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攻略 > 湖光山色 花漾襄垣

湖光山色 花漾襄垣

发布日期:2023-12-04 16:51 文章来源:山西晚报

   

  长治襄垣县位于太行山西麓,上党盆地之北。公元前455年,赵襄子筑城于此,故名襄垣。秦朝初置县,历代未改,至今2400多年。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中国千年古县”。


  这里物华天宝、人文荟萃。全县共有不可移动文物521处,馆藏文物39208件,非物质文化遗产57项,非遗项目传承人74人,市级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3个,活态记忆馆10处。主要历史名人有汉初政治家张良、东晋高僧法显、明代“三部尚书”刘龙等,其中法显是世界杰出的佛学家、旅行家、翻译家,是我国民间西行求法第一人,比唐玄奘早230年。


  这里风光旖旎、生态宜居。拥有AAAA级景区仙堂山、东湖公园、凉楼、龙凤欢乐谷等10余处人文旅游资源,山西省AA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2个。县城绿化覆盖率达到41.2%,人均绿地面积20多平方米,形成了“半城湖水半城绿,四季美景各不同”的独特景观。


  这里交通便利、资源丰富。太焦铁路、太长高速、国道208线、国道519线、郑太高铁以及正在建设的黎霍高速穿境而过,距长治机场30分钟车程。境内有水库10座,其中,后湾水库是山西六大水库之一。浊漳河的西、南、北三大支流在襄垣县境内交汇,形成“三彰合流”的独特景观。


  湖光山色,花漾襄垣,热情好客、开放包容的襄垣欢迎你。  



  半城湖水半城绿,四季美景各不同——这里是襄垣。


  襄垣,一座历史悠久的千年之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中国千年古县”。


  襄垣,一座人杰地灵的人文之城,历史名人众多,其中法显是我国民间西行求法第一人,到达美洲大陆早于哥伦布1080年,是古“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使者”和“开拓者”,被鲁迅誉为“中国的脊梁”。


  襄垣,一座物华天宝的资源之城,文旅资源丰富,生态气候宜人,蕴藏着丰厚的文旅资源、文化底蕴。


  名片1仙堂山景区

仙堂山法显峰的法显雕像。


  仙堂山素有“太行灵山”之称,距襄垣县城25公里,高僧法显曾于此出家弘法,古谓“仙堂旧隐”,今为融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法显文化、历史文物、避暑休养为一体的旅游胜地。


  九死一生的取经传奇


  “这是一段被世人淡忘的历史,但其中记录着一个人的坚守、执着和担当,而这正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仙堂山景区的法显纪念苑,图文并茂讲述了高僧法显从仙堂山走向世界的故事:公元4世纪的中国,佛教已遍及大江南北,不过因为佛法戒律的缺失,给当时的社会带来极大的动荡。公元399年,65岁的僧人法显为了破除心中的迷茫,决定去佛教的发源地印度寻觅真经戒律。经过万仞雪山、无边沙漠、葱岭强盗、同伴病故等无数艰险后,历时13年,终于在中印度的摩竭陀国寻找到梦寐以求的佛教典籍。为将律法带回故国,已近耄耋的法显取道海上丝绸之路,在惊涛骇浪中,九死一生回到中土,成就一段不朽的取经传奇。


  浮雕上栩栩如生的画面,讲解员娓娓道来的历史故事,让人心中油然而生对法显的敬意。


  除了法显纪念苑外,仙堂山景区还修建了法显西行丝绸之路馆群,中国馆、巴基斯坦馆、阿富汗馆、印度馆……在海拔1000多米、360多种花草树木覆盖、环境噪声为零的地方,让人们能够静下心来,深入了解法显丝路文化。


仙堂寺。


  仙堂山半山腰有仙堂寺。门前天梯矗立,寺后奇峰高耸,殿内外泉水萦绕,四面环山,松柏苍翠,环境清净优美,古称“九龙环抱,人杰地灵”。此外,金灯岩、舍身崖、虎掌石、海底生物化石、黑龙洞、朱砂洞、观音洞等奇峰险洞千姿百态、鬼斧神工。仙堂奇松、娲皇宫奇树为树中之绝,举世罕见。明永乐进士李浚诗云:“此是蓬莱真境界,更于何处觅仙堂”。


  仙堂山景区为国家4A级景区、国家森林公园,是中国低碳旅游示范区、山西省风景名胜区、山西省德育基地、省级文明和谐景区、山西省十大新锐景区。它距离长治机场60公里,距离太长高速40公里、太焦高铁20公里……


  便捷的交通,荟萃的人文,仙境般的风光,仙堂山景区在这里,等着你来!


