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 元好问与娘子关瀑布(上)

元好问与娘子关瀑布(上)

发布日期:2023-12-01 16:33 256人浏览 文章来源:阳泉晚报

  

  公元1252年(壬子年)的那个初冬,朔风吹拂着山岗上残存的红叶,朝阳映照着井陉古驿道上来往的行人。一位年逾花甲的老者骑一匹瘦马,也在逼仄的道路上向西攀行。只见他头戴儒冠,面容清癯,长髯飘飘,一双朗目放出睿智的光芒。这位老者就是金末元初有“北方文雄”之誉的著名学者、诗人、社会活动家元好问。他此行的目的地是平定州所属的承天镇,要去那里探访久已闻名的承天镇悬泉,即今阳泉娘子关瀑布。


  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代兴定五年进士,累官至尚书省左司都事等职,金亡不仕。其祖上北宋一朝曾在平定居住生活,故称平定为乡郡。这一年遗山63岁,此次旅行为我们留下了一首长篇杂言古风《游承天镇悬泉》:


  诗人爱山爱彻骨,十月东来犯冰雪。悬流百里行不前,但觉飞湍醒毛发。闲闲老仙仙去久,石壁姓名苔藓滑。此翁可是六一翁,四十三年如电抹。并州之山水所洑,骇浪几轰山石裂。只知晋阳城西天下稀,娘子关头更奇劂。周南留滞何敢叹,投老天教探禹穴。


  君不见,管涔汾源大车轮,平泉丈八玻璃盆。不知承天此水何所本,乃与沇渎争雄尊。平地突出随崩奔,汹如颓波射天门。太初元气未凝结,更欲何处留胚腪。素虬腾掷翠蛟舞,衮衮后出皆鲸鲲。雷车怒击冰雹散,石峡峻滑苍烟屯。凭崖下视心魄动,自愧气衰笔老胜概过眼无由吞。少东水帘亦潇洒,珠琲一一明朝暾。阳龙暗滋瑶草活,礜石自与莲汤温。


  神祠水之浒,仪卫盛官府。颇怪祠前碑,稽考失莽鲁。吾闻允格台胎宣汾洮障大泽,自是生有自来归有所。假而自经沟渎便可尸祝之,祀典纷纷果何取。子胥鼓浪怒未泄,精卫衔薪心独苦。楚臣百问天不酬,肯以诞幻虚荒惊聋瞽。自有宇宙有此水,此水绵绵万万古。人言主者介山氏,且道未有介山之前复谁主。山深地古自是有神物,不假灵真谁敢侮。稗官小说出闾巷,社鼓村箫走翁媪。当时大历十才子,争遣李諲镵陋语。


  石林六月清无暑,人家青红湿窗户。射鹿有场鱼有浦,好筑糟台俯洲渚。瓮面椰瓢挹膏乳,醉扶红袖别吴歌,风雨不忧惊妒女。


  诗后自注:闲闲公守平定,以大安庚午来游,迄今壬子四十三年矣!土俗传介子推被焚,其妹介山氏耻兄要君,积薪自焚,号曰妒女。祠碑大历中制官李諲所撰,辞旨殊谬,至有“百日积薪,一日烧之”之语。乡社至今以百五日积薪而焚之,谓之祭妒女云。


  这首诗收录在清代平定籍学者张穆编印的《元遗山先生集》中。清代乾隆三十四年《平定州志》“艺文志”、乾隆五十五年及光绪八年《平定州志》“舆地·山川”之“悬泉”条目下亦有收录。上述诗文及作者自注引自三晋出版社2015年版“山西文华·著述编”《元好问全集》。自然段落由笔者划分,个别地方句读有调整。需要提醒读者的是,根据狄宝心《元好问诗编年校注》一书辨析,《平定州志》中收录的元好问诗作《水帘记异》是诗人在此前的1247年(丁未年)九月游黄华山时所作,并非咏承天悬泉。黄华山在今河南省林州市西北。


