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路一:广武明长城——旧广武城——广武汉墓群——小石口长城
【广武长城】
广武长城位于山阴境内,距雁门关7公里,虽历经数百年风雨沧桑,但风貌依旧,气势恢宏地横亘于茫茫群山之巅。这段长城敌楼密集,军事防御体系完备,且保存完好,特别是一段锯齿状长城,堪称万里长城中的绝景,极具军事科学研究和旅游观赏价值。
【旧广武城】
旧广武辽城位于广武汉墓群南侧。建于辽金时期,明代包砖,是山西省现存最完整的古城之一,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雄踞隘口,南望内长城,东靠新广武城,北邻汉阴馆故城,西接辽代雁门关,构成一条坚固完整的战事防卫体系,至今仍不失曾经金戈铁马、壁垒森严的战斗气势。
【广武汉墓群】
广武汉墓群位于旧广武城与新广武城之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整个墓群南依群山,北连平川,大小不一的288座封土堆星罗棋布,最高封土十多米,最低三米多。其规模之大、数量之多居全国之首,是研究我国汉代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的重要依据。
【小石口长城】
《明史·地理志》载,明在小石口设小石口巡检司。明中期派戚继光在宋长城旧址上重建内长城。同时筑新城,按县城建制开设南北二门。明朝万历至崇祯年间,小石口加强军事要塞建设,修成了一座边防城,成为集军事、商贸、文化的繁盛之地。
线路二:平鲁凤凰城——七墩——明海湖——大河堡——迎恩堡——将军会
【平鲁凤凰城】
凤凰城因古城形似凤凰,民称凤凰城,距今已有527年历史。古城四周群山环拱,绿树掩映,城池东连奎星山,西接合谷山,北依北固山。
【七墩】
七墩村在平鲁北64公里处,是平鲁最北端的要塞隘口,处于内地与北方少数民族交界之地,民族争战曾屡屡发生,物资交易也源远流长,是晋商经归绥,过蒙古草原进入恰克图的必经要道。到明隆庆年间,南北和解,蒙族首领俺答被封为顺义王,以物资交流为主的庙会贸易、边市贸易、自由贸易定期举行,七墩成为平鲁三大贸易交流重镇之一,商贾云集,盛况空前。到清代七墩镇的店铺商号以数十计,商业资本达十万两银,建起关帝庙、财神庙、娘娘庙等庙宇,并有几处知名晋商大院。
【明海湖】
明海湖依托形态保有完好的明代古长城和天然的原生态地下水形成的明海湖作为中心自然景观,巍巍长城,林立墩台,沧桑古堡,险峻关隘,西口古道,窑洞毡房,集聚了悠久浑厚的边塞多元文化。当游人登上长城向北观之,可领略到一种草原风光,塞上风情,向南眺烽火边野,堡寨林立,一个完整的边陲军事防御体系尽现面前,近看长城脚下,山花烂漫,香气扑鼻,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大河堡】
大河堡,原名大水口堡,位于朔州市平鲁区高石庄乡,建于明崇祯十三年(1640),有“塞外商栈”之美誉。高居于村外的山坡之上,堡墙砖包,“周一里六分七步,高三丈五尺”,只设东门,门上原有门楼。门楼和四周的堡墙现在仅剩下一圈黄土夯筑的残墙。这里群山连绵,河滩平阔,草木茂盛,鸟语花香。边墙、边堡、边口、边村和淙淙流水相映成景,自然风光优美。2015年电影《驴得水》在该村拍摄,从此更是游客络绎不绝。
【迎恩堡】
迎恩堡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属大同镇分守冀北道所辖西路,是“灭胡九堡’之一。始筑土城,其本呈方形,南北约250米,东西约240米,底宽12米,顶宽3-4米,高12.3米,占地近100亩,隆庆六年(1572)专包,只设东门,置瓮城,留小城门,堡内原有衙署、军营、戏楼、马铺、粮仓及庙宇11座。军堡分守长城10.5里,为平鲁境内长城线上重要边堡,隆庆议和后定为马市,是蒙汉互市的集散地。
【将军会】
在平鲁边堡中,将军会堡是保存最为完好的古堡。呈正方形,边长200米,底宽12米,顶宽5米~10米,高12米。堡门保存较好,门高4.8米,宽6米,内门向西,外门向南,外壁、堞口、门檐皆存。关门上砖雕精美,花卉图案逼真,为平鲁区目前最具观赏性的关门建筑,是研究明代建筑艺术的宝贵实物遗存。
线路三:杀虎口——右卫古城——铁山堡——云石堡
【杀虎口】
杀虎口既是军事要塞,又是边贸重镇。因此,历代无数戍边将士,无数文人墨客和无数巨商大贾都曾到过这里,或拼杀征战,或吟诗抒怀,或洽谈贸易。区域内有“两堡三桥”,“两堡”是杀虎堡与平集堡,“三桥”是平定桥、广义桥、通顺桥,通顺桥是“西口古道”的起点。
【右卫古城】
右玉老城是右卫镇镇政府所在地,位于右玉县西北部,距县城25公里,北与内蒙古和林格尔县接壤,右玉老城始建于战国时期,时称善无城,历经秦汉,均为雁门郡郡治,北魏时建立善无郡。唐天宝年称静边城,驻静边军。右玉老城历来为边陲重镇,明朝时设右玉林卫,清朝设为右玉县。曾是朔平府治所在地和右玉县人民政府驻地。2017年8月,入选全国第二批特色小镇。
【铁山堡】
