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展示 > 介休绵山

介休绵山

发布日期:2019-07-18 16:00 文章来源:山西省人民政府网


1.jpg

3.jpg


        从太原南行一百二十六公里到介休市,介休东南十七公里就是绵山。春秋时晋国介子推携母隐居被焚在山上,所以绵山又名介山,绵山毗邻古城平遥,又与灵石王家大院近在咫尺。


  绵山跨介休、灵石、沁源三市县地界,最高海拔二千五百六十米,是太岳山的一条支脉。有人说绵山“无峰不奇,无水不秀,无洞不幽,无道不险",这大概不是夸大。这里山光水色、文物胜迹、革命遗址集于一山,可说是步步有景、景景有典。

  

  绵山有大小天然岩洞百余个,最大的一个叫抱腹岩:山势如两手抱腹,形成一个六十米、长约一百五十米、深约五十米的巨形岩洞,二百余间殿宇禅房已抑“腹内",再抱万余游人也不显得拥挤。晚间,头上幽深的穹顶一片,洞檐外繁星满天,钟声鼓声悠扬,松声水声盈耳。临风伫立,似已离尘俗遥远。明末清初的大学者傅山游历到这里,曾有一副联语赞叹"阅名山多矣,无如此石凌空,生成的一片袈裟,十方圆盖;瞻佛象巍然,自有真神出现,修炼来三花聚顶,五气朝元。”天下名碑《大唐汾州抱腹寺碑》就在这里。

  

  绵山的寺观,或高耸于峰巅,或镶嵌于绝壁。东汉古刹铁瓦寺、三国曹魏抱腹寺、北魏鸾公岩和唐代回銮寺,以及建筑面积三万多平方米的全国最大的高观建筑群——大罗宫等等,殿宇巍峨,造像生动。寺观中还有大量宋代以及元、明、清时的碑刻雕塑。


  绵山的另一奇观是崖壁上的蜂房泉。在一处高百米多、宽约三十米的绝壁上,长着数十对大小不一的石乳,石乳上长满碧绿的苔藓,每逢春夏,上面还会开着一些紫色的小花,随风摇曳。石乳常年滴水,如珍珠断线,或急或缓,无论干旱雨涝,从不断流。据说石乳五百年才生出一对,且都是成双孪生。


  这里还有堪称全国柏树之冠的"秦柏",以及形态各异的"虎柏""龙柏" "鹿柏""象柏"。榛柏已有二千多年历史,株高十六米,主干周长十一点八米,比周长十米的黄帝陵古柏还粗壮。


  放眼绵山,层峦叠嶂,到处是一片醉人的绿,这在北方雄浑的大山中似不多见。水涛沟长十余里,沟里泉水淙淙,蜿蜒流向山外,这就是郦道元《水经注》中所说的“石桐水”。逆水而上,可见几十处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瀑布,汇流于石桐水中;流出沟时已汪洋恣肆,倾注于绵山的深谷之中。水涛沟里林木蓊郁,那绿色是透明的,一如早春树木抽枝发条时的新绿。绿色使绵山雄奇中透出秀丽。


  绵山似乎有一种包容天地吞吐万物的大气.佛、道、儒三教文化在这里兼容并存。绵山的灵魂还是介子推的傲骨高风。介子推曾随晋公子重耳流亡十九年,历尽困厄艰辛,曾割股以啖重耳。重耳后来回晋复国,论功行赏,诸臣邀功争禄,介子推耻与为伍,就背了母亲到绵山隐居。晋文公到绵山找不到他,听取狐偃、赵衰的主意,放火烧山,迫介子推出来。介子推不肯出山,母子合抱一棵柳树,被火烧死。百姓敬仰介子推高风义节,每到介子推被烧死那天,禁火三日,以寒食寄托彻思,于是清明前三日就叫寒食节。屈原在《九章》中曾写道:“介子忠而立枯兮,报大德之优游。思久故之亲身兮,因缟素而哭之。”绵山上的许多景点,都和介子推有关。


  过抱腹岩,从栖贤谷攀登十余加天梯,过一线天,经仙人石、超凡洞、壁上园、蝴蝶窝、龟象石,就到了哀号坡。传说晋文公得知介子推母子被烧死,面对枯木青烟,触景伤情,命随从将一块烧剩的木头做成木屐,穿在脚上顿足哀号:“足下,足下!”随从人等也一片哀号,响彻林野。这里就成了哀号坡,相传对朋友尊称“足下”也由此而来。过了哀号坡,又经足下亭、思烟台、寒食诗碑就到了介公祠。介公祠内有介子推母子塑像,偏殿墙上有介子推生平的精美壁画和历代名人题咏介子推的诗词。从介公祠出来就上了柏树岭,岭口有两株一大一小并生的柏树,人们说这是象征介子与介母的“母子柏”。柏树岭之巅便是介公墓。


  介公墓为椭圆形山丘,削平的一面嵌一墓碑,旁有元、明、清历代石碑数通。墓前两侧有方形石柱数根,掩映在苍松翠柏之间。肃立墓前,缅怀二千六百多年前这位忧国忧民、功不言禄、义节高亮的先贤,顿觉有一股大气沉蕴于胸。


  介子推的风骨精神感天动地,也感动了绵山脚下一个农民,致富之后,他要为绵山的开发尽力。


  绵山屡遭兵燹,大部分建筑毁于日本侵略者之后。于是从山下修一条盘山公路,直达绵山腹地,将许多重要景点联接起来;在抱腹岩内重修介公祠,上下介公墓的天梯和千余石级也已筑以;还在原址将毁了的庙宇殿堂按原样修复。


  绵山人文精神博大,自然景观雄奇,给予人的不仅仅是赏心悦目。从绵山回来,身上披一层绿,胸间荡一腔正气。去看绵山吧!


焦祖尧/文


全部评论0

    关于我们

             山西文化旅游网创办于2019年,是良友文摘报社媒体产业链(报纸、网站、新媒体)中的重要一环。作为山西省首家综合性文化旅游信息网站,山西文化旅游网立足山西、辐射全国、面向世界,全方位围绕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整合政策、市场、景区、游客等关键节点,深入解读山西11市的历史文化和旅游景区,全面快速权威发布旅游、文化、政策、市场主体等方面的信息,全新展现山西文化旅游魅力,全方位彰显山西文化旅游新形象,把山西优秀历史文化和优质旅游资源推向全世界。经过深耕多年,山西文化旅游网不仅成为我省文化旅游行业的主流媒体平台,更成为全国各地网民了解山西、探寻山西的根据地和活地图。

    • 监督电话:
      0351-4282766
    • 业务合作:
      18135385757
    • 联系邮箱:
      240086217@qq.com

    版权所有©山西文化旅游网   ICP :  晋ICP备2021017959号
    员工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