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峰山位于大同市西南口泉峪南侧,距市区26公里,面积为61平方公里,主峰摩天峰海拔1714.1米。据《大同县志》(清道光十年版)载:“七峰,曰笔峰、太白峰、剑峰、鳌峰、白云峰、摩天峰、玉女峰。七峰罗列,摩天最高,层峦叠嶂,气势壮观。”
说到七峰山的人文景观,首推玉龙洞。所谓“玉龙洞”是当地人的习惯性叫法,实际是指一组道教宫观建筑。“千尺危桥跨两崖,玉龙飞去殿崔嵬,试教偷眼看沙漠,马上人如一蚁来。” 这是明代洪武年间进士、时任大同府训导王达善,适逢一场大雪后登上七峰山,面对银装素裹、巍峨壮观、犹如巨龙飞舞的七峰山感慨万千,写下了咏玉龙洞的不朽诗句。
公元423年,北魏北天师道创始人寇谦之,胸怀远大志向从嵩山来到北魏都城平城。在未站稳脚跟之前,他曾在七峰山玉龙洞蛰伏潜修等待机缘。寇谦之在自然洞穴的基础上,开隧道、凿石窟、建天梯,将玉龙洞整修一新,并在玉龙洞大讲道经广招门徒,信众倍增、蜚声塞上。经过数年的韬光养晦,在北魏重臣崔浩的举荐下,寇谦之终于戴着“帝王之师”的桂冠走进北魏都城平城。
在七峰山的丈人峰顶有辽代禅房寺塔一座,为六角七级,实心砖石结构,高约20米,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丈人峰下还有一座寺院,名为禅房寺。初创于唐天宝年间,现存前后两院,为窑洞式建筑。塔下丈人峰与七峰山上七座高峰紧紧相连,远望崇山峻岭,群峰突兀,林木葱茏,景色别致。
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正月常遇春和郭英、汤和等将领率精锐之师北上,攻克大同。军队曾在七峰山下的几个村庄驻扎,并留下了许多动人的传说。
作为革命老区,七峰山区在抗日战争时期,也留下了八路军的光辉足迹。1937年9月,八路军宋时轮支队奉命在雁北一带开展游击战,创建革命根据地。他们活动在七峰山区的杨家窑、口泉、秦城、高坨村、红糜沟一带,广泛发动群众,在高坨村建立起七峰山区第一个农村党支部——高坨村党支部。在党组织和宋时轮支队的号召下,山区青年和矿工积极踊跃参军,先后有近千人参加了游击队,同日寇进行大小战斗100多次,歼灭日军2000余人。在极短的时间内,宋支队成功开辟了“右山怀朔” 和“大怀左”抗日游击区。支队也由初来的900余人,发展为2000余人的一支劲旅。至今,七峰山区仍然传颂着宋支队与山区人民鱼水深情、奋力歼敌的佳话。
七峰山脉为东西走向,南坡岩石裸露,天然野生植物一丛连一丛,有一种抗寒耐旱的山蒿,山里人称“卧牛蒿”。北坡植被良好,以虎榛子、绣线菊、朴榆、沙棘、马茹茹等灌木丛为主,茂密的灌木林中穿插有松树、辽东栎、蒙椴树、春榆、山杨、野生山楂树等乔木树种。据相关人士介绍,七峰山的野生植物有几百种,仅具有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的植物就有近百种之多。比如:麻黄、山丹丹、补血草、飞燕草、玉竹、黄精、半夏、柴胡、黄芩、苍术、白头翁、桔根、北沙参、知母、秦艽、远知、甘草、啤酒花等等。七峰山属半干旱性山区生态,野生药材生长缓慢,其根部密度大。据专家讲,其药用成分要比别的地方所产的同类药材高。七峰山不但野生植物繁多,野生动物也不少,例如:獾子、狐狸、鼬类、野山猫、岩花鼠、瞎老、黑线姬鼠、跳鼠、野兔等;飞禽有雕、野鸡、石鸡、半翅鸟、山噪眉、喜雀、灰喜雀、山鸦以及小型山鸟等,它们在不同的季节生动着这座山。
春夏秋季的七峰山是绚丽多彩的,天上飘着洁白的云朵,漫山遍野一派碧绿青翠,草木间山花烂漫,鸟叫虫鸣蜂飞蝶舞,充满无限生机。
冬季雪后,您若登上七峰山,极目远眺,四周连绵的山脉犹如在洁白的天际里静卧着一条条银雕玉塑的飞龙,是领略“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最佳时机。俯瞰脚下的七峰山,一处又一处的断崖壁立千仞,绝壁上顽强生长的崖柏、小叶鼠李、小山榆等小灌木挂满厚厚的积雪,酷似一朵又一朵的白云悬浮。
如今,七峰山的台子山下建成了穿山隧道,山前山后交通更便利了。登上七峰山你会发现,这里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山上草木繁茂,几乎无落脚之处。即便如此,我仍一遍遍以攀登的方式与它亲近。我在矿上待了近50年,记不得有多少次登临七峰山,这座山已经深深扎根在我心里。
文字:任学良
编辑:苏东峰
审核:马 燕
版权所有©山西文化旅游网 ICP : 晋ICP备2021017959号 员工查询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