  在这首作品开头,诗人触景生情,追忆起自己的座师闲闲公赵秉文。接着驰骋想象,以豪宕奔放的笔触、缤纷多彩的形象描绘了太行山区这一奇伟瑰丽的胜景,发出了“只知晋阳城西天下稀,娘子关头更奇劂”的赞叹。而后,诗人对泉水畔妒女祠前,唐代大历年间李諲所撰《妒神颂并序》碑文进行了评议,认为其“稽考失莽鲁”“辞旨殊谬”。诗的末尾,遗山展望了在来年夏天再次造访时的别样景致,表现出对承天古镇和乡郡平定的眷恋之情。


  清代学者赵翼评价元好问的古体诗,“构思窅渺,十步九折,愈折而意愈深,味愈隽,虽苏、陆亦不及也”。我们在欣赏这首诗的时候也可以体会这些特点。


石壁望文忆闲公


  游览祖国的名山大川是每一位诗人的梦想,元好问也不例外。乡郡平定的悬泉瀑布闻名遐迩,自己的恩师闲闲公赵秉文在金代大安二年(1210年,庚午年)任平定州刺史时曾到此一游,并写下了名篇《游悬泉赋》。赋文中写道:“庚午之岁,九月既望,赵子与客游于承天之废关,置酒乎妒女祠之侧。千山暮苍,素月如拭。形与影嬉,谷响互答。一谈一笑,超然自得……金鼓半空,声在峡中。道娘子之关,潘美所以下河东者耶?旗帜尽拔,春染木末。突井陉之口,韩信所以破赵壁者耶?迫而察之,风落山而泉鸣石也……”元代名臣吕思诚在其作品《土风记》中也提到了这篇作品。光绪版《平定州志》“舆地·山川”载,“泽发水,在州东北九十里娘子关古承天军,一名阜浆水,又名毕发水。平地凸起,下赴绝涧,悬流千尺,散缕似珠,亦井陉冶河之源也。金赵秉文、元吕思诚胥有悬泉赋,碑勒故关隘口。”可见,闲闲公这篇赋文被后人镌刻在了悬泉瀑布附近的石壁之上。


  遗山来游览时正是农历十月,初冬的天气已显寒意。在距离瀑布很远的地方就听到了水声,水汽弥漫开来,仿佛每个毛孔都能感觉得到。望着石壁上闲闲公的名字,那个熟悉的身影又浮现在眼前。恩师对自己的赏识和提携难以忘怀,唱和的诗文还记忆犹新。赵秉文长期担任礼部尚书等朝廷要职,是金代中后期的文坛盟主。在平定州任职时间虽然不到两年,但深受百姓爱戴,在州城设堂祭祀。遗山将闲闲公比作北宋文豪“六一居士”欧阳修,崇敬之情溢于言表。但时过境迁,闲闲公来游的时间已经过去了四十三年,辞世也有二十年了,怎能不让人生出感叹!苏轼《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词有“佳人犹唱醉翁词,四十三年如电抹”之句。这首词是苏轼五十六岁时为怀念恩师欧阳修而作,此时距欧阳修任颍州太守已四十三年了。欧阳修因支持范仲淹的政治革新而被贬后,兴利除弊,务农节用,去后人民怀念他,传唱他的作品并立祠祭祀。同样的追忆,同样的“四十三年”,真是一个巧合。


  随后,遗山写到了此次游览的总体感受。并州的这座绵山有泉水潜流,喷涌成瀑后声浪震耳,让人怀疑会将谷底的岩石轰裂。以前只知道晋阳城西南的晋祠难老泉是天下稀有的名泉,没想到娘子关头的悬泉更加奇伟壮观!年轻时因避战乱离开河东故土南渡黄河,金亡后仕途戛然而止,被羁管于聊城约一年后获释。南渡二十余年后才得以返回山西,那一年遗山四十八岁。回首往事,虽然历经坎坷,但不能抱怨命运的不公。如今年老还有机会能够探访这一“禹穴”似的胜景,应该感到庆幸。《史记·太史公自序》中有“留滞周南”“探禹穴”等记述。


