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展示 > 聚焦“融入京津冀 打造桥头堡”,大同实施“文旅强市”转型发展战略,建设旅游热点门户城市—— 古都大同焕发新活力

聚焦“融入京津冀 打造桥头堡”,大同实施“文旅强市”转型发展战略,建设旅游热点门户城市—— 古都大同焕发新活力

发布日期:2024-12-16 11:07 文章来源:山西日报



  中国古都,天下大同。打开山西厚重的历史文化卷轴,大同篇章赫然醒目。


  这里是“北方锁钥”,金戈铁马的传奇在游牧文化通往农耕文明腹地的咽喉要道不断书写,如今的大同地处晋冀蒙三省交界处,是贯通西北、华北的重要枢纽;这里曾是北魏故都,拓跋鲜卑族雕凿的云冈大佛,慈祥地凝望着尘世的纷纷扰扰;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从这里出发历千年不断传颂;这里曾是辽金西京,留下众多经典的恢弘古建,令无数人赞叹仰止。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中华民族的半部民族融合史纵情挥洒,成就了“天下大同”的辉煌史章。


  历史与现代交织,自然与人文辉映,今天的大同更加焕发出别样的发展活力。它是“文化古都、清凉夏都、美食之都”,它是中国雕塑之都,是国家园林生态城市,是十佳运动休闲城市。近年来,大同市锚定“建设国际知名文化旅游城市”“国际旅游热点门户城市”的发展目标,聚焦“融入京津冀 打造桥头堡”战略部署,大力实施“文旅强市”转型发展战略,大力推动文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丰富文旅业态产品,全面提升文旅服务保障,精准强化文旅市场监管,塑强叫响文旅品牌形象,全市文旅市场实现了持续火爆、强劲增长的发展态势。今年以来,全市A级景区已累计接待游客1670.32万人次,比2023年增长107.92%。云冈石窟接待游客突破400万人次,恒山景区接待游客突破300万人次,创历史新高。大同文旅市场火爆出圈,热点门户城市的影响力和吸引力持续增强。


  聚焦顶层设计 盘活文旅资源


  近年来,大同的文旅市场强势崛起,火爆异常,天南海北的游客争先恐后,打卡这座历史古都留下的众多辉煌遗产,邂逅海纳百川、包罗万象的大同世界。而这样的成果离不开大同全市上下勤力耕耘的付出。


  大同将深耕“文旅赛道”作为加快构建大同全方位转型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抓手,强化系统谋划和科学布局,从旅游发展的总体规划、组织架构、推进机制、重点领域等方面发力,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全面塑强“中国古都天下大同”城市品牌,聚焦“文化古都、清凉夏都、美食之都”基本定位,先后出台了《建设国际知名文化旅游城市行动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努力走出大同特色文旅发展之路。


  在政策支撑及政府持续投入的引导下,市场主体投资信心进一步增强,社会投入明显增多增大,“政府引导、市场跟进”的乘数效应凸显。近年来,大同将古城保护与修复提升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增进人民福祉的高度来认识,坚决落实“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方针,持续加快古城保护与修复步伐,让古城的历史文脉更加清晰,文化气息更加浓厚,文旅业态更加丰富。万达文华酒店、凯悦臻选、华严安麓、国际美食之都餐饮基地等高端酒店项目和餐饮基地建设项目进展顺利,文旅发展势头火热蓬勃。


  如今的大同,大张高铁开通,大西高铁全线贯通,集大原高铁开通在即,同煤高架快速干线正式通车,大同机场航空口岸对外开放顺利通过国家验收组验收,作为全国80个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之一,大同市立足“枢纽”定位,以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支撑,加大交通空间谋划力度,一条条新线路、新航线的开通提升了公众的出行质量,完善了大同内畅外联、快捷通畅的综合立体交通网。在天时地利人和发展态势的加持下,大同文旅“出圈”更“出彩”,转型发展的活力正喷涌而出。


  投资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大同文旅部门紧盯目标群体,精准游客画像,组织了“中国古都 天下大同”进高校、进展会、进客群城市等系列活动,常态化打造300余人的“文旅星推官”“文旅短视频创作者联盟”队伍,今年以来,推出高质量文旅宣传短视频3258条,播放量达5.6亿次。


  目前,大同历史文化游、红色旅游、乡村度假游、康养研学游、演艺赛事游等蓬勃发展、方兴未艾,到大同旅游度假已经成为越来越多游客的共识和选择。


  聚焦融合创新 新业态亮点频出


  “云冈、恒山、古城、长城”是大同独特的文化标识,大同加快云冈石窟世界级旅游景区建设、推进恒山5A级景区创建,大同火山群、阳高大泉山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代王府、桃花山等13个旅游景区获评国家3A级旅游景区;依托大同古城,实施了东南邑历史街区、“如梦大同”文旅综合体等12个重点文旅项目建设,打造沉浸式、融合型文商旅体验消费空间。“旅游+”多业态深度融合,新业态、新场景亮点频出。


  节假日漫步大同古城,游人如潮,人声鼎沸。民俗、古建、非遗等贯穿其间,潮流艺术、风物市集、音乐派对、潮玩展陈等文旅新业态受到游客青睐。吃在大同古城,这里有凤临阁、喜晋道、龙聚祥、紫泥369等数十家热门打卡餐厅;住在大同古城,这里有木兰客栈、琵琶老店、老城根等近百家“中国院子”民宿;拍在大同古城,这里有北魏集、晋华阁等众多旅拍商户;娱在大同古城,这里有《天下大同》沉浸式演艺项目以及传统戏曲、非遗展演、快闪小演艺等众多演出项目;购在大同古城,这里有木兰冰淇淋、合笙财沙棘面包、刘老醯醋可乐等一批辨识度高、创意新的文创产业;玩在大同古城,这里有华严寺广场、鼓楼东西街、东南邑历史文化街区三大文旅消费主空间。


