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揽胜 > 夏县司马温公祠珍贵的元代铁钟

夏县司马温公祠珍贵的元代铁钟

发布日期:2019-12-09 14:44 9515人浏览 文章来源:运城晚报


1.jpg

▲元代铁钟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宋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也是中国历史上的名相。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以主持编纂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而闻名于世。《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亦传颂千古,家喻户晓。位于夏县峨嵋岭上的司马温公祠,是司马光及其家族的祖茔,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司马温公祠主要由温公祠堂、司马光祖坟、余庆禅院、神道碑楼、涑水书院和司马温公祠广场等组成。


         余庆禅院是北宋元丰元年(1078)敕建的香火寺,亦称“余庆寺”。余庆禅院元代铁钟,位于余庆禅院正殿廊下,通高64厘米,其中钟钮高12厘米,底径58厘米,铸工精美。铁钟为覆桶形六耳波状口式,钟钮为蒲牢形,呈倒U形匍伏于钟顶,制法为浅浮雕,较为细致。较平缓的覆钵圆顶,呈三角位置分布有3个天孔,天孔之间装饰有卷草纹。钟肩一周装饰双莲瓣纹,虽然起伏不大,但平和而圆润。钟体制式简单,仅以范缝将之分为三个平均的方形铭文区。其上边及两侧饰条纹以间隔,下部则饰绳索状弦纹一周。钟裙与钟耳上方对称部位饰花卉一朵,耳缺对称部位饰连枝叶纹,沿钟耳外侧依耳之波状起伏凹凸饰花朵乳钉纹一周。整个钟的造型为短粗桶状,装饰虽然简单,但协调匀称,钟体粗短,反而显得稳定。


         铁钟上铭文很简单,不过大部分锈蚀严重,很难分辨通读。大字有诸如常规的“法轮常转”等词语,纪年部分可辨出为“解州夏县司马温公墓余庆禅院,僧长宿、志心……延祐五年□月□日”等。元朝延祐五年即公元1318年。由于铭文锈蚀严重,造钟缘由不得而知。但作为禅院之钟,又由僧人发愿铸造,因此应为佛钟之列。作为元代铸钟遗存,十分珍贵。(胡春良)


全部评论0

             山西文化旅游网创办于2019年,是山西日报良友文摘报社媒体产业链(报纸、网站、新媒体)中的重要一环。作为山西省首家综合性文化旅游信息网站,山西文化旅游网立足山西、辐射全国、面向世界,全方位围绕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整合政策、市场、景区、游客等关键节点,深入解读山西11市的历史文化和旅游景区,全面快速权威发布旅游、文化、政策、市场主体等方面的信息,全新展现山西文化旅游魅力,全方位彰显山西文化旅游新形象,把山西优秀历史文化和优质旅游资源推向全世界。经过深耕多年,山西文化旅游网不仅成为我省文化旅游行业的主流媒体平台,更成为全国各地网民了解山西、探寻山西的根据地和活地图。

    • 监督电话:
      0351-4282766
    • 业务合作:
      18135385757
    • 联系邮箱:
      240086217@qq.com

    版权所有©山西文化旅游网   ICP :  晋ICP备2021017959号      员工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