  名片2公社记忆

m_3340ada1e9b438199c6fea414bbf2317.jpg

强计人民公社。


  强计人民公社是襄垣县现存的唯一一处人民公社旧址,本着“适度改建,留住记忆”的理念,进行了人民公社旧址改造,通过文字、影像、实物等多种形式,反映当年人们热火朝天建设家园的场景。


  老照片老物件里的激情岁月


  从仙堂山景区出来,开车走了没多久,就到了强计村。


  强计村是原强计人民公社驻地,距仙堂山景区2.5公里,距襄垣县城24公里,属襄垣东北部石山区,多山少坪、多石少土,村庄分散,村民依山而居,经济来源以农业为主。


  村前漳河滔滔,村后青山巍巍。依托山环水抱的自然风光,怪石嶙峋、鬼斧神工般的圪滴瓫自然景观,当地挖掘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将乡村旅游发展目标定位为“仙堂山下的公社记忆,漳河岸上的美丽乡村”,开展了人民公社旧址改造、河道综合治理、九龙湾漂流等十个项目,将废弃多年的原强计人民公社旧址重新修复,建设了人民公社记忆馆、老电影放映室、党建展览馆,恢复了公社大食堂和住宿,开办了提供食宿的公社体验基地。“强计人民公社”“广阔天地大有作为”……青砖瓦房上的红色大字瞬间把人们的记忆拉回到公社时代。人民公社记忆馆分为“春秋实录”“激情岁月”“社员人家”三大主板块。纺车、犁、马灯、斗笠、蓑衣……公社时期用于生产、生活以及牲畜用具,还有颇具时代感的黑白照片,让人们一边参观着一边忍不住回忆起了当年。激情岁月板块主要介绍了寨上大桥的修建。上世纪70年代,没有大型机械作业,全靠人力,全村人男女老少齐上阵,凭着吃苦耐劳的精神,修建了这座大桥。


  时光流转,岁月更迭,人民公社已经淡出人们的视线,但留下的优良传统仍激励着人们为幸福生活而努力奋斗。


  名片3知青故里

小垴村知青楼。


  知青故里小垴村位于襄垣县城东北部,包含小垴、东小垴、南坪、王家峪4个自然村。当年,16位北京知青在王家峪插队。目前,小垴正在推进以“知青文化”为主题的生态旅游建设。


  记录历史为了规划未来之路


  接待游客参观的地方同时也是小垴村党建服务中心,一栋二层楼,门头上“红色记忆”四个大字异常醒目。一楼是办公区,上到二楼,就进入了“知青岁月”。


  土炕、写着“为人民服务”的绿色挎包、发黄的旧报纸、竹编的凉席……一间窑洞再现了当年知青生活的场景。小垴村村委副主任王中庆介绍,知青当年的生活条件远比现在看到的要艰苦。当初知青刚来时,分不清麦苗和韭菜,但他们吃苦耐劳,最终成长为样样农活拿得起放得下的种地行家。女知青蔡凤霞作为当时全村唯一的老师,担负起了教书育人、传道解惑的责任,“我就是她的学生。”“尊敬的游客,您好:50年前,我17岁从北京来小垴大队王家峪村下乡插队,我在襄垣插队和工作了10年……回想60多年人生经历,小垴大队王家峪村是我职业生涯的起点。《夜牧》记载了50多年前这里的真实场景和人物、故事。您到村里随便去问《夜牧》里写的每一道沟坎每一座山梁,村民都能指给您看。但毕竟半个世纪过去了,物是人非,一些和我放牧的乡亲已经化为永久的怀念。”墙上贴着一份署名“蒋亢祖”写给游客的信。


  王中庆说,蒋亢祖当时在生产队样样工作走在前,被推选为学毛著积极分子,后来被抽调到县委机关从事文字工作,可以说是县上的笔杆子,回京后成为电力期刊的总编辑,同时也是一名报告文学作家。2006年他故地重访,回到第二故乡小垴村的原第二生产队王家峪,看望了当年和他一起同吃同住同劳动的乡亲,并为此专门写了两篇文章回顾那段知青岁月,一篇名为《重归太行山》,另一篇名为《夜牧》。


  依托“知青故里美丽小垴”旅游品牌,小垴村打造了知青广场、水木清华等多处精品园林景观,建设了知青风格的村委大院和知青驿站等多处旅游景点,并量身定制了乡村文化旅游项目。下一步,小垴村将继续完善停车场、民宿、农家乐及手工作坊等配套设施,打造乡村特色研学基地,使小垴村逐步由纯农业村向休闲文化旅游、森林康养度假胜地转型。

  

  图片:马立明 钟清

文字:滑艳兵

编辑:苏东峰

审核:马   燕




全部评论0

    关于我们

             山西文化旅游网创办于2019年,是良友文摘报社媒体产业链(报纸、网站、新媒体)中的重要一环。作为山西省首家综合性文化旅游信息网站,山西文化旅游网立足山西、辐射全国、面向世界,全方位围绕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整合政策、市场、景区、游客等关键节点,深入解读山西11市的历史文化和旅游景区,全面快速权威发布旅游、文化、政策、市场主体等方面的信息,全新展现山西文化旅游魅力,全方位彰显山西文化旅游新形象,把山西优秀历史文化和优质旅游资源推向全世界。经过深耕多年,山西文化旅游网不仅成为我省文化旅游行业的主流媒体平台,更成为全国各地网民了解山西、探寻山西的根据地和活地图。

    • 监督电话:
      0351-4282766
    • 业务合作:
      18135385757
    • 联系邮箱:
      240086217@qq.com

    版权所有©山西文化旅游网   ICP :  晋ICP备2021017959号
    员工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