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 疫情当前,相约云观展

疫情当前,相约云观展

发布日期:2022-04-11 09:10 8308人浏览 文章来源:太原市文化和旅游局 天龙山石窟博物馆


天龙胜境


       天龙山石窟始凿于北朝东魏时期(534-550),历经北齐、隋、唐、明等不同时期的开凿,形成现有规模。它主要分为两个区域,即半山腰的洞窟主区和山脚溪谷旁的千佛洞区。洞窟主区石窟开凿于东峰和西峰的山腰间, 绵延500余米,现存洞窟25个,造像500余尊,飞天、藻井、壁画1000余尊(幅)。千佛洞区现存4个明代洞窟,开凿于悬崖峭壁之上,远望犹如空中楼阁。

 

       天龙山石窟以娴熟的雕刻技艺、细腻的表现手法、鲜明的时代特征、丰富的生活气息著称于世,是佛教石窟逐渐中国本土化的典型实例,反映了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中国石窟艺术的卓越成就,其中的唐代造像神态高雅、造型优美、丰满圆润、飘逸多姿,是我国现存同时期最精美的石刻造像之一,被誉为“东方雕塑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对后世佛教造像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3.jpg

天龙胜境线上链接


柳跖飞瀑


       柳跖沟,位于太原市晋源区晋源镇窑头村、南坪村一带。柳跖是春秋时期起义奴隶的领袖,亦是坐怀不乱的著名人物柳下惠的弟弟,传说,春秋时期,鲁国士师柳下惠之弟柳跖在此聚众发起奴隶起义,作为起义军领袖,柳跖组成的义军辗转黄河流域,对当时的诸侯国造成了沉重的打击,柳跖沟也因此而得名。柳跖沟一年四季平均温度比市区低5-7摄氏度。夏秋两季山中流淌着溪流和瀑布,深冬和初春时间,雪水和溪流汇聚起来,形成了晶莹剔透、洁白壮丽的冰瀑、冰挂,蔚为壮观。放眼望去,沟内清幽绝俗,两岸悬崖壁立,碧空如洗,阳光穿过茂密的森林,反射出耀眼斑驳的光影,伴着苍松翠柏,地净尘绝,美不胜收。侧耳去听,鸟鸣啾啾,不时还会听到冰面之下山泉水潺潺流动,让人远离城市的喧嚣,享受一场冰的洗礼,泉的涤荡。


psc.jpg

柳跖飞瀑线上链接


美成天龙——天龙山石窟数字复原展


       2019年9月26日,《美成天龙—天龙山石窟数字复原展》在太原博物馆开展,这是天龙山石窟科技保护成果回馈国内公众的首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和展览效果。该展览荣获:1.国家“中华文化走出去”重点推广项目;2.国家文物局2020年度“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3.国家文旅部“2020年度文化和旅游信息化发展典型案例”;4.国家文物局“海外藏中国文物(石窟寺类)数字复原展示”示范项目。


QQ截图20220410212131.jpg

美成天龙——天龙山石窟数字复原展线上链接


复兴路上——国宝归来


       “复兴路上·国宝归来——天龙山石窟回归佛首特展”以天龙山第8窟北壁回归佛首为核心展品,分为“乱世之殇”和“盛世之归”两个单元,综合运用珍贵文物、历史图片、数字复原、3D打印石窟等多种形式,全方位讲述天龙山石窟文物流失与回归历程,展现流失文物调查研究、考古发掘、修复保护最新成果。该展览荣列2021年度国家文物局向社会重点推介的20个“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之一。

QQ截图20220410214247.jpg

复兴路上——国宝归来云展览链接


       目前,新型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仍然复杂严峻。线上数字展览的开通,一方面,让群众“云参观”,让更多人了解网上博物馆,弥补线下闭馆的遗憾。另一方面,通过“云展馆”进一步激励广大群众在疫情期间坚定信心,保持干劲,克服艰难险阻,用自己的辛勤劳动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全部评论0

             山西文化旅游网创办于2019年,是山西日报良友文摘报社媒体产业链(报纸、网站、新媒体)中的重要一环。作为山西省首家综合性文化旅游信息网站,山西文化旅游网立足山西、辐射全国、面向世界,全方位围绕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整合政策、市场、景区、游客等关键节点,深入解读山西11市的历史文化和旅游景区,全面快速权威发布旅游、文化、政策、市场主体等方面的信息,全新展现山西文化旅游魅力,全方位彰显山西文化旅游新形象,把山西优秀历史文化和优质旅游资源推向全世界。经过深耕多年,山西文化旅游网不仅成为我省文化旅游行业的主流媒体平台,更成为全国各地网民了解山西、探寻山西的根据地和活地图。

    • 监督电话:
      0351-4282766
    • 业务合作:
      18135385757
    • 联系邮箱:
      240086217@qq.com

    版权所有©山西文化旅游网   ICP :  晋ICP备2021017959号      员工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