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敬泽。
杨占平。
马伯庸在分享会。
樊登。
在书香四溢的四月,以“培育读书风尚建设文化强国”为主题的第四届全民阅读大会于太原举行。这场文化盛宴中,“全民阅读大讲堂”无疑是最受广大市民关注的。4月24日至25日,山西大剧院大剧场内座无虚席,4场精彩纷呈的专题讲座接连上演,宛如一场知识的狂欢派对,吸引了大批读者沉浸其中,为全民阅读事业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
4月24日上午,当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鲁迅文学奖得主李敬泽走上讲台,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学探索之旅就此开启。他以《如果赵树理有手机——从“山药蛋派”到“素人写作”和“新大众文艺”》为主题,巧妙地从赵树理小说中那些鲜活的村庄共同体切入。在李敬泽的讲述中,赵树理笔下的村庄不再是简单的地理概念,而是成为了乡村与时代变革的关键纽带,被放置在历史的洪流中熠熠生辉。他还结合当下村庄的新特点,抛出“若赵树理身处当下会如何讲述”的新奇设想,引发读者们的无限遐想。关于素人写作和新大众文艺的探讨,更是如同一把钥匙,打开了读者们对文学演变深入思考的大门。
4月24日下午,中国赵树理研究会会长杨占平带来《赵树理的人生道路与文学成就》主题讲座。他仿佛一位时光引路人,带领读者沿着赵树理的人生轨迹缓缓前行。在杨占平的讲述中,大家走进了赵树理的世界,感受到他对文学那份炽热的执着,领略到这位文学巨匠独特的人格魅力。这场讲座让赵树理的形象更加立体,帮助读者全方位、深层次地认识了他及其构建的文学世界。
4月25日上午,作家马伯庸以《历史中的大与小》为主题,带领读者穿越时光,走进历史的深处。马伯庸就像一位寻宝人,总能在历史的缝隙中挖掘出不为人知的精彩故事。他凭借丰富的创作经验,将那些被时间掩埋的历史片段重新拼凑,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原本晦涩的历史,在他的讲述下变得鲜活有趣,让读者们对历史有了全新的认知,也成功点燃了大家对历史题材文学作品的浓厚兴趣。
值得一提的是,4月26日晚,马伯庸还来到他9年前就曾到访过的山西图书大厦与书友见面,举行《马伯庸“见微”系列作品分享会》,这也是山西晚报时隔九年再次见证他的签售会,只不过今非昔比,如今的签售队伍漫长得多。其间他亲切和读者互动,为鼓励现场迷茫的中学生,他自曝光当年在赤峰二中读书时,初中的某次数学考试只考了4分。“我中学时代学习成绩并不好,但只要持之以恒地把兴趣投身到一个地方,总归能找到自己的容身之处。成绩好最好,成绩不好也不用担心,这只是人生的一段时间而已。因为在漫长的人生中有更多值得追求的,有更多的美好等着你!”
为鼓励一个在体制内迷茫的文学爱好者继续写作,他说:“我也曾有过这样的经历,但工作之外写作是我最放松的事。我从2003年开始写作,一直写到2012年,写出了第一本畅销书《古董局中局》,算是走进大众视野,后来一年一年写得越来越多、越来越好,到了2015年发现版税比工资高了,于是果断辞职,做了职业作家。写作是一个漫长、寂寞的过程,而且它不一定给你物质上的回报,我根本没想到今天会成为畅销书作家,受到粉丝喜欢。所以我的建议是:第一本职工作不要放弃;第二写作不要要求有回报,写作是治疗我们内心的表达欲望,成了最好、不成也没关系,往往是没有得失之心,就会越来越好。”
“全民阅读大讲堂”的最后一讲是4月25日下午,帆书APP创始人樊登以《让每个人都成为阅读推广人》为主题开启的分享。樊登一开口,幽默通俗的语言和一个个生动案例就如同磁石一般吸引着读者。他结合自身丰富的阅读推广经验,毫无保留地为读者传授将阅读种子播撒得更远更广的方法。在他的鼓励下,现场读者们心中推广阅读的热情被彻底点燃,纷纷渴望成为阅读推广的践行者,为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贡献自己的力量。
回顾往届全民阅读大会的类似活动,“全民阅读大讲堂”在内容深度和形式创新上都实现了新的突破。往届活动虽也邀请名家分享,但本届大讲堂聚焦于文学大家作品的深度解读、历史文化的趣味挖掘以及阅读推广的切实方法,受众面更广、内容更具针对性。
此次大讲堂系列讲座,众多名家与读者“面对面”交流,不仅为热爱文学、关注阅读的读者们注入了新的思考与启发,还推动全民阅读向更深层次迈进。它在全社会掀起了一股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热潮,成为第四届全民阅读大会的一大亮点,为培育读书风尚、建设文化强国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文字:范 璐
编辑:黄 敏
审核:马 燕
版权所有©山西文化旅游网 ICP : 晋ICP备2021017959号 员工查询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