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攻略 > 清凉一夏 打卡!长城一号旅游公路

清凉一夏 打卡!长城一号旅游公路

发布日期:2025-07-04 11:26 3人浏览 文章来源:山西日报


image.png

得胜堡


应县木塔


悬空寺


杀虎口


雁门关


老牛湾


  当夏日的热浪席卷而来,山西的长城一号旅游公路却宛如一条清凉的丝带,串联起忻州、朔州、大同三地的避暑秘境。沿着这条公路前行,不仅能领略长城的雄浑壮阔,更能在炎炎夏日中寻得一方清凉天地。


  AI带你游山西

  开栏语


  智启山河,数览灵秀。当AI算法邂逅太行云海,当数字建模对话黄河落日,三晋大地的盛夏图景正以科技笔触重新勾勒。


  山西,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承载着五千年的文明积淀。从巍峨的太行山到奔腾的黄河水,从古朴的平遥古城到壮丽的云冈石窟,每一处风景都诉说着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璀璨。今日起,本报推出“AI带你游山西”专栏,以科技为笔、以山河为卷,在二进制代码中复刻表里山河的壮阔,于数据洪流里打捞千年文明的碎片,这里有被时光浸润的味觉密码、有被科技解码的文化基因。记者将与AI共创,为读者展现立体鲜活、古今交融的山西。


  得胜堡


  作为明长城九边重镇的核心关隘,得胜堡至今仍保留着明代边防体系的完整脉络。登上堡墙,明代屯兵的窑洞群在脚下展开,窑洞顶的野草随山风起伏,将凉意层层传递,这里夏季日均温低的秘密,就藏在交错的堡台与蜿蜒的墙体构成的风道系统里。


  ★清凉指数:★★★★★

  ★推荐指数:★★★★

  ★住宿推荐:得一口民宿

  ★美食推荐:莜面窝窝、新荣大窑山羊肉

  ★文创推荐:“边塞风情”服饰


  悬空寺


  当蝉鸣在恒山峡谷回荡,悬空寺的飞檐正将山风切成透明的丝。这座悬挂在58米崖壁上的千年古寺,用1500年的建筑智慧,在盛夏时节织就了一张会呼吸的清凉网。工匠在北魏时便懂得利用翠屏峰的“凹”字形崖壁:寺顶突出的岩石如伞檐,阻挡直射阳光;两侧山体形成天然风道,使殿内风速常年维持2—3米/秒。实测数据显示,三教殿比露天栈道低6.2℃,廊柱上凝结的晨露,正是千年空调的“冷凝水”。


  ★清凉指数:★★★★★

  ★推荐指数:★★★★★★

  ★住宿推荐:浑源州署官邸驿馆

  ★美食推荐:黄米凉糕、浑源凉粉

  ★文创推荐:悟空流沙冰箱贴


  应县木塔


  这里的夏日清凉藏在千年木塔的斗拱之间。应县木塔作为辽代建筑的瑰宝,在夏季也为游客提供了一片清凉之地。木塔由木质构件相互卯榫咬合而成,没有使用一颗铁钉,这种独特的结构使得塔内空气流通,形成了天然的阴凉环境。


  走进佛宫寺,寺内宁静与清凉相互交融。在塔下驻足,欣赏着木塔精美的斗拱和牌匾,便能感受到古代工匠的的智慧。


  ★清凉指数:★★★★★

  ★推荐指数:★★★★★

  ★住宿推荐:应州驿馆

  ★美食推荐:烫面饺子、应县凉粉

  ★文创推荐:“应州”T恤


  杀虎口


  杀虎口的夏日清凉藏在长城的褶皱里。明代土夯长城像一条苍劲的巨龙俯卧在山梁,夯土缝隙中长出的沙蓬草随风吹动,掀起阵阵“绿浪”,将地表温度降低。


  穿过“杀虎”匾额下的青石古道,明代旧堡的夯土墙在左侧延伸。暮色中的烽燧遗址是最佳观景台,看云海从内蒙古草原漫涌而来,掠过残垣时化作细碎的水珠,将夯土染成深褐色。当地人说,这里的夏夜要盖厚被,山风会带着松针的清香,从长城垛口的“箭窗”潜入——那些当年用于射箭的方孔,如今成了最天然的空调出风口。


