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揽胜 > 发现云冈:记录鲜为人知的往事——云冈石窟院史馆十大看点系列报道之一

发现云冈:记录鲜为人知的往事——云冈石窟院史馆十大看点系列报道之一

发布日期:2019-12-04 09:23 2070人浏览 文章来源:大同日报



1.jpg

上世纪30年代20窟远眺图

2.jpg

20世纪30年代中西部窟群外景

3.jpg

20世纪30年代第20窟露天大佛

4.jpg

20世纪30年代玩在云冈的女孩

5.jpg

居住在第18窟内的居民(1920年)

6.jpg

20世纪30年代第15窟前搭建的民房

7.jpg

五华洞前的民居院落(20世纪30年代)

8.jpg

云冈途中的二马抬轿(20世纪30年代)

9.jpg

20世纪30年代的写生画家

  


  承载云冈记忆,展示云冈文化,云冈石窟院史馆为云冈大景区增添新亮点。院史馆位于礼佛大道南侧,东邻云冈美术馆,建筑面积540平方米,展陈面积约290平方米,以图片和实物相结合。展览共分“发现云冈”“认识云冈”“保护云冈”“创新云冈”“名人翰墨”五部分,展出的近200幅照片、220余件实物,是从近万张图片资料中精选出来,首次公开面世。自8月22日开馆以来,每日吸引不少游客前来观看,长久驻足,黑白影像透露着丰富而深刻的历史信息。


  盛世修史。云冈石窟院史馆筹建工作是云冈石窟研究院于2015年3月启动,历时4年,院长张焯、党总支书记王雁翔等院领导高度重视,在筹划、调研、采访、征集、考证、撰写、设计等方面,给予许多指导和帮助。具体负责此项工作的云冈石窟研究院石窟艺术研究室副主任韩鹏和助手赵晓丹以“磨破嘴、跑断腿,看花眼、晒黑脸”的劲头,对所有院藏资料进行了系统梳理,采访了众多在职和退休人员,并多次去北京大学、中国文物研究所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征集资料,同时在民间、网络搜集购买相关史料,获取了一大批珍贵的影像图文和实物资料,其中很多图片是首次公开面世。为确保展览内容系统完整、翔实准确,研究院的专家学者先后多次召开专题研讨会,反复修改完善展陈内容。在全院各部门的通力配合下,现在,云冈石窟研究院院史馆以崭新的面貌成为云冈大景区独特的文化景观。


  站在“发现云冈”版块面前,这里呈现的是一片荒凉、破败的景象。前言称这是“寂寞的寒村”,公元五世纪,佛教东传,北魏皇家营造武周山大石窟寺。然而,从其惊雷般诞生伊始,云冈石窟即不可避免地走上了一条漫长的衰落之路。尽管历朝历代都有过修复的善举。到上世纪初,饱经千年沧桑的云冈呈现出一片荒凉、破败的景象,绵延一公里的石窟群被前代的军堡残垣分隔东西,西部洞窟变为民居、马厩,炊烟漆像,无复庄严;东部洞窟坍塌、颓废,明清崖刻,无复风骚;中部孑然独存的石佛古寺,香客寥寥,早已不再是众善趋骛的清修胜地。那种孤寂,浸入行道者的诗句。


  看着这些图片,心情很沉重。上世纪20至30年代,15窟前搭建的民房,破败不堪;五华洞前的民居院落,居住在18窟内的村民,40窟内佛龛嬉戏的孩童,站在大佛膝上的儿童,东部窟区前古道上驶过的马拉轿车……孤寂的云冈,寂寞的寒村,让人不胜感慨。


  寂寞的寒村里出现日本探险家的身影。1902年6月,日本工学博士伊东忠太等在中国进行考察旅行,无意中踏入清中期后就湮没无闻的云冈石窟破败的庙门,惊讶地发现这里竟保存着蔚为壮观的北魏石窟建筑群。随后发表《云冈旅行记》《支那山西云冈石窟寺》,引起世人瞩目。1907年,法国东方研究专家沙畹携摄影师来到云冈石窟,将其拍摄的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等古迹照片,著成《北中国考古图录》出版,发表了云冈石窟最早的一批图像资料。从此,云冈石窟声名鹊起,开始成为海内外学者和美术家的一大巡礼地。


  这一单元被冠之为“博士的发现”,所选图片大多为黑白照片,在“20世纪上半叶的云冈石窟”部分,有上世纪30年代的20窟远眺图、石佛古寺山门、西部石窟前的云冈堡门、第6窟前院、写生画家、云冈途中的二马抬轿、穿旗袍的女孩在云冈等,与今天的云冈大景区有很大区别。尤其是三位身着旗袍的女孩在石窟前的合影,她们面容姣好,神色怡然。而另一张窟前合影中的四个小孩,虽然衣衫破旧,但均面带笑容。


  在“佛像的劫难”部分,所选图片以被盗前后对比的形式展现了令人痛心疾首的一段往事。云冈石窟雕像被盗,主要发生在1907至1935年间,其间又以1918至1930年最为猖獗。这些被盗造像主要分布于日本、法国、美国、德国等国家,其中以日本为最,约占整个流失造像总量的70%。2012年,云冈石窟研究院组织研究人员对流失海外的云冈造像进行全面调查,结果是有明确下落或线索者计140余件。


  在“中外学者考察研究”部分,既有梁思成、林徽因、刘敦桢等坐着马车赴云冈考察的照片,又有《云冈石窟寺源流考》《大同石佛寺》等多种早期云冈研究书籍的照片,还有摄于1933年的大同云冈调查队在云冈测绘,以及大同义和摄影社拍摄云冈间隙在石窟前小憩的图片。


  从“寂寞的寒村”出现日本人的身影到国际学术界兴起云冈研究的热潮;从中华民族文化意识觉醒,到逐渐升温的文物保护行动;从云冈村民搬出居住多年的洞窟,到最终全部撤离云冈;从佛像佛头被盗的无政府状态,到设置专人看管……“发现云冈”真实地记录了百年云冈鲜为人知的往事。


  这些珍贵的黑白影像放大后出现在展厅,带给参观者惊奇和穿越感。看完院史馆的展览,再走在大景区路上,一种特别的旅游体验涌上心头。( 赵永宏)


全部评论0

             山西文化旅游网创办于2019年,是山西日报良友文摘报社媒体产业链(报纸、网站、新媒体)中的重要一环。作为山西省首家综合性文化旅游信息网站,山西文化旅游网立足山西、辐射全国、面向世界,全方位围绕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整合政策、市场、景区、游客等关键节点,深入解读山西11市的历史文化和旅游景区,全面快速权威发布旅游、文化、政策、市场主体等方面的信息,全新展现山西文化旅游魅力,全方位彰显山西文化旅游新形象,把山西优秀历史文化和优质旅游资源推向全世界。经过深耕多年,山西文化旅游网不仅成为我省文化旅游行业的主流媒体平台,更成为全国各地网民了解山西、探寻山西的根据地和活地图。

    • 监督电话:
      0351-4282766
    • 业务合作:
      18135385757
    • 联系邮箱:
      240086217@qq.com

    版权所有©山西文化旅游网   ICP :  晋ICP备2021017959号      员工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