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 【沿着黄河一号旅游公路探大河文明】 “味”“景”交融 黄河风味之旅不可错过运城美食

【沿着黄河一号旅游公路探大河文明】 “味”“景”交融 黄河风味之旅不可错过运城美食

发布日期:2025-10-24 10:16 14人浏览 文章来源:山西青年报

  黄河奔腾,滋养出河东大地的厚重底蕴;公路蜿蜒,串联起运城文旅的独特魅力。这个国庆假期,众多游客沿着这条“文旅融合体验带”,在唇齿间品味闻喜煮饼、万荣凉粉饸饹、稷山麻花等美食的醇香,在步履中触摸文脉的温度。本期《山西青年报》带大家沿着黄河一号旅游公路运城段,亲身感受“食”与“游”交织、“文”与“旅”共融的生动图景——闻喜煮饼的甜蜜、稷山麻花的酥脆,搭配着宰相古村的千年荣光、青龙寺壁画的艺术瑰宝,让这场沿黄之旅成为兼具味觉享受与精神滋养的独特体验。


“冰火”美食成特色

黄河水韵展魅力


  蜿蜒于母亲河畔的黄河一号旅游公路运城段,将沿线星罗棋布的游客中心、雅致玲珑的休憩驿站、野趣盎然的小游园串联起来。一路开到万荣县,这里以后土祠为魂,以黄河水为韵,以万亩生态滩涂为底色,为游客逐次呈现了“车在画中行,人在景中游”的立体画卷。


  不仅如此,万荣县还有一种“冰火两重天”的美食吃法,值得游客打卡。这当中的“冰”指的是凉粉饸饹,“火”即是宝井火烧。两种美食搭配起来吃,一冷一热,才是当地人的标准吃法。在当地人看来,有“宁舍一顿山珍海味,不能错过凉粉饸饹”之说。


  说到万荣的凉粉饸饹,尤以荣河镇的最为著名和可口。晶莹透亮、清凉爽口的凉粉,加入红红的辣椒油、酸酸的米醋、浓浓的芥末,再拌上蒜泥水、盐等调味品,让人越吃越有味。而宝井火烧是万荣县的传统面食,以香、酥、脆为特色,其历史可追溯至明清时期,曾是皇家贡品。


  据了解,今年国庆假期,许多运城及周边省市的游客走进万荣县,品尝地道美食的同时,游览文化地标——飞云楼,在景区体验了斗拱拼装造飞云、古装穿越梦飞云、好物美食品飞云等活动。而当哪吒、敖丙等人偶互动表演在楼前广场亮相时,与木楼古韵形成“反差萌”,吸引了大量游客观赏拍摄。景区还设置了31个特色美食展位,多元化的沉浸式体验丰富了游客的假期生活。


  此外,今年6月,万荣县依托黄河一号旅游公路,与山西文旅集团签订了《万荣县黄河国家文化公园项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优化摄影写生、数字化沉浸体验等配套服务,全力打造黄河文化旅游精品示范带,让游客更好地亲近黄河水文化、水景观,感受水文化蕴含的深厚魅力。


闻喜煮饼美名扬

多元业态聚河东


  在国庆假期,许多到运城旅游的游客都会买些当地的特产,带回家与家人分享,这当中绝对少不了运城特产里的“老招牌”——闻喜煮饼。闻喜煮饼有着“饼点之王”的美誉,距今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


  在晋南民间,把“炸”叫作“煮”。闻喜煮饼形似圆月,外皮粘满白芝麻,吃起来酥沙香甜,老少皆宜。鲁迅先生在小说《孤独者》中有“我提着两包闻喜产的煮饼去看友人”的字句,可见闻喜煮饼确实声名远扬。


