工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