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几场阴雨过后,陀罗山完全被浓浓的雾霭包裹起来,险峻的峰峦、平阔的莽原、壮丽的景致、潺潺的山泉,仿佛都被锁住了声息。沉寂与朦胧更使这里增添了几分神秘之感。
其实,陀罗山本身就是一座奇幻之山,它的由来与一段美丽的传说密切相关。
很久以前,这里并不是山区,而是一片富庶的平原。只因天廷的一场战争,把这里连通四海的“海眼”戳穿,万丈水柱喷涌而出,奔腾不息的洪水把这里化作一片汪洋。良田被淹,村庄被毁,民不聊生,哀鸿遍野。为普救众生,天廷曾派哪吒等众神治洪,但终未成功。紧要关头,还是文殊菩萨智力超群,只见他默念“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一座大山便从空中飘来,而后缓缓落下,稳稳地坐在“海眼”之上。从此,洪水被镇住,水患被平息,人间又恢复了太平。而那座天外飞来之山,也永远地落户在了这里。因它是由文殊菩萨默念“陀罗尼经”而来,故称“陀罗山”。
陀罗山系晋西北云中山支脉,海拔1500多米,距忻州市区23公里,是闻名遐迩的“避暑山庄”和“旅游胜地”。
陀罗山除山势雄伟、怪石嶙峋、壁立万仞、沟壑幽深、松涛滚滚、泉水叮咚、莽原绝崖之外,还有众多景观散布其中。诸如,清凉巨石、滴水神洞、孤松独石、金龟迎曦、舍身崖、巨石阵、鬼门关、奈何桥、青龙池等等。而每一处景观都包含一段神奇的故事,甚至还有神秘的色彩。特别是文殊菩萨将这里作为讲经说法的第二道场,进而建造起富丽堂皇的崇化寺后,山中便暮鼓晨钟、梵音阵阵、清烟缭绕。
据说,当年康熙皇帝冒雪登陀罗山,就是循着这个“神秘”而来。他在“励精图治而又危机四伏”的困惑中,采纳谋士熊赐履建议,在陀罗山顶参拜文殊菩萨,更加坚定了治国安邦的主张。先后根除鳌拜、收复台湾、征服沙俄、平定噶尔丹等“三藩”叛乱,使国家走向兴盛。后来,康熙“还愿”再登陀罗山。当途经山脚下的马头山村时,轿帘打开,民女高玉楼的形象跃入眼中。康熙倾慕其姿容,故在陀罗山顶为其建造了一座别致的梳妆楼,并免除其所在村庄十年之赋税。从此,梳妆楼挺立巅峰,历经千年风雨不倒,为陀罗山平添了一抹神奇的色彩。
陀罗山的意境空灵由来已久。明成化年间,忻州籍官员党承志因目睹官场腐败,东西厂冤案频发,故屡次上疏朝廷,但常遭非议排斥。后不甘昏庸度日,愤然回乡编修《忻州志》。其间,被战火殃及九死一生,遂遁入陀罗山佛门,化为青松而独立于磐石之上。意在昭示后人:纵有坚如顽石之困难,也要立根其上郁郁葱葱,实现自己的梦想。
陀罗山的神秘还在于,它能从忻州这个“十年九旱”的地方气候中脱颖而出,营造出四季湿润的小气候。传说陀罗山压住“海眼”后,虽然海水不能上涌,但潮气会通达土壤,因而山上清泉流淌,山下田畴泽被,加之高海拔的作用,空气中时常弥漫着湿润和清凉的感觉,素有“清凉山”美誉。与此同时,文殊菩萨将西天修化亿万年的“清凉巨石”降落于陀罗山顶。从此,“清凉”压倒了“浮躁”。
“金元文宗”元好问也曾慕名而来。他在修《金史》及编撰《中州集》《续夷坚志》《壬辰杂编》时,精力透支积劳成疾,亟需得到精神抚慰和身心修复。他对这次“陀罗之行”甚为满意,其喜悦和感激溢于诗文——
“念念灵峰四十年,一来真欲断凡緣。凿开混沌露元气,散布兜罗弥梵天。云卧无时不闲在,楼居何处得超然。殊祥莫诧《清凉传》,会与兹山续后篇。”
随着时间的推移,陀罗山的清凉胜境与文殊菩萨的佛法神奇便传扬万里,吸引着众人登山问道、了却心愿。陀罗山在“续后篇”中成绩斐然。
傅山“三上陀罗”也是一个很好的例证。明清时期的傅山,是一位集“道家、诗人、思想家、书画家、医学家”于一身的全能型人才,深得朝廷赏识。而傅山目睹清初的血腥屠戮立志不仕,并三拜菩萨求取真谛,后辞官回乡。傅山这段有惊无险的人生经历,与陀罗山密不可分,正如他在事后所作诗文中表露的那样:
“东海西昆未得过,秋风吹客上陀罗。陆离云粉凝晴雪,菡萏峦蕤演石波。一撮缁新书剑卷,九原封旧涕洟多。桃源直处忘情士,处士多情奈若何。”
文章至此,或许读者已领略到了陀罗山的神采奕奕。但是,笔者还是想借助一首诗文,把陀罗山醉人的全景风貌展现一番——
“顶巅松柏接云青,石壁荆榛挂野藤。万丈崖巍峰岭峻,千层悬削崖壑深。苍苔碧鲜铺阴石,古桧高槐结重林。英梅红杏竞争夏,野花闲草谁识名?”
文字:赵月明
编辑:黄 敏
审核:马 燕
版权所有©山西文化旅游网 ICP : 晋ICP备2021017959号
员工查询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