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 巧借“东风”盘活资源 大同谋划构建长城旅游廊道

巧借“东风”盘活资源 大同谋划构建长城旅游廊道

发布日期:2023-12-27 15:50 248人浏览 文章来源:山西青年报

  

  为了建好用好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山西段),山西在保护长城文化遗产的基础上,积极发展长城文化遗址沿线的旅游产业、休闲农业、文创产业、康养产业等特色产业,延长乡村产业链条。目前,大同市以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大同段)为引领,把天镇县李二口“错长城”、阳高县守口堡、新荣区得胜堡等地的传统古村落、人文景观、自然资源串珠成链,打造拉动旅游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同时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带动长城沿线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全方位发展。


守口长城脚下建起艺术小镇


  热爱艺术的你,是否尝试过一脚踩着晋北黄土,一脚踏着内蒙古土地,在一座美术馆里陶冶情操、涵养美感。


  在大同市阳高县守口堡村、云门山脚下,有一座形似“口”状的夯筑美术馆,是守口长城艺术区的核心引擎项目设施。该馆承担艺术展览、乡村美育、乡村文创产品开发与推广等功能,除了各类美术展,透过落地窗还能看到如粉雾般的杏花老林、连绵的山脉和依山势而建的明代长城遗址。


  在夯筑美术馆外,有一处狼烟烽火雕塑群,是知名艺术家刘若望《狼》系列作品在国内的最大群落,由1名战士和107匹狼组成。其中,用1∶100以寡敌众的对比关系,将战士与狼群聚落在长城脚下的山野之中,强化冲突,渲染出的壮烈气势让观者震撼。


  近年来,守口堡村坚持“文旅兴村、产业富村”发展思路,立足明长城遗址和杏花老林,打造了守口长城艺术小镇,以长城文化、边塞文化激活村集体闲置财产,依托光照优势引进玫瑰种植项目,借助“阳高杏花节”带动观光农业发展,走出了一条“旅游+文化+产业”的致富之路。


  守口堡村党支部书记姚月林介绍,守口长城艺术小镇按照“一核一带多点”的空间格局进行布局,即以守口堡村为核心,古长城旅游专线为一带,两侧的太师庄村、砖楼村、乳头山村等多个乡村为点缀。小镇立足于“写生创作基地、长城夯筑艺术、美丽休闲乡村”三大文旅功能定位,利用镇域内长城边堡、乡土人居等资源,以“艺术乡村”为视角,通过“文创驱动、艺术引领、生态筑底”,形成乡村旅游多点产业、联动布局、多点引爆的项目格局。


  走进村支部大院,12间宽敞亮堂的房屋正静待游客的入住。这是该村改造村支部大院后,打造的长城烽语民宿客栈,这里不仅有食堂,还有公共澡堂,为游客提供了便利。该村还与巳林杏酒厂合作,利用蒙古包和集装箱房开发了守口杏酒农庄,发展集“住民居、赏杏花、摘杏果、品杏酒”于一体的民宿休闲游,无形中带动了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2022年年底,守口堡风景旅游区成功入列国家3A级旅游景区。为此,阳高县委县政府、县文化和旅游局、守口堡村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实举措,全面推进景区优化与提升。


得胜堡群谋划长城旅游廊道


  从守口堡村沿着长城1号旅游公路向西行,一个多小时便来到了现存明代最大的军事城堡得胜堡。得胜堡位于大同市新荣区,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与镇羌堡、市场堡、得胜口这“一口三堡”组成了我国现存最大的古堡群。它不仅是明长城的重要军事边堡,也是蒙汉民族融合的一个重要节点,著名的“隆庆议和”就发生在这里。


  今年2月21日,正值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二月二,新荣区利用长城优质资源,举办了以“典藏古韵魅力新荣”为主题的新荣区第六届长城文化节。新荣区深入挖掘长城所蕴含的军旅文化、边塞文化、民族融合及民俗文化等内涵,通过举办一系列参与性、传播性兼具的文化活动,传播长城文化,弘扬长城精神,推进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新荣区委、区政府立足以得胜堡为重点的优质长城资源,按照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思路,发展了以得胜堡、助马堡为代表的长城板块旅游。在得胜堡举办的长城文化旅游节和长城传统文化庙会等多项大型活动,通过展示以长城为题材创作的书法作品、摄影作品及长城关连实物和“隆庆议和”大型实景剧等,进一步提高了明长城的认知度和吸引力。


