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南环路的北魏明堂遗址公园,因其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宜人的自然环境,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休闲,也为家长和孩子们提供了亲子互动的场所。 资料照片
“大同是一座文化宝藏之城。”在采访中、在网络上,不时可听到八方游客对古都大同的由衷盛赞。古都大同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有许多闻名遐迩的文化冠冕: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大古都、中国优秀旅旅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雕塑之都等,均彰显着大同独特的城市魅力。而许多热衷于探究历史的人惊奇地发现,大同亦有“改革开放之都”的美誉,“改革”这个语汇竟是从大同肇始。
站在灵丘赵武灵王墓雕像前,喜欢研究历史的知名曲艺家柴京海对记者说:“许多人并不了解,‘改革’一词就是从大同诞生。战国时期,赵武灵王在代地即今大同推行胡服骑射,将宽衣博带换成短衣窄袖,易胡服便于作战。正是因胡人服饰多为动物毛革所制,故产生‘改革’一词。”
采访中,多位人文学者表示,大同自古文明多元,地处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过渡地带,豪放的草原文化和厚博的中原文化相互交融,让大同文化兼收并蓄,彪悍勇健与儒雅斯文并存,写下了中华文明史上浓墨重彩的一页。在大同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发生过多次对中华历史发展影响深远的改革故事,特别是中国历史上两次与衣服有关的著名改革,都与大同有关。
一次是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一次是公元493年北魏孝文帝禁胡服,同一片土地上发生两次截然不同的选择。一位是中原国君,力排众议褪汉服易胡服,以勇毅的精神放下姿态向外族学习,实现奋发图强;一位是鲜卑国君,毅然禁胡服易汉服,以决然的态度和谦恭的姿态与文明对标,融入中华血脉。而在中国古代,衣着服饰与社会政治紧密相关,“易服色”被视为关系国运的大事。两次衣制之改,选择虽相背,内里则谐同,都是以全面深刻的改革,实现富国强兵的目标。通过改革,赵国在战国群雄中迅速崛起,北魏则开启了大唐盛世的先声。
2020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云冈石窟时强调,“要深入挖掘云冈石窟蕴含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内涵,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云冈研究院文旅融合发展中心崔晓霞说:“在云冈,可以看到北魏时期以开放包容的胸襟,不断吸收借鉴域外优秀文明成果,以锐意改革创新的胸怀气魄为中华民族注入雄健的力量,奠定了大唐盛世的基石。”在云冈石窟,从万佛灵境的东方微笑、伎乐飞天的灵动飘逸、各种纹饰的优美舒展,可以看到各民族文化的交融及胡汉文化、中西文化交流的印记。雕塑有印度、中亚西亚艺术元素,建筑造型、装饰纹样、样貌特征有希腊与罗马元素,体现了多种文化艺术风格的融会贯通,正是这种海纳百川勇于创新的精神,为生生不息的中华文明提供丰厚滋养。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在北魏明堂遗址公园,来自市实验小学文翰分校的学生在思政小课堂课外活动中齐声朗诵。该校副校长冯伟向孩子们娓娓讲述:“当年花木兰征战归来,就是在这里庆祝凯旋。花木兰的故事久经流传,而在明堂召见她的天子北魏孝文帝更是中国历史上非常杰出的人物。作为鲜卑国君,他和冯太后共同推行太和改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全面施行改制革新,毅然禁胡服、易汉服,提倡说汉语、改汉姓,全面融入中华民族血脉。这种变革精神,熔铸成中华民族开放、包容和革新的精神基因。”
在位于大同古城都司街的魏碑研究院,书法家冯少鹏向屋内坐得满满当当的魏碑书法研修班学员讲道:“平城魏碑,开一代书风,上承汉隶,下启唐楷,为继往开来的中国书法文脉传承书写了辉煌一页。”他说,北魏平城时代,不仅是华夏民族融合的典范,还创造性地打造出书法艺术的典范,魏碑是中国书法的瑰宝,是对中华书法艺术的创新开拓,而平城魏碑更是魏碑史上的奠基之作,身在魏碑故里,大同书法家有责任通过光大魏碑书法把这种创新精神永世传承。
在华严寺,众多游客伫足在薄迦教藏殿含笑露齿菩萨前凝视,讲解员刘冬讲道:“这尊被称为‘东方维纳斯’的辽代塑像含笑露齿菩萨,尽显契丹人的自然洒脱。正是这种不拘一格的创新精神,创造了华严寺、善化寺等辽金建筑的雄浑大气和辽金彩塑风华别具的独特魅力,为古都大同留下无数的艺术经典。”
漫步在古城深巷,看到各家美食名店内游客们正在欣然品享各色大同美食。市餐饮协会贺军说:“大同的文化是多元包容的,大同自古是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交错地带,豪放的草原风和厚朴的中原风接洽成型,这种精神气质折射在大同餐饮文化中,以对不同民族饮食的兼容交汇及创新再造,形成内容丰富而滋味鲜明的大同味道,奠定了今日大同作为国际美食之都的基础。”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大同文化兼收并蓄,少有封闭僵化,始终胸襟开放,不断锐意改革,在大同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演了无数次改革创新的历史画面,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实现多元文化融合并汇,写下了中华文明史中波澜壮阔的篇章。
如今,大同作为“中国改革开放之都”的文化名片日益叫响,以“中国古都 天下大同”的气魄,将以大融合为基础的文化向心力与凝聚力,凝铸成城市合和包容与革新开放的精神气质,开创出今日大同大不同的新气象。
文字:史涌涛
编辑:黄 敏
审核:马 燕
版权所有©山西文化旅游网 ICP : 晋ICP备2021017959号 员工查询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