  ★清凉指数:★★★★★

  ★推荐指数:★★★★

  ★住宿推荐:右玉森林树屋酒店

  ★美食推荐:右玉盐煎羊肉、熏鸡

  ★文创推荐:杀虎口关榫卯模型


  雁门关


  驱车向东南而行(220km),雁门关的青灰色关楼在层峦中若隐若现,这里被誉为“中华第一关”。行走在关城的城墙上,极目远眺,连绵的山峦和蜿蜒的长城尽收眼底。


  天险门的青石板上留着古代商队的车辙,凹槽里积着雨水,映出城楼飞檐的倒影。


  ★清凉指数:★★★★

  ★推荐指数:★★★★★

  ★住宿推荐:雁门客栈

  ★美食推荐:代县熬鱼、神池月饼、宁武油炸糕

  ★文创推荐:杨家将铜人模型、通关文牒


  老牛湾


  仲夏的老牛湾,长城与黄河在此“握手”,黄河水在峡谷间奔涌,两岸层叠的绿意沁凉,仿佛夏日里的一抹清风。


  长城一号旅游公路的“0km”驿站,像一枚镶嵌在晋北大地的起点印章。可见太极湾的阴阳鱼轮廓在河谷铺展,古村窑洞的炊烟与古堡箭楼的剪影相映成趣。


  ★清凉指数:★★★★

  ★推荐指数:★★★★★

  ★住宿推荐:老牛湾窑洞客栈(黄河畔星空房)

  ★美食推荐:偏关酸粥、保德碗托、河曲驴肉

  ★文创推荐:“牛湾湾”“红果果”


  山药蛋有话说 Q


  用一条公路将长城遗迹串联起来有哪些意义,请帮我提炼一些角度。


  A


  长城一号旅游公路的意义可以从文化遗产保护角度、旅游发展角度、乡村振兴角度、区域协同角度、文化传承角度来解析。


  在广袤的晋北大地,长城一号旅游公路宛如一条灵动的丝带,将山西大同、朔州、忻州三市的长城遗迹与自然人文景观巧妙串联,成为了连接长城遗迹与游客的纽带,让历史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


  保护文化遗产,长城一号旅游公路实现了从孤立到系统的华丽转变,匠心独运地构建起长城保护廊道。它成功串联起山西境内1400余公里长城遗存,覆盖4266个长城点段,促使8市39县(市、区)的长城资源告别分散管理的旧貌,走向统一保护的新途。此外,公路设计秉持“远观长城”的科学理念,有效避免游客直接攀爬夯土长城造成的破坏,同时借助数字化平台,为文化遗产保护插上科技的翅膀。


  助力乡村振兴,长城一号旅游公路打通了农产品外销与游客进村的双通道,激活沿线经济。公路连接起云冈石窟、雁门关、悬空寺等景区,将原本分散的景点巧妙纳入“2小时旅游圈”,极大地提高了旅游资源的整合效率。沿线的“边塞古风”主题化深度体验,融合多元场景,游客不仅可以欣赏踢鼓子秧歌、九曲黄河阵等非遗表演,还能品尝右玉羊肉、朔州糕面等地方美食,沿线村庄从曾经“守着杂粮难销”到如今“靠着长城吃饭”,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区域协同发展,长城一号旅游公路打破边界隔阂,从割裂走向联动,为跨省保护长城提供了有益借鉴。它为京津冀长城协同保护筑牢实践基础,推动三地建立联合巡查、信息共享机制,成功解决了110公里交界长城保护盲区问题,让长城保护不再受地域限制,而是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区域合力。


  长城一号旅游公路以系统保护为基,以旅游升级为翼,以乡村振兴为力,以区域协同为桥,以文化传承为魂,多维度地展现了长城这一伟大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的蓬勃生机与活力,也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山西方案”。



编辑:黄  敏

审核:马  燕


全部评论0

             山西文化旅游网创办于2019年,是山西日报良友文摘报社媒体产业链(报纸、网站、新媒体)中的重要一环。作为山西省首家综合性文化旅游信息网站,山西文化旅游网立足山西、辐射全国、面向世界,全方位围绕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整合政策、市场、景区、游客等关键节点,深入解读山西11市的历史文化和旅游景区,全面快速权威发布旅游、文化、政策、市场主体等方面的信息,全新展现山西文化旅游魅力,全方位彰显山西文化旅游新形象,把山西优秀历史文化和优质旅游资源推向全世界。经过深耕多年,山西文化旅游网不仅成为我省文化旅游行业的主流媒体平台,更成为全国各地网民了解山西、探寻山西的根据地和活地图。

    • 监督电话:
      0351-4282766
    • 业务合作:
      18135385757
    • 联系邮箱:
      240086217@qq.com

    版权所有©山西文化旅游网   ICP :  晋ICP备2021017959号      员工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