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 央视“共同关注”晋祠古树名木保护

央视“共同关注”晋祠古树名木保护

发布日期:2023-11-20 16:01 227人浏览 文章来源:太原日报


  古树作为活的文物,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对中国园林历史、植物进化与变异、树木气象学、树木生态学等,都具有非常高的研究价值。11月19日,央视新闻频道《共同关注》栏目以《山西晋祠博物馆集中抢救保护在册的122株古树》为题,报道晋祠博物馆多措并举保护古树名木。


  报道介绍,晋祠博物馆在册的122株古树中,千年古树就有29株,古树种类多达14种。受各类自然灾害影响,这些古树大枝都有不同程度受损,出现干枝、死枝,甚至整株濒危的现象。


  晋祠博物馆馆长郭保平说:“我们长年对这122棵古树进行日常保养,近期则集中力量对42棵古树做了树体保护工程,还要对12棵古树做根部复壮工程,一直持续到11月底。”


  相比日常进行的病虫害防治、枝叶修剪、输送营养等保养外,这次集中开展的古树抢救保护和复壮工作,主要针对的是根系生长活力下降的部分濒危古树。按照先衰弱、后一般的原则逐级进行。首先,对急需保护的濒危古树进行抢救,及时进行引根复壮、立地环境改良等工作;其次,对树体腐烂、树体容易发生倒伏、主枝容易发生劈裂的树体进行保护,及时进行防腐固化、树洞修补,增设枝干支撑或牵拉装置。


  晋祠博物馆园林部主任白凯文介绍,前期通过无损技术检测,也就是使用雷达探测装置,对树洞和根系进行扫描,根据扫描结果、土壤检测等,制定了科学有效的古树保护复壮方案。


  据了解,这项工程将持续5年,每年集中进行一次立地改良和定向引根复壮,让濒危古树逐渐复壮。


  古树的保护,也要讲究内外兼修。内部根系逐步复壮,外观也不能落后。工作人员还重点对严重腐烂、容易发生倒伏、出现空洞劈裂的树干,采取防腐固化、修补树洞、支撑加固、艺术美化等保护措施。晋祠博物馆古树保护技术人员李强面对一个经过处理的树洞说,这是经专业美工师、雕刻师等好几个工种制作出来的,起到美化作用,并且出现树洞会导致虫蛀、腐烂、树皮脱落,如果不进行人为干预,这棵树会腐烂得越来越多。


  近年来,晋祠博物馆不断探索古树保护有效措施,目前,古树保护复壮率达到85%,下一步,晋祠将继续引进科学先进的专业技术,更好地保护古树。


  如何科学有效地抢救濒危古树?古树如何复壮?又有哪些难点?晋祠博物馆古树保护特聘专家熊德平介绍,通过检测确定根系远近之后,来确定沟从什么位置设立,根从哪里引出,对土壤进行取样,看它缺什么,就给它补什么,这个沟叫复渗沟,里面的土壤全部换掉,最后回填,专门叫配方施肥。这个沟长度是2米、宽是80厘米、深是80厘米,目标是做完以后里面的根在5年内总长度是2万米,新生根尖500万个。这种定向引根技术,管子能埋多深,根就能长多深;能埋多远,根就会长多远。


  此外,由于景区内原有地面多是覆盖石砖的硬质地面,再加上常年前来参观的游客反复踩踏,导致土壤板结。地面表层的通风性、透气性和松软程度会直接影响古树根部的营养吸收。因此,工作人员还对古树的立地环境进行了改良。白凯文介绍说:“我们现在对石砖进行拆除,更换工程渣土和垫层,对现有土壤与专业技术材料混合之后再埋下去,进行龙骨架架设,龙骨架上面铺设木板,游客再到晋祠后,踩的是木地板,而不会直接踩到土壤,土壤下面空间是疏松状态,透气透水性都比较好,根系的生长空间也比较旺盛。  


  文字:李晓并

编辑:苏东峰

审核:马   燕



全部评论0

             山西文化旅游网创办于2019年,是山西日报良友文摘报社媒体产业链(报纸、网站、新媒体)中的重要一环。作为山西省首家综合性文化旅游信息网站,山西文化旅游网立足山西、辐射全国、面向世界,全方位围绕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整合政策、市场、景区、游客等关键节点,深入解读山西11市的历史文化和旅游景区,全面快速权威发布旅游、文化、政策、市场主体等方面的信息,全新展现山西文化旅游魅力,全方位彰显山西文化旅游新形象,把山西优秀历史文化和优质旅游资源推向全世界。经过深耕多年,山西文化旅游网不仅成为我省文化旅游行业的主流媒体平台,更成为全国各地网民了解山西、探寻山西的根据地和活地图。

    • 监督电话:
      0351-4282766
    • 业务合作:
      18135385757
    • 联系邮箱:
      240086217@qq.com

    版权所有©山西文化旅游网   ICP :  晋ICP备2021017959号      员工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