  2024年1-11月大同古城累计接待游客731.91万人次,假日期间日均接待游客20万人次,大同古城“火”起来、“活”起来正在加速实现。在古城核心文旅场景消费的牵引拉动下,大同文旅消费增长明显。今年以来,来同游客平均停留时间由原来的1.6天增长至2.6天,18-40岁游客占比达50%以上,外地游客占比超过2/3.两次以上来同的旅客占比达到一半以上。


  与此同时,大同文创、演艺、研学、冰雪等新业态层出不穷,“小而精”“小而美”的文旅新空间多点开花。


  “旅游+演艺”,代王府沉浸式实景演艺《天下大同》,大型实景情景剧《雁云往事》,大型民歌音乐剧《走西口》等精品旅游演艺产品量质齐升,累计接待游客31.12万人次。


  “旅游+研学”,全市培育壮大研学旅行服务机构33家,与北京、上海等地33家研学机构共同构建起9大类72个主题研学课程体系,累计接待研学游客28.36万人次。


  “旅游+冰雪”,发力淡季不淡,力促四季火热,以万龙白登山滑雪场为代表的全市10大冰雪旅游项目共接待游客25.5万人次,牵引推动冬季旅游市场“淡季不淡”。


  “旅游+露营”,激发乡村旅游新活力,“梦里云州·一眼千年”系列烟花秀、火山太空舱营地、忘忧小镇、于家寨隐居乡里等文旅新场景备受市场和游客青睐。全市23家露营基地累计接待游客19.5万人次。


  “旅游+演唱会”,策划举办了夏日时光音乐盛典和如梦·云SKY大同音乐节,打造今夏文旅消费新引擎,接待观众约8万人次,带动交通、住宿、餐饮、购物、景区等文旅消费增长明显,“跟着音乐节去旅行”的效应初步显现。


  大同积极培育彰显“大同元素”的文创产品,大同好礼“佛小伴”等300余种文创产品成为大同文旅消费新宠,成为来同游客首选商品。


  强化服务保障 促进消费引流


  如今,四海游客来到大同,不仅盛赞大同文化大美风景壮美,更感叹大同人文之美。依托三代京华、两朝重镇的文化底蕴,古都大同向世人展现出令人赞叹的文明气度,淳朴好客的大同人民,格外用心地为每一名游客带来最贴心的服务。


  大同文旅始终坚持“以游客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在实践中建立完善了常态化文旅服务调度机制、12345涉旅诉求快接快处机制等9大闭环工作机制,形成了“党政统筹、部门联动、一线调度、快速响应、及时解决”一整套文旅服务保障工作体系,经过实战实践,发挥出了非常显著的集成优势。


  部门联动,形成合力,优化提升“畅游大同”智慧文旅服务平台,在全市范围内开通旅游景区直通车、旅游公交专线、游客服务驿站,固化住宿餐饮明码标价、延长文博场馆开放时间。在主要景区、主要场景设置志愿咨询服务点,组建义务咨询讲解队,免费开放中小学校园方便外地游客停车,有力维护城市旅游形象;通过增加临时卫生间、备用停车场、免费接驳车,增设免费饮水点、遮阳防雨休息设施,优化景区入园检票通道,极大地改善游客游览体验感受,游客投诉率持续下降。在客流高峰时段,热情好客的大同市民主动让景、让路,每一位市民都在为大同文旅尽一份责、献一份热,以实际行动共同欢迎八方来客。


  抢抓“跟着悟空游山西”流量风口,大同6处取景地云冈石窟、悬空寺、华严寺、善化寺、永安寺、觉山寺凭借一流的景区设施和优质的服务质量,吸引大量游客前往打卡。大同积极开展专题配套活动,与游戏公司合作对接,设置游戏场景体验区,讲解员在景区讲解中注重结合游戏剧情,增强游客互动体验。开发悟空系列流沙冰箱贴和文创雪糕等文创产品,成为爆款产品。


  面向未来,大同市将持续在加速构建文旅消费新赛道、推动古城文旅业态提档升级、全面提升城市品牌影响力等方面发力,塑优塑强大同文旅品牌,让每一位游客在“恋恋不舍”与“念念不忘”的情愫中感悟大同、喜欢大同。



编辑:黄  敏

审核:马  燕

全部评论0

    关于我们

             山西文化旅游网创办于2019年,是良友文摘报社媒体产业链(报纸、网站、新媒体)中的重要一环。作为山西省首家综合性文化旅游信息网站,山西文化旅游网立足山西、辐射全国、面向世界,全方位围绕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整合政策、市场、景区、游客等关键节点,深入解读山西11市的历史文化和旅游景区,全面快速权威发布旅游、文化、政策、市场主体等方面的信息,全新展现山西文化旅游魅力,全方位彰显山西文化旅游新形象,把山西优秀历史文化和优质旅游资源推向全世界。经过深耕多年,山西文化旅游网不仅成为我省文化旅游行业的主流媒体平台,更成为全国各地网民了解山西、探寻山西的根据地和活地图。

    • 监督电话:
      0351-4282766
    • 业务合作:
      18135385757
    • 联系邮箱:
      240086217@qq.com

    版权所有©山西文化旅游网   ICP :  晋ICP备2021017959号
    员工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