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空寺又名玄空寺,是国内仅存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始建于1400多年前的北魏王朝后期,历代都对悬空寺作过修缮,北魏王朝将道家的道坛从平城,今大同南移到此,古代工匠根据道家“不闻鸡鸣犬吠之声”的要求建设了悬空寺,是中国古代建筑精华的体现。
悬空寺共有殿阁四十间,利用力学原理半插飞梁为基,巧借岩石暗托梁柱上下一体,廊栏左右相连,曲折出奇。寺内有铜、铁、石、泥佛像八十多尊。值得称"奇"的是,建寺设计与选址,悬空寺处于深山峡谷的一个小盆地内全身悬挂于石崖中间,石崖顶峰突出部分好像一把伞,使古寺免受雨水冲刷。山下的洪水泛滥时,也免于被淹。四周的大山也减少了阳光的照射时间。优越的地理位置是悬空寺能完好保存的重要原因之一。
唐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李白游览悬空寺后,在石崖上书写了"壮观"二字。
悬空寺的"巧"体现在建寺时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峭壁的自然状态布置和建造寺庙各部分建筑,将一般寺庙平面建筑的布局、形制等建造在立体的空间中,山门、钟鼓楼、大殿、配殿等都有,设计非常精巧。寺内有佛像八十多尊。
悬"是悬空寺的另一特色,全寺共有殿阁40间,表面看上去支撑它们的是十几根碗口粗的木柱,其实有的木柱根本不受力,所以有人用"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来形容悬空寺。而真正的重心撑在坚硬岩石里,利用力学原理半插飞梁为基。
我们就是从下面的小门儿上去的
悬空寺,不仅以它建筑的惊险奇巧著称于世,而且独特的"三教合一"宗恒山悬空寺。
悬空寺地处恒山的山涧之中,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巧妙的建筑方式绝对会让世人惊讶。站在悬空寺下,很难想象当时的工匠能有这样大胆的想法。悬空寺将永远值得后人去膜拜!
中午1点开始游览北岳恒山。 南北朝时,恒山就建有寺庙。飞石窟内的主庙,是始建于北魏,又经过唐、金、元代重修的古建筑。明、清时恒山已经寺庙群居,规模很大,人们称之为"三寺四祠九亭阁,七宫八洞十二庙"。可惜后来遭到破坏,所剩不多。恒山以自取景色美而著称,历来有恒山18景之说。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游恒山后,把在恒山的见闻录入《徐霞客游记》中。
俯瞰群山
这里的松树很有神韵,山间植被茂盛,风景很美。不虚此行!
版权所有©山西文化旅游网 ICP : 晋ICP备2021017959号 员工查询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