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展示 > 大同长城八景

大同长城八景

发布日期:2023-06-21 18:26 2822人浏览 文章来源:大同晚报

 

得胜开元


  得胜堡是明代大同镇第一军堡,位于大同古城北约30公里,堡北1公里得胜口,扼大同至蒙古交通要道(古道),是明代大同镇长城北路指挥中心。


  得胜堡联有周边关堡形成得胜堡群。历史上著名的“隆庆和议”在这里举行,从此战争结束,明蒙和平互市开启,得胜马市盛极一时,成为明蒙边贸中心之一。


  封贡开市后,我国北方出现了明初以来从未有过的和平富庶局面,。明清茶马古道,得胜堡是重要节点,见证了中外商贸畅通,文明互鉴。


李二“错”墙


  李二口长城位于天镇县城北11公里,形状似一个“y”字,主线沿二郎山扶摇直上,墙体连贯,高大厚重,气势雄伟,令人震撼,可谓是“国之干城”,修筑质量之高在山西首屈一指。


  李二口长城并非传说中“喝了一口水,错修四十里”的错修长城,其实是明代防御政策调整的反映。李二口全力打造古长城文旅开发第一村,如今旧貌换新颜,成为休闲、娱乐、餐饮一体化网红打卡地。


摩岭四绝


  摩天岭长城位于左云县北部,属山西省风景名胜区。盘绕建筑在兴蒙火山区玄武岩石林上的长城,把史前地质文明景观与史后人工建筑艺术巧妙结合在一起,是摩天岭一绝;镇宁关城的空心敌台是沿长城唯一保存完好的长城属二绝;长城沿线绝无仅有的八台大单巴教堂属三绝;独一无二充满谜题的月华池袖珍堡属四绝。摩天岭长城文化多元,将草原文明、农耕文明、西方文明与东方文明交汇一起。


云冈梵境


  云冈堡位于大同城西30里武周山上,扼大同至蒙古交通要道。嘉靖37年设云冈等军堡驻守,先设下堡后设上堡,互为犄角。武周山崖石窟从此名为云冈石窟。云冈石窟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2001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云冈为长城边塞上的佛教文化圣地,并集长城文化与石窟佛教文化于一体,相得益彰,蔚为壮观。


镇川台墩


  镇川口为明代长城重要关口,位于新荣区与内蒙古交界处。镇川长城建于明代嘉靖时期,长城边墙内设镇川堡、镇边堡两军堡,相距约12.5公里,互为依凭。镇川口向西,长城蜿蜒伸入方山之上,在方山之巅向东眺望,长城绵延数十公里,墩台林立,气势磅礴。


红色平型


  平型关位于灵丘县与繁峙县交界处,是明代九大名关之一,成为明代北京西面的重要藩屏。1937年9月,八路军集中兵力在平型关一线对日军进行了一次成功的伏击战,举世闻名的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战士气。平型关大捷遗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平型关大捷纪念馆被中宣部确定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新平闻边


  新平堡位于晋、冀、内蒙古交界处,所谓“鸡鸣听三省”,历来为边塞极冲之地。


  新平堡为明大同镇七十二城堡之一,担当两个重任:一是把守河关,不使蒙古骑兵沿西洋河谷冲进来;二是管理与蒙古通商的马市。


  天镇有十一个城堡,新平堡镇就占了四个,即新平堡、保平堡、桦门堡、平远堡,称为“新平四堡”。新平堡“因军而起,因商而盛”。


守口杏韵


  守口堡段长城位于阳高县境,因据守狭小陡立的山口而得名,古称“雁门口”,明代官办马市之一。守口堡长城依山势而走,古道两侧猴儿山、虎儿山墩台巍峨,雄踞关口。


  春天,守口堡如一幅迷人的画卷。山下果木成林,杏花像是报春的仙子,邀人共赏春色。守口杏韵,已成为大同春天最美的标记。  


  编辑:苏东峰

审核:马   燕


全部评论0

             山西文化旅游网创办于2019年,是山西日报良友文摘报社媒体产业链(报纸、网站、新媒体)中的重要一环。作为山西省首家综合性文化旅游信息网站,山西文化旅游网立足山西、辐射全国、面向世界,全方位围绕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整合政策、市场、景区、游客等关键节点,深入解读山西11市的历史文化和旅游景区,全面快速权威发布旅游、文化、政策、市场主体等方面的信息,全新展现山西文化旅游魅力,全方位彰显山西文化旅游新形象,把山西优秀历史文化和优质旅游资源推向全世界。经过深耕多年,山西文化旅游网不仅成为我省文化旅游行业的主流媒体平台,更成为全国各地网民了解山西、探寻山西的根据地和活地图。

    • 监督电话:
      0351-4282766
    • 业务合作:
      18135385757
    • 联系邮箱:
      240086217@qq.com

    版权所有©山西文化旅游网   ICP :  晋ICP备2021017959号      员工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