  “长城民俗融合文化是新荣区持续打造的一大文化品牌。”新荣区文化和旅游局局长袁德团说,“新荣区谋划打造长城旅游廊道,以得胜堡群—大同镇城形象标识区为龙头,配套完善的文化驿站、观景台、慢行道、房车营地等基础设施,并策划和举办长城公路自行车比赛等一系列体育赛事,带火长城文旅产业,擦亮长城文旅品牌”。


借李二口“错长城”激活乡村旅游


  每年的七八月,大同市天镇县李二口村长城1号旅游公路沿线的千亩油菜花竞相绽放,一派“满目金色百里香”的迷人景色,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观光赏花。殊不知,几年前的李二口还是个只有长城研究者和爱好者光顾的小山村,如今却蜕变成了国家4A级景区,让人们急欲一探究竟。


  历史上,李二口地处战略要塞,明长城曾在这里改线,留下的遗迹造就了著名的“错长城”。近年来,李二口村把长城元素与古村落文化有机融合,打造民俗文化村,边塞小村从此成了远近闻名的景点,面貌焕然一新。


  “秉持‘长城+’发展理念,实施了沿线彩化农业、景观农业工程,常态化种植油菜花、向日葵等观赏农作物2万亩,形成‘一路一花’特色旅游长廊。同时,延长游客停留的时间,满足周边游客打卡、摄影家和画家采风的多元需求。”天镇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原存柱说。


  天镇县还实施了李二口长城民俗文化村建设项目,建设了仿古民居、边贸商业街、杏林广场、民俗窑洞、山溪亲水带、游客中心等,让游客有了更丰富的体验。


  为了促进文旅深度融合,天镇县在李二口村东北处新建了仿古四合院的公共美术馆;引进“天镇·红酒谷”建设项目,项目位于白羊口村、榆林口村一带,规划建设标准化葡萄种植园1万亩、葡萄酒庄200座,打造汽车营地、环长城步道、特色民宿等,打造多组团、多业态的文旅康养产品;在薛三墩村南实施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项目,建设智能玻璃温室大棚2栋、有机食用玫瑰和有机蔬菜示范园40亩,玫瑰种植500亩。


  天镇县巧借李二口“错长城”,开创了文旅高质量发展新局面。李二口明长城也真正“活”起来,逐步成为当地极具影响力的龙头景区,也成为展示当地文旅业发展成就的窗口。


  长城,在大同的每一段都在结合自身优势打造有特色的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品牌,各市、县、区也纷纷借助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东风”,深入挖掘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和特色农业,让边塞文化、民俗文化、长城文化“活”起来,从而推动长城沿线整体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的全方位发展。  


  文字:田   璐

编辑:苏东峰

审核:马   燕



全部评论0

             山西文化旅游网创办于2019年,是山西日报良友文摘报社媒体产业链(报纸、网站、新媒体)中的重要一环。作为山西省首家综合性文化旅游信息网站,山西文化旅游网立足山西、辐射全国、面向世界,全方位围绕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整合政策、市场、景区、游客等关键节点,深入解读山西11市的历史文化和旅游景区,全面快速权威发布旅游、文化、政策、市场主体等方面的信息,全新展现山西文化旅游魅力,全方位彰显山西文化旅游新形象,把山西优秀历史文化和优质旅游资源推向全世界。经过深耕多年,山西文化旅游网不仅成为我省文化旅游行业的主流媒体平台,更成为全国各地网民了解山西、探寻山西的根据地和活地图。

    • 监督电话:
      0351-4282766
    • 业务合作:
      18135385757
    • 联系邮箱:
      240086217@qq.com

    版权所有©山西文化旅游网   ICP :  晋ICP备2021017959号      员工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