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揽胜 > 匠心独运的陵川书鼓砖雕

匠心独运的陵川书鼓砖雕

发布日期:2019-12-12 15:03 10509人浏览 文章来源:山西新闻网

 

1.jpg

2.jpg

 3.jpg

  4.jpg

  

  砖雕艺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建筑特有的一种雕塑工艺,它以砖为基本材料,雕以各种内容的图案,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观念和民族心理的物化形式,砖雕以其特有的鬼斧神工般的雕塑嵌筑工艺,蕴含了生动而璀璨的灵性,同时也鲜明地折射出中华民族传统的建筑营构观念、风俗习尚、道德伦理、价值取向、审美情趣等等。

 

  山西砖雕历史悠久,早在金代便已取得了极其辉煌的成就。尤其清中期以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商业空前繁荣,富甲一方的晋商大规模地修建气势宏大的宅院,在砖雕装饰方面不惜工本,极为讲究,不仅工艺纯熟、精到,构图饱满、繁复,题材广泛、多样,更是综合运用了圆雕、浮雕、线刻、透雕等工艺手法,充分反映了中国传统的民俗追求。 


  在山西陵川县明清两代的民居、寺庙、道观等建筑中,保有大量的砖雕遗存,经考察可以确定有清代同治、光绪、民国、新中国成立初期以及“文革”和八十年代几个时期。陵川县的古民居多由三组二层小楼与大门组成,在每一座二层小楼的房檐下都有一组(两个)、两组(四个)、三组(六个)砖雕图案,这些砖雕图案均有共同的特征:图案的下方或上下两方嵌有书鼓形象。砖雕工艺在全国到处都有,但是将本地非常兴盛的曲艺活动变成一种民俗并作为一种非常奇特的书鼓砖雕图案,在全国仅此发现。这种书鼓砖雕图案是以当地非常兴盛的陵川鼓书说唱中的主乐器扁鼓作为主形象,而其他说唱鼓书中的人物情节图案作为辅形象,这也印证了在康熙以前陵川地区鼓书说唱的兴盛情况,因为只有在长期曲艺曲种兴盛的前提下,才可能把一种曲种的标志变成本地的一种民俗。

  

  陵川书鼓砖雕散见于陵川县全境,以潞城镇分布较为集中,且保存完好。这些砖雕图案多位于房屋挑檐下墀头的上方,画面分几种类型:一种是单一的书鼓形象置于图心;一种是书鼓位于整个图案的下方或上、下两方,图心雕以福禄寿三星或鸟兽、花草、戏曲人物,或“荣华富贵”等吉祥文字。书鼓砖雕的制作流程比较复杂,用料通常为手工烧制的砖。挑好砖后,接着就要按“一头一脸”和“一脸一头”重叠错位罗列。所谓“头”,指一块砖的某个头,脸指整块砖的一个长棱面。与此同时,还要根据图样的内容多少,确定砖雕的画面大小,规格小到罗列二三层左右的砖,大则可罗列八九层、十二三层砖不等。画面里的图心是重要位置,图心是正方形的,就要选两块整砖,然后将两块砖的光面朝外,横着上下相摞,并置于图心正中间。如果图心是长方形的,由用一块砖,同样是光面朝外,横着使用。倘若图样再简单一些,仅用一块砖的一个长棱面,也都是将这块砖置于图心的中间即可。把整个图案所用的砖罗列好后,接下来就是将最底层的凹面砖和最上层的云砖雕好,放起,后面的工序便是一块块地磨每块砖所要雕刻的那个面,而后再对好,画图,雕刻。最后一道工序是上墙。上墙同样很讲究,也是先上最底层的凹面砖,之后,依次由下至上地一层层垒到墙体上,才算是完成了一幅完整的砖雕作品的制作。

 

  砖雕的用砖是按照“一头一脸”和“一脸一头”重叠罗列使用,也是“一头一脸”“一脸一头”地砌在墙上,所以,整个砖雕非常牢固,图面虽凹凸不平,却错落有致,雕刻纹路清晰,形象主次分明,结构严密匀称,可以说是匠心独运。


全部评论0

             山西文化旅游网创办于2019年,是山西日报良友文摘报社媒体产业链(报纸、网站、新媒体)中的重要一环。作为山西省首家综合性文化旅游信息网站,山西文化旅游网立足山西、辐射全国、面向世界,全方位围绕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整合政策、市场、景区、游客等关键节点,深入解读山西11市的历史文化和旅游景区,全面快速权威发布旅游、文化、政策、市场主体等方面的信息,全新展现山西文化旅游魅力,全方位彰显山西文化旅游新形象,把山西优秀历史文化和优质旅游资源推向全世界。经过深耕多年,山西文化旅游网不仅成为我省文化旅游行业的主流媒体平台,更成为全国各地网民了解山西、探寻山西的根据地和活地图。

    • 监督电话:
      0351-4282766
    • 业务合作:
      18135385757
    • 联系邮箱:
      240086217@qq.com

    版权所有©山西文化旅游网   ICP :  晋ICP备2021017959号      员工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