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谷古城真有名,鼓楼盖在街中心,东寺院里游九曲,田儿后头绞活龙,古城夜里舞龙灯”,这是太谷县民间广为流传的民谣。绞活龙是太谷县独特的民间社火,它场面宏大、造型别致、技术复杂、编排有序、热闹非凡。在明快的乐曲声中,既有空中的二小龙戏珠,又有地上的老龙滚动飞舞,老龙和小龙时而摇头摆尾戏弄彩珠,时而上下翻腾做出“上天入海”等种种动作,备受人民群众的喜爱。
太谷绞活龙源于明代,起源地是田家后村。该活动由当地有威望的老者或主事人担任社兴,组织起“龙灯社”。活动时间一般为每年的腊月三十晚上到二月初二“龙抬头”之间。年三十晚上,人们举着龙灯在城墙上转几圈,意为“压城”,二月二“龙抬头”时,绞活龙在街头、广场表演完毕,百姓将龙请到自家宅院里绕一遭,称为“压院”。
太谷绞活龙与一般舞龙灯不同,绞耍技术要求很严,动感很强,极具观赏性。操作绞耍者需几十个人,经较长时间演练,方能配合默契,动作协调,使空中的长龙和地上的老龙有节奏地相互交织,上下盘旋,达到活灵活现的表演效果。绞活龙一般在夜间表演,表演时,一条十几米长的老龙在17盏彩灯的伴舞下,踏着鼓点,跟随“引龙人”欢快上场,随即龙棚中的操作者同时绞动辘轳的绳索,二龙在悬空的铁丝上升腾飞舞,往来窜动,发出阵阵清脆的铃响,酷似遨游太空。最后,两条龙双双从口中喷出凌空四溅的烟花,同时地上放开“锅子火”,火焰腾空而起,五彩光芒齐射,加上锣鼓助兴,将绞活龙表演推向高潮。
今天,太谷绞活龙在技术和设置上均有创新,人摇辘轳改为了电控,五彩缤纷的霓虹灯取代了龙身、龙头内的蜡烛,麻绳改成了优质的钢索,龙口还可喷水喷火,使这一活动更加精彩。每年元宵之夜,灯火辉煌,锣鼓喧天,绞活龙场面蔚为壮观,让人流连忘返。
2009年4月,太谷绞活龙被列为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文图由晋中市文化和旅游局 成晓萍 李艳洁提供)
版权所有©山西文化旅游网 ICP : 晋ICP备2021017959号 员工查询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