娘子关头绘奇崛


  面对乡郡这一壮丽的悬泉奇景,元好问不吝笔墨,在诗文中以写意的笔法为我们描绘出一幅“承天悬泉胜景图”。光绪版《平定州志》“舆地·山川”载,“悬泉,在紫金山,即泽发水之源也”。《阳泉供水志》载,娘子关瀑布由水帘洞泉跌落陡崖而形成,崖悬30米,崖内有溶洞。瀑悬洞口,状似水帘,故又称“水帘洞瀑布”。


  《山海经》云:“管涔之山,汾水出焉”。汾河是山西最大的河流,发源于宁武县东寨镇管涔山脉楼山下的水母洞。其源头泉眼大如车轮,水量充沛,流淌不息,滋养着三晋大地。与其相比,承天悬泉毫不逊色,泉源似一个直径一丈八尺的玻璃盆。其水量也可以与源出河南省的济水一争高下。沇渎指济水,《尔雅》中将长江、黄河、淮河、济水称为“四渎”,即四条大河。至于诗人发出的“不知承天之水何所本”之问,据《平定县娘子关提水工程志》载,娘子关泉域面积达3600平方千米。泉区西部补给区有裂隙岩溶发育的石灰岩地层普遍裸露,形成了大气降雨和河流渗入补给的良好条件。由于区域西高东低,东南及北部分布着不透水岩层,使地下岩溶水产生了由西向东及东北的径流。娘子关地区恰位于此径流的咽喉地段,河谷深切,岩溶水于此集中涌出地表,形成了娘子关泉群。水帘洞泉涌水量最大可达3.2立方米/秒,但历史上也曾几度因天旱而减流或断流。


  泉水伴着轰鸣不断地喷涌而出,弥漫的水雾仿佛天地未分之前的混沌之气尚未凝结,飘飞而至,欲作停留。倾泻而下的瀑布如白龙腾越,似翠蛟起舞。触底弹起,又如鲸鲲之类的大鱼蜷曲翻腾。谷底闻得雷声阵阵,似见冰雹飞散,陡峭湿滑的崖壁间仿佛有青烟聚集,经久不散。诗人手扶岩石,向下俯视,只觉得惊心动魄,感叹自己年老气衰,如此雄壮之景无法尽情领略。向东不远是另一番景致。晶莹的水帘垂挂崖壁,轻盈飘逸,飞洒出的一串串水珠在朝阳的映照下显得非常明亮。得阳气滋养,崖壁上有香草生长。谷底的水潭不断散发出热气,大概是其中有能够发热的礜石吧。以上就是诗人为我们描绘的元代初年娘子关瀑布的胜景。我们在感慨当时泉水丰沛的同时,也十分赞叹诗人神奇的笔触。  


  文字:郝秦峰

编辑:苏东峰

审核:马   燕



全部评论0

             山西文化旅游网创办于2019年,是山西日报良友文摘报社媒体产业链(报纸、网站、新媒体)中的重要一环。作为山西省首家综合性文化旅游信息网站,山西文化旅游网立足山西、辐射全国、面向世界,全方位围绕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整合政策、市场、景区、游客等关键节点,深入解读山西11市的历史文化和旅游景区,全面快速权威发布旅游、文化、政策、市场主体等方面的信息,全新展现山西文化旅游魅力,全方位彰显山西文化旅游新形象,把山西优秀历史文化和优质旅游资源推向全世界。经过深耕多年,山西文化旅游网不仅成为我省文化旅游行业的主流媒体平台,更成为全国各地网民了解山西、探寻山西的根据地和活地图。

    • 监督电话:
      0351-4282766
    • 业务合作:
      18135385757
    • 联系邮箱:
      240086217@qq.com

    版权所有©山西文化旅游网   ICP :  晋ICP备2021017959号      员工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