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攻略 > 沿着黄河一号旅游公路探大河文明 触摸城市红色肌理 旅游公路成“无边界课堂”

沿着黄河一号旅游公路探大河文明 触摸城市红色肌理 旅游公路成“无边界课堂”

发布日期:2025-07-18 10:02 1人浏览 文章来源:山西青年报

  黄河一号旅游公路紧依黄河、穿越高山峻岭,串联起了黄河美景、黄河故事和黄河精神。而沿黄城市中的革命文物、红色遗址,将这条大河转变为“无边界课堂”,让承载着初心与信仰的红色遗存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机。本期《山西青年报》带年轻游客、亲子家庭继续沿着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开启红色研学之旅。通过实地寻访、现场参观、亲身体验相融合的方式,到忻州代县、吕梁文水和柳林、运城绛县和垣曲的红色景区纪念馆等地,在行走中触摸城市红色肌理。


“晋北锁钥”忻州 战斗遗址串起烽火记忆


  黄河一号旅游公路从山西中北部穿行忻州,为这座素有“晋北锁钥”之称的历史文化名城带来新的机遇。青山、绿水、公路和行驶的汽车,构成了一幅“山河相伴、路在画中”的唯美画卷。旅游公路不仅串联起了忻州各地的景点,还将红色地标、红色故事等融为一体。许多年轻游客、亲子家庭选择自驾旅游公路,寻访沿途的红色景点,在“行走的课堂”中将爱国之情根植于心。


  忻州,是当年“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战场。“平型雁门捷,阳堡显奇迹”这是陈毅于1944年路过太行山时写的,描写的是八路军首战告捷的经典战例。


  “雁门”指的是发生在忻州市代县黑石头沟的雁门关伏击战。雁门关位于代县,是长城的重要关隘,以“险”著称,被誉为“中华第一关”,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之说。雁门关公路在黑石头沟处由西向东绕了一个大圈,公路西临悬崖,北靠陡坡,南有石拱桥,黑石头沟整体地势南低北高,沟底遍布乱石,是绝佳的伏击之地。现存的伏击阵地、交通要道等雁门关伏击战遗址,记录了1937年10月八路军第120师第358旅716团在此实施的两场经典伏击战。

  雁门关伏击战遗址堪称一座天然的军事历史博物馆,该遗址于2016年12月入选《全国红色旅游景点景区名录》,也是红色研学路线的重要节点。


  在雁门关下,还有个值得一去的红色历史标志地——夜袭阳明堡飞机场遗址。该遗址位于代县阳明堡镇,1937年被日军扩建为军事基地。同年10月,八路军第129师769团夜袭摧毁日军飞机24架,成为抗战时期的重要战例。


  如今,当地仍保留着机场跑道残迹、战斗工事痕迹等部分珍贵的历史痕迹。在遗址核心区,还屹立着一座纪念碑,静静诉说着那段永不褪色的记忆。


  红色热土吕梁 赤胆英雄一生为革命


  沿着黄河一号旅游公路蜿蜒前行,在大山河谷之间,时而盘旋而上,让游客体验“一览众山小”的豪情,时而迤逦而下,让游客观赏到“长河落日圆”的壮美。如今,越来越多的游客自驾旅游公路到红色吕梁,领略红色文化。


  吕梁山上,刘胡兰雕像巍然矗立于刘胡兰纪念馆的广场上,纪念碑上“生的伟大,死的光荣”8个大字熠熠生辉。


  刘胡兰纪念馆位于吕梁市文水县,这里是太原、晋中、吕梁三市的“黄金交会点”。纪念馆始建于1956年,1957年刘胡兰就义十周年时落成并对外开放。据该馆讲解员介绍,馆内可以参观的建筑主要有毛泽东题词碑、刘胡兰史迹陈列馆、七烈士纪念厅、刘胡兰雕像、刘胡兰陵墓、就义处、被捕处、受审处等。陈列馆内以时间为线索,分“风雨中成长”“烈火中永生”“永恒的精神”三大部分展陈,展出有烈士遗物、绘画、雕塑、文献资料等,反映了刘胡兰短暂而光辉的一生。此外,展厅内还有刘胡兰站岗放哨、张贴抗日标语的场景展示。


