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崖洞文化旅游风景区内,声光电高科技设备再现黄崖洞保卫战的烽火硝烟;小寨村冀南银行总行旧址内,一张张泛黄的旧钞讲述着那段烽火岁月;西村小院,见证军民一家亲……对于黎城县黄崖洞镇来说,红色文化是历史弥足珍贵的礼物,秀美山川是大自然巧夺天工的馈赠。
今年以来,长治黄崖洞镇依托红色历史和自然资源富集优势,积极打造集吃、住、玩、学为一体的黄崖洞镇短途精品游线路,让“红色旅游+”赋能乡村振兴。
红色研学培根铸魂
9月14日,秋高气爽。黄崖洞旅游路两侧,百日菊恣意绽放,百亩向日葵花田成为新晋“网红打卡地”,美不胜收。走进黄崖洞革命纪念地,一批批前来参观学习的党员干部、大中小学生重温峥嵘岁月,致敬革命先烈。
“在这里不仅可以聆听生动的党课,而且能体验射击、拆卸枪支的过程,真是受益颇多。”“景区红歌快闪节目特别精彩,用唱响民歌、萨克斯演奏、上党落子表演等多种形式传承红色经典,创意十足。”今年以来,省内和周边省市超2000家团体、单位组织人员到黄崖洞革命纪念地接受红色主题教育,人数约10万人,涵盖党员干部、大中小学生、游客等众多群体。
“突出红色旅游产品的地域特色和差异性,可以更好地增强景区对年轻群体的吸引力。”黄崖洞文化旅游区游客服务部经理张斌全介绍,景区以实物、实景、实事为载体,积极构建以党性教育为主体,现场教学为特色,案例教学、理论教学、研讨教学、情景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有机融合的教学体系,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培根铸魂。
“黄崖洞文化旅游区充分挖掘红色历史文化资源和生态自然资源优势,利用区域内生态资源丰富、红色文化深厚的独特优势,通过总体整合、统筹规划进行提档升级,加强红色课程创新性研发,让更多人铭记历史,铸牢时代精神,传承红色基因。”黄崖洞文化旅游区负责人吴定旺这样说。
红色旅游揽胜太行
升一次国旗、重温一次入党誓词、听一堂党课、吃一顿忆苦思甜饭……走进壶山温泉红色记忆小院,土炕窑洞年代感十足,红色大讲堂中兰花花的窗帘和宣传海报仿佛将时光瞬间拉回到过去。
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弘扬太行精神,凝聚奋进力量。“黄崖洞镇红色文化深厚,自然资源丰富,为红色文旅融合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壶山旅游度假区工会主席杨进北介绍,“太行人家·红色小院”以黎城民众抗战记忆为主题,用五十六个红色乡村命名五十六孔窑洞。自2020年6月至今,“太行人家·红色小院”共接待参观学习8万余人次。
“听我命令,火力全开,歼灭日寇,一定不能让鬼子进入宽嶂山,誓死保卫印钞厂的安全。”一声枪响,手榴弹爆炸声、枪炮声响起、烟雾迷漫……在冀南银行宽嶂山印钞厂旧址入口,景区依托历史遗迹,利用灯光音效等高科技手段生动还原宽嶂山印钞厂资材保卫战斗时的情景,让观众为之落泪。
“虽然现在身处和平年代,但我们不应忘记历史,更不能忘记那些为国牺牲的英雄们。”杨进北介绍,今年7月,旅游度假区完成对冀南银行宽嶂山印钞厂旧址的升级改造,景区配有酒店、民宿、餐饮等服务项目,将通过情景再现、实景演出等方式,让游客在青山绿水中接受红色教育。
红色资源激活经济
九月的小寨村一片红火。连片的高粱涨红了脸,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村子里村民摆出核桃、蜂蜜、土鸡蛋,许多摊位前游客络绎不绝,生意红火。村集体建设的冀南银行研学基地已完工,游客在这里可体验游、学、娱、购一条龙服务。
“依托红色资源,做好土地文章。”提及小寨村的发展,到村任职大学生任倬立侃侃而谈,“红彤彤的红高粱,不仅装饰了道路景观,成熟后还可销往当地酒厂,让老百姓腰包鼓起来。”
“今年村中改种向日葵和油菜,预计一亩地能增收700余元。”谈起红色旅游给村子带来的变化,下赤峪村党支部书记郭彭鹏喜不自禁,“村中打造的红色主题‘军工小院’即将开门迎客,游客可在这里体验集旅游、住宿、餐饮为一体的军工特色农家乐,预计能给村集体带来15万元左右的收益。”
群山环抱,溪水潺潺。作为太行山白求恩和平医院旧址、冀南银行印钞训练班旧址,西村自然风光秀美,红色资源丰富。“每年都会有大批医护人员到这里上党课、忆初心。”西村党支部书记李显忠介绍,在红色研学和红色旅游的带动下,村中许多人家仅靠旅游收益就能过万元。
红色引领、文化赋能。黄崖洞镇党委书记赵开表示,黄崖洞镇将积极落实市委着力打造“五大品牌”,在推动文旅康养融合发展上干在先做示范的要求,在全力打造“中国革命根据地红色文化展示区”品牌上下功夫,全面推进红色旅游与乡村旅游、生态旅游、民俗旅游等关联业态以及餐饮、住宿、文创、演艺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推动文旅市场“火”起来、文旅产业“强”起来、文旅经济“旺”起来。
文字:张瑞英
编辑:苏东峰
审核:马 燕
版权所有©山西文化旅游网 ICP : 晋ICP备2021017959号 员工查询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