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祠,原名晋王祠,初名唐叔虞祠,位于太原市西南25公里处悬翁山麓晋水源头,是我国最早的纪念性祠宇,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古典宗祠园林建筑群。其中的周柏唐槐、难老泉和宋塑侍女被誉为 “晋祠三绝”。1961年,入选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晋祠为晋国宗祠,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 (后被追封为晋王)及母后邑姜后而建,占地面积130余万平方米。现存有三百年以上的建筑98座、塑像110尊、碑刻300块、铸造艺术品37尊。圣母殿原名“女郎祠”,是晋祠的主体建筑,为国内规模较大的一座宋代建筑。创建于北宋天圣元年(公元1023—1032年),殿高19米,重檐歇山顶,面阔七间,进深六间,黄绿琉璃瓦剪边,雕花脊兽,殿内宽五间。四周围廊,殿前廊柱上有木雕盘龙八条,是全国建筑实物中木雕盘龙柱子最早的实例。殿内采用减柱法,共减去12根内柱,以廊柱和檐柱承托殿的屋架,扩大了室内空间。殿内有宋代彩塑43尊,主像圣母端坐木制神龛内;其余42尊侍从分列龛外两侧,塑像形象逼真,造型生动,是研究宋代雕塑艺术和服饰的珍贵资料。圣母殿建筑构造与式样上继隋唐,下启元明,是研究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宝贵实例。
难老泉俗称 “南海眼”,出自断岩层,终年涌水。北齐时有人据《诗经鲁颂》中“永锡难老”之句起名“难老泉”。泉上有亭,亭上悬挂着清代学者傅山写的“难老泉”三字。当年李白来到这里,曾赞叹:“晋祠流水如碧玉。”晋水有三个源泉,一是善利泉,一是鱼沼泉,一是难老泉。难老泉是三泉中的主泉,晋水的源头就从这里流出,长年不息。
周柏唐槐,二者都是晋祠千年古木的代表。周柏是周代种植的柏树,茂盛葱郁,位于圣母殿北侧,原本有两株,名为齐年古柏,如今只剩一株。该树树干粗壮,需数人才能合围。唐槐是唐代时种植的槐树,位于水镜台前,是晋祠古树中最繁茂的一株。每到春夏之季,树绿荫浓。
晋祠现存碑碣中,以唐太宗李世民亲自书写的《晋祠之铭并序》和武则天亲自作序的《华严经石刻》最为珍贵。《晋祠之铭并序》碑制于唐贞观二十年(公元646年),是一通集史学、文学、政治、书法为一体的丰碑,是文笔俱佳的行书杰作,开创了中国行书碑文之先河,是一部研究探讨盛唐时期的政治、文化、文学、书法艺术等方面的珍贵的 “石史”。此外,寺内还保存有宋代铸造铁人、铁狮等,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建筑、雕塑、书法艺术具有重要价值。(任小芳/整理)
版权所有©山西文化旅游网 ICP : 晋ICP备2021017959号 员工查询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