  吕梁市柳林县三交镇是黄河岸边的一个古村落,红军东征期间在这里创建了山西省第一个县级红色苏维埃革命政权。沿着黄河一号旅游公路来到三交镇,游客走在明清古街上,不时寻找着发生在此地的红色故事。


  在三交镇,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刘志丹将军殉难处。刘志丹将军是西北红军和西北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人之一。曾担任西北反帝同盟军副总指挥、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支队总指挥等职务。1936年4月14日,在进攻三交镇的战斗中壮烈牺牲。


  如今,刘志丹将军殉难处建造了纪念亭、红军小型雕塑广场、刘志丹将军事迹展览厅、三交小学国防教育基地、红二十八军临时指挥所(党家寨老爷庙)、水台山庙战斗旧址、南海沟岔渡口,是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山西省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等。


  星火照亮运城 党性教育融合红色旅游


  红色的火种一路南下,照亮了河东大地。沿着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前行,红色研学之旅也在运城继续延续。运城的红色文化资源基本贯穿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各个历史时期,具有历史跨度大且连续不断的特点。


  在绛县,当地政府聚焦迴马岭党员教育基地建设,多维度挖掘红色文化,精心设计研学路线,研发精品红色“课程”,擦亮红色文化品牌。


  迴马岭曾是中共绛县县委、绛县抗日民主政府的驻扎地。1932年9月,绛县县委在赤崖庙召开了县委扩大会议,决定建立以迴马岭为中心的红色革命根据地。到1942年春,中共绛县县委、绛县抗日民主政府、抗日游击大队等军政机关都驻扎这里。从此,迴马岭成为中共党组织领导绛县军民开展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指挥部和政治经济活动中心。


  近年来,绛县深挖红色历史资源,修缮原绛县县委驻地旧址,优化展陈,恢复抗战场景,吸引了许多党员干部、青少年等到迴马岭红色教育基地,瞻仰革命遗址、接受党性教育,这里已成为党性教育与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的新样板。


  垣曲县曾是中条山战役的核心区域,如今在该县皋落乡岭回村建起了垣曲县中条山抗战纪念馆,旨在全面、客观、真实地再现这段历史。该馆分为 “保卫中条”“晋南会战”“日寇暴行”“中流砥柱”4个部分,馆藏文物展品2000余件(套)、图片620余张及19.2万字文字资料,同步开发了抗战主题研学课程、红色文化体验活动,让这段历史记忆与精神财富在创新传承中焕发时代光彩。


  红色,是大美三晋、黄河之滨最亮眼的底色之一。抓住暑假好时光,沿着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开启红色研学之旅,在行走中聆听英雄赞歌。



文字:田  璐

编辑:黄  敏

审核:马  燕

全部评论0

             山西文化旅游网创办于2019年,是山西日报良友文摘报社媒体产业链(报纸、网站、新媒体)中的重要一环。作为山西省首家综合性文化旅游信息网站,山西文化旅游网立足山西、辐射全国、面向世界,全方位围绕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整合政策、市场、景区、游客等关键节点,深入解读山西11市的历史文化和旅游景区,全面快速权威发布旅游、文化、政策、市场主体等方面的信息,全新展现山西文化旅游魅力,全方位彰显山西文化旅游新形象,把山西优秀历史文化和优质旅游资源推向全世界。经过深耕多年,山西文化旅游网不仅成为我省文化旅游行业的主流媒体平台,更成为全国各地网民了解山西、探寻山西的根据地和活地图。

    • 监督电话:
      0351-4282766
    • 业务合作:
      18135385757
    • 联系邮箱:
      240086217@qq.com

    版权所有©山西文化旅游网   ICP :  晋ICP备2021017959号      员工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