  黄河岸畔的甜蜜味道让人回味,而河东的黄河美景、人文古建也值得一赏。在闻喜县礼元镇,裴柏村以“宰相村”的美誉闻名遐迩。这座古村承载着裴氏家族的千年荣光——历史上,裴氏一族走出了59位宰相、59位大将军,正史立传者逾600人,是中国古代名门望族的典范。近年来,闻喜县以这一稀缺文化资源为核心,深耕文旅融合发展,走出了一条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特色路径。新增中华裴氏家风家教馆、文创馆与汉服馆,让文化展示从“静态观看”转向“动态互动”;同步启动亮化工程,打破“日间游览”局限,节假日的夜间光影让古村更添韵味;进一步拓展服务场景,承接学生研学活动,让青少年在实地探访中触摸历史;联动当地生态资源,打造嵋岭龙垣养生谷康养项目,形成“文化体验+研学党建+生态康养”的多元业态,覆盖不同群体需求。


  不仅如此,闻喜县依托涑水河田园风光示范带,充分挖掘特有的双囍文化、豢龙文化等,构建文旅消费新场景,成功打造了以涑水小镇为代表,集旅游、休闲、文化、商购、餐饮等于一体的大型文旅综合体。每逢节假日,这里还会开展系列文化惠民和促销活动,跨年夜全民演唱会、消夏文艺演唱会、鼓林大会、全民音乐节等活动精彩纷呈,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还进一步激发了文旅消费活力,提升了小镇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稷山麻花成非遗

国家公园引客来


  今年国庆假期,许多游客沿着黄河一号旅游公路来到运城、走进稷山,拜农耕始祖后稷,看千年水陆壁画,探地下艺术宝库,嚼着麻花、啃着脆枣逛稷山国家板枣公园,简直玩到停不下来。


  先来说说根植于后稷农耕文化发源地、承载着山西传统面食文化精髓的稷山麻花,这项制作工艺起源于隋代的单股麻花雏形,北宋时期发展为双股形态,至明代定型为三股麻花并普及民间。如今,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稷山麻花,成了当地走亲访友的“名片”级产品。


  一路上边吃边玩,到了稷山青龙寺,就能看佛道儒三教组成的水陆道场图。这里的元代水陆画堪称“古代戏精图鉴”,西壁众神排排站敬礼,南壁十大明王怒目圆睁,北壁十八罗汉居然在偷偷“卖萌”,再看神仙们的衣袂飘飘,壁画内容丰富多彩,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释、道的交流与融合。


  而在稷山国家板枣公园里,17500余株古枣树硕果满枝,吸引了众多游客专程前来。为丰富国庆假期里游客的体验感,公园同步推出了系列特色活动,《稷颂》沉浸式演艺、川剧变脸依次登场;亲子智趣大挑战、无动力小火车等项目深受游客喜爱;夜间篝火晚会更将节日氛围推向高潮。若游客感到疲惫,园区内的主题民宿、温泉庭院可提供休憩空间,让人们尽享悠闲惬意。目前,以稷山国家板枣公园千年古树核心区打造的“守望千年,只为枣你”乡村振兴示范区,已形成童话乐园、特色小吃、非遗展演、星空民宿、温泉康养、游览观光等十大业态28个系列。


  “好玩”的体验、“好看”的景致、“好吃”的滋味,共同构成了运城文旅的独特魅力。游客沿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寻味而来、尽兴而归,既带走了河东大地的味觉记忆,也留下了对黄河文化的深刻认同。



排版:黄   敏

初审:黄   敏

复审:马   燕

终审:闫俊峰


全部评论0

             山西文化旅游网创办于2019年,是山西日报良友文摘报社媒体产业链(报纸、网站、新媒体)中的重要一环。作为山西省首家综合性文化旅游信息网站,山西文化旅游网立足山西、辐射全国、面向世界,全方位围绕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整合政策、市场、景区、游客等关键节点,深入解读山西11市的历史文化和旅游景区,全面快速权威发布旅游、文化、政策、市场主体等方面的信息,全新展现山西文化旅游魅力,全方位彰显山西文化旅游新形象,把山西优秀历史文化和优质旅游资源推向全世界。经过深耕多年,山西文化旅游网不仅成为我省文化旅游行业的主流媒体平台,更成为全国各地网民了解山西、探寻山西的根据地和活地图。

    • 监督电话:
      0351-4282766
    • 业务合作:
      18135385757
    • 联系邮箱:
      240086217@qq.com

    版权所有©山西文化旅游网   ICP :  晋ICP备2021017959号      员工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