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揽胜 > 翠微古刹——山阴瑞云寺

翠微古刹——山阴瑞云寺

发布日期:2019-12-31 15:33 13344人浏览 文章来源:史志山西


2.jpg

1.jpg


        瑞云寺遗址位于朔州市山阴县马营庄乡沙家寺村西南,坐北朝南,东西宽20米,南北长30米,分布面积600平方米,由正殿、前殿、山门、谦公和尚砖塔组成。现仅存正殿基址和砖塔一座。院内存清嘉庆十九年(1814)布施石碑一通,石质为青石,高1.25米,宽0.60米,厚0.20米;古松树一棵,高18米,周长4.06米;砖塔一座,建于明万历五年(1577),总高11米左右,砌以楼阁式样。瑞云寺为当地寺庙建筑代表作,于2001年11月5日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古寺三大奇观】 


巨石


3.jpg


        悬于半山腰的巨石是什么时候留在这儿的,就连村里年纪最大的老人也说不清楚,只知道他们爷爷的爷爷那会儿就有了这块石头。当地传说,古时候一场百年不遇的大洪水将山上一块巨石冲下沟来,下面的人们个个惊得目瞪口呆。此时,庙里的山神飞起一脚,巨石被顶在山门外墙角处。巨石的小头有一人多高,大头比房檐还高,既不方又不圆。近看,巨石的底部还依稀可见天神的脚印,不能不为之称奇。


古树


4.jpg


        寺中这棵千年苍松,三个成人才能将它环抱一圈。千年以前,不知是谁将一粒小小的种子撒在这里。从此,它抓住泥土风餐露宿地成长,长出了这千年的伟岸。它看过辽代的盛衰,读过明朝的起落,经历了清朝的风云,又承受近百年的阵痛……但它的郁郁葱葱却丝毫让人感觉不到苍老和麻木。这片纯粹的绿色,满载着生命的灵动与激情,千百年来为世人遮风挡雨,润泽凡尘。它向两边对称伸展的树冠,正像佛祖的双手,接引着黎民苍生的福祉。


        紧依着古松的是一颗桑葚树,虽也历经世事沧桑,但与古松的伟岸相比,更显亭亭袅娜。据村里的老人讲,它是寺院中雌雄桑葚树的雌树,对面的雄桑葚已被砍伐。幸有千年古松的相伴守候,它才不觉得孤单落寞。每年夏季,仍会结满紫红的桑葚。待果实成熟,风起时,整个树像缀满了水汪汪的紫眼睛,非常漂亮 。


         砖塔


5.jpg


        谦公和尚寿塔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这座塔建于元延祐五年(1318),是瑞云寺的主持谦公和尚坐化后,其信徒僧众出资建造的。塔高约2.5米,通体砖制,平面呈六角形,由塔身、塔座、塔顶以及塔刹装配而成。塔座上原有的雕刻以及花纹式样,已被残蚀破坏。塔身刻有铭文,记载着建塔的年代,以及寿塔的主人等信息。塔身之上是塔的顶座,座身上刻有仰莲,再往上便是刹尖。细看这座寿塔的雕凿手法,不是太考究,但却古朴简单、稳固庄重,是研究元代墓塔的重要实例。 该塔历经劫难,依然屹立,实属奇迹。据传,抗日战争时期,周围的村落都被炸毁,唯有此塔安然无恙,塔身上的弹孔现在仍清晰可辨。该塔为山西省一级保护文物。      


瑞云沧桑


        瑞云寺,始建于辽大安七年(1091),全部建筑原有山门、钟鼓二楼、东西厢房、瑞云宝殿、大雄宝殿、谦公和尚寿塔等,最初是后唐明宗时期云州节度使沙彦珣的家庙,后扩建为十方大众的共修道场,至今已走过近千个春秋,曾经鼎盛一时,在北方有一定的影响。


        瑞云寺历经沧桑,兴废屡更,明、清及民国时期多次重修。“文革”期间被毁,大殿坍塌,墙倾屋倒,仅存的一座偏殿和半幅僧寮也岌岌可危。但镇寺之宝瑞云砖塔(谦公宝塔)和千年苍松坚强屹立,呼唤中兴。



6.jpg

7.jpg

残碑断碣见证了瑞云寺的沧桑巨变


        2010年6月,经过住持释慧照法师的不懈努力,有关部门批准瑞云寺于原址动工修建,千年古刹得以重现。


8.jpg

9.jpg

10.jpg

重建后的瑞云古寺


        说起瑞云寺,不得不提到沙彦珣这个人。他少怀大志,有勇有谋,始任后唐圣都指挥使,累迁应州刺史,掌管禁军。不久调任云州节度使,驻守大同这一军事要地,被当权者看作是人中豪杰。清泰三年,后唐亡国,沙彦珣被迫归附辽国,屡建功勋,升为大辽平安节度使。后人为纪念他,在其故乡建起瑞云寺,并将村名也改为“沙家寺”。现在沙家寺村东500米处,留有沙彦珣的墓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沙彦珣墓按照当时的葬制规格,较为壮观。据后人实地勘察记载,墓地南北长500米,东西宽300米左右,封土堆不存。现墓地存有长0.9米、高0.7米的石羊两只;石碣一块,长5尺余,题额篆书“沙公碣铭”四字。近代,沙彦珣的后人迁往北京,现在北京的“沙家胡同”就是其聚居地。每年清明,后人们都会回乡祭祖,场面极其壮观。


        闲阳余晖尽情倾泻于塞北古原,寺内梵音轻唱,凡尘顿无;寺外村庄一派静谧和谐,这里的恬静,让时间都仿佛慢了下来。(侯志林) 



全部评论0

             山西文化旅游网创办于2019年,是山西日报良友文摘报社媒体产业链(报纸、网站、新媒体)中的重要一环。作为山西省首家综合性文化旅游信息网站,山西文化旅游网立足山西、辐射全国、面向世界,全方位围绕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整合政策、市场、景区、游客等关键节点,深入解读山西11市的历史文化和旅游景区,全面快速权威发布旅游、文化、政策、市场主体等方面的信息,全新展现山西文化旅游魅力,全方位彰显山西文化旅游新形象,把山西优秀历史文化和优质旅游资源推向全世界。经过深耕多年,山西文化旅游网不仅成为我省文化旅游行业的主流媒体平台,更成为全国各地网民了解山西、探寻山西的根据地和活地图。

    • 监督电话:
      0351-4282766
    • 业务合作:
      18135385757
    • 联系邮箱:
      240086217@qq.com

    版权所有©山西文化旅游网   ICP :  晋ICP备2021017959号      员工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