铁山堡位于右玉县西北25公里处,西距长城6.5公里。建于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万历二年(1574年)砖包,周长700米,高连女墙11.6米,开一东门,门外有关,关门上题“保障镇虏”,原关外有一石碑,上题“铁塞金汤”。
【云石堡】
云石堡,位于朔州市右玉县境内,历史上著名事件“隆庆和议”,就发生在这里。隆庆和议是明朝隆庆年间,在内阁大臣高拱、张居正等人的筹划下,明朝与蒙古达成了对俺答汗的封王、通贡和互市的协议。大明与蒙古互派使者在云石堡议和,云石这个边塞城堡成为万里长城的“破冰之地”。云石堡分为新旧两堡,据古籍记载,云石旧堡为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土筑,后因山高无水,防守艰难,且离边墙太远,不便防守,于万历十年(1582年)移建云石新堡。
线路四:怀仁王皓疃——西安堡——金沙滩
【怀仁王皓疃堡】
王皓疃堡始建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甲子年(1385)年,由明武节将军大同前卫正千户处州张桂所建,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该古堡现存四方城墙,开东西两门(设瓮城),东西长200米,南北宽200米,总面积4万平米(60亩。)堡内现有明清旧居40多处,130多间房,堡内保存着儒、释、道各种庙堂10余座,堡内民居至今仍保留着始建年代的里巷布局。
【西安堡】
西安堡古城堡位于怀仁县城东15公里的海北头乡西安堡村。明天顺八年(1464)始建,隆庆三年(1569)设兵驻防,万历三十一年(1603)增修,为怀仁历史上重要的军事设防地。古城堡平面呈长方形,周长1004米。设南、北两门,南名“金汤”,北名“锁钥”。清顺治五年(1648)大同县移驻于此,九年(1652)复迁大同。堡墙为土质夯筑而成,外墙青砖包护。墙基宽12米,顶宽4米,高12米,南北二门均筑瓮城。
【金沙滩】
金沙滩景区是一个集生态旅游、历史文化、休闲度假为一体的旅游景区。在优化生态环境的同时,突出以金沙滩“杨家将”故事(杨继业“兵困两狼山”、“血溅李陵碑”、“穆桂英挂帅”、“大破天门阵”、“双龙会”)为特色,主要景点有仁和殿、杨家将石雕群、天门阵、地宫、八卦阵、点将台、彩绘长廊、崇国寺、宋辽大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等。
线路五:朔州老城——利民堡——利民长城——歇头场口里口外长城
【朔州老城】
朔州老城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二年,名“马邑”;北齐天保八年改建为“朔州”,元末明初缩建为现存规模,占地约一平方公里。城内主要地标有崇福寺、文昌阁、文庙、天主堂等,四条主街呈“井”字交错相通,总体布局以“四轴三环双中心”展开,分六大区域。
【利民堡】
坐落于朔州西郊山间盆地的利民古城,始建于北魏,最初为 “ 畿上塞围 ” 之堡垒。唐卫国公李靖抵御突厥时在此驻军,称狮子坪;宋辽对峙时为穆桂英屯兵之所,称穆家寨。至明代,因内长城紧贴古堡绕城而过,遂重修,并用条石包砌,改称利民堡,是宁武关与偏头关之间最大的军事要塞,也是清代以来山西人 “ 走西口 ” 的重要通道。
【利民长城】
利民长城从堡东到勒马沟西南2公里处的山顶上,最高海拔1928米,包石墙体,全长5553米,底宽5—6米,残顶宽1—3.2米,残高4—8米,之间设马面240座。从荞麦川口到利民北糜窝山,墙体有几处转弯呈钝角形转弯,与别处大多数孤形弯有显明的区别。
【歇头场口里口外长城】
长城从圈马场往西北营盘山下的利民城堡东1500米处, 原包石墙体,全长3187米,最高处海拔1856米,此间马面36座, 底宽4—7米,残顶宽1.5米到3.5米,残高1.5—7米。口里有“得胜口”平面呈正方型,周长340 米,残高3.5米。
线路六:杀虎堡——三十二长城——威远堡——铁山堡
【杀虎堡】
杀虎堡位于杀虎关东南 2 里,由杀虎堡(亦称旧堡)、中关、平集堡(亦称新堡)组成。杀虎堡在北,建于明嘉靖二十三年、周二里,高三丈五尺。万历四十三年,在杀虎堡南百米外又兴建了一座同样规模大小的新堡,名为平集堡。后来由于边贸繁荣和人口繁盛,在两堡中间筑东西两墙,将两堡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的城池,二堡之间被围起来形成一座封闭的关, 名为中关。整个城堡平面呈“目”字型,主要是屯兵把守,对杀虎口起防御作用的一个城池。
【三十二长城】
三十二长城位于右玉县杀虎口西约16公里处,因处于自杀虎口起第三十二个墩台而得名。这里地势险要,山高路远,夯土长城因山就势而筑,如黄色巨龙沿桦林山奔腾而来,曲折蜿蜒,盘桓自如,蔚为壮观。
【威远堡】
威远堡修于明正统三年(1438),设卫筑城,屯兵护边。嘉靖二十八年(1549)重修,万历三年(1575)砖包,周5里8分,高连女墙4丈。因初建为卫城,故设四门,东宣阳、南崇化、西宁远、北靖朔,外皆有瓮城。
编辑:褚慧灵
审核:马 燕
版权所有©山西文化旅游网 ICP : 晋ICP备2021017959号 员工查询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