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展示 > 得胜古堡:长城旅游板块上的明珠

得胜古堡:长城旅游板块上的明珠

发布日期:2024-03-26 10:29 8582人浏览 文章来源:大同晚报


0325-W04B-006-133740_b.jpg

得胜堡南门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旁白中,身着戎装的花木兰遥望天际,回忆着为孝道而从军、为生存而征战的战场惨烈场景,金戈铁马、战火硝烟、浴血雄关,让人犹如置身其间,在铁血豪迈中荡气回肠。这是3月11日新荣区在得胜堡举行的得胜长城文化月活动启动仪式上,情景剧《木兰归来》的一个场景。长城文化月活动集历史、文化和民俗于一体,展现了新荣区深厚的长城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民俗风情魅力,使得当地文旅深度融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3月20日,记者再次来到得胜堡。春日天气晴好,天特别蓝,阳光和煦,古堡广场西边的古堡门洞不时有村民开着三轮车进出,东北边的墙根下,十几位老人晒着暖暖儿,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琐事儿,舒适惬意。


  有人说:长城古堡虽多,得胜唯一。得胜堡位于新荣区堡子湾乡,是明代“九边重镇”大同的北门户,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七年,与得胜口、镇羌堡和市场堡“一口三堡”组成了著名的长城遗存——得胜堡群。得胜堡为当时最大的堡城,也是连接口里口外的重要关口、著名的“隆庆议和”发生地。这里曾经既是战争时期烽火连天的战场,也是和平年代边疆人民互市贸易、商贾云集的集市。走进得胜堡,斑驳的关门外嵌有一匾额,阴刻楷书“保障”,并署有“万历丙午岁秋旦立”,门洞内石条车辙深深,让人感到历史的沧桑和厚重。穿过关门,一条笔直的水泥路直通北边的玉皇阁。堡内街巷井然、民居古朴,历史、文化脉络显著,让人流连。偶遇一位外地游客苏女士,她深有同感,称是“岁月的痕迹,历史的味道。”


  据同行的新荣区文旅局副局长张志杰介绍,堡内街道格局是长城堡寨形制的“三大街、六小巷”。明代“隆庆议和”“立互市”后,驻兵寨堡的性质慢慢发生了改变,部分屯兵、屯田的军事寨堡废弃或衰落,大多数为地方老百姓所用。得胜堡就是个藏风聚气的好地方,吸引部分将士留驻,依靠马市,逐渐发展成集军堡、商品集散地和农业为一体的新型聚落村,其边境贸易一直延续到清朝末年,店铺林立,经营范围广泛,在周边地区首屈一指。得胜堡作为明长城的重要军事边堡,也是蒙汉民族融合的一个重要节点,不仅军旅文化、边塞文化底蕴深厚,而且民族融合文化尤为丰厚。得胜堡群因之被列入省旅游总体规划龙头项目和省政府重点开发项目,影响日益彰显。


  近年来,新荣区将长城保护放在第一位,在保护优先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利用,对城内长城每一个节点的具体价值及其载体进行内涵挖掘和整理。特别是把建设“文旅大融合示范区”确定为未来的发展定位,随着长城一号旅游公路、西环线示范带的建成,以得胜堡等长城古堡为核心的新荣旅游品牌已经形成了群众口碑和市场效应,新荣的历史文化、自然资源优势进一步巩固拓展,转化成文旅优势,文旅产业成为支持转型的支柱型产业。


    图片: 于   宏

文字:杨海峰

编辑:苏东峰

审核:马   燕



全部评论0

             山西文化旅游网创办于2019年,是山西日报良友文摘报社媒体产业链(报纸、网站、新媒体)中的重要一环。作为山西省首家综合性文化旅游信息网站,山西文化旅游网立足山西、辐射全国、面向世界,全方位围绕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整合政策、市场、景区、游客等关键节点,深入解读山西11市的历史文化和旅游景区,全面快速权威发布旅游、文化、政策、市场主体等方面的信息,全新展现山西文化旅游魅力,全方位彰显山西文化旅游新形象,把山西优秀历史文化和优质旅游资源推向全世界。经过深耕多年,山西文化旅游网不仅成为我省文化旅游行业的主流媒体平台,更成为全国各地网民了解山西、探寻山西的根据地和活地图。

    • 监督电话:
      0351-4282766
    • 业务合作:
      18135385757
    • 联系邮箱:
      240086217@qq.com

    版权所有©山西文化旅游网   ICP :  晋ICP备2021017959号      员工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