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展示 > 金灯寺石窟:中州蓬莱 晋豫奇观

金灯寺石窟:中州蓬莱 晋豫奇观

发布日期:2019-07-15 14:53 文章来源:三晋都市报


1.jpg

金灯寺浮雕


2.jpg

金灯寺内石刻


3.jpg

金灯寺千佛塔


4.jpg

塔身佛像浮雕


5.jpg

金灯寺



  “矗突危峰倚碧空,何年肇建梵王宫。时辟宝地鸣清磬,口见秀云绕翠松。灿烂金灯光佛座,玄微石洞显神功。登临殊觉非凡世,疑人蓬莱境界中。”明代诗人申锐曾作一首《梵宇神勘》,再现了金灯寺石窟的奇观。


  金灯寺石窟,原名宝岩寺,据康熙年间的《平顺县志》记载,寺庙创建于北齐,到元代泰定年间改称金灯寺,兴盛于明代。寺庙坐落在山西长治平顺县玉峡关乡背泉村东的林滤山巅,海拔1700米处的一天然石凹里。金灯寺北依陡崖,南临深谷,远离尘嚣,且长年被山间弥漫的流岚笼罩,时隐时现如在仙境,因而素有“中州之蓬莱,晋豫之奇观”的美称。


  由于北依陡崖,南临深谷,为山势所限,石窟雕凿于寺院后面的岩壁上,俯临万丈悬崖,依壁呈条状开凿。石窟和建筑坐北朝南,依崖布列,有上党“悬空寺”之称。石窟的形制为中间辟门,左右辟窗,方形檐柱上施额枋,上承斗拱与屋檐,显示出一种原始的自然美,古老凝重、简朴粗犷。


  金灯寺现存34间殿堂构成的东西七进院。前道后佛。就崖开凿石窟25个,依崖雕造石佛万余尊,其中18个石窟尚存有佛像200多尊。遗存洞窟14个,佛龛37个,摩崖造像500余尊。寺内保存历代碑、碣20余通。金灯寺石窟中的佛、菩萨、金刚、天王、罗汉以及佛教故事中的人物造像,形体秀美,装饰富丽,承唐、宋塑像圆润之遗风。窟内雕像高3.1~0.3米,浮雕像高20~15厘米。


  第一进院北侧第一窟,是一个仿木结构三间殿堂式洞窟,依山而凿,窟内雕塑着三大士,左右为八大菩萨和二金刚,周围墙壁上雕满了小佛像,造型手法为明清风格。


  第二进院北壁第二、三、四窟外观皆为仿木结构三间殿堂式洞窟,只是规模稍小,造像除第三窟神像装束外,其余皆为一佛二弟子,窟内藻井同第一窟。


  第三进院落全为木构殿堂,无窟龛造像。正殿五间,坐北面南,匾额书“延寿之殿”四字,左右为二层楼阁。原奉观音、地藏二菩萨,如今塑像已不存在。


金灯寺水陆殿


  金灯寺的中心区是第四进院落第五窟的水陆殿,整个金灯寺的石窟中,水陆殿是最有特色,也是最大的佛殿,面积约125平方米。水陆殿开凿年代从明弘治十七年(1504年)起,至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止,历时60余年。关于水陆殿的名称,清顺治五年《重修水陆殿及库楼庑记》载曰:“盖周围之坦金如坻,是陆也;中央之潭影澄清,是水也。乃自水而观之,小桥卧乎波心,巨柱擎乎绝顶,是水中有陆也;自陆而观,则宝龛之影倒沉,万佛之影下映,是陆中皆水也。帆不涨于渡口,人尽行乎镜中,水耶,陆耶,不一,而

二,二而一耶。”


  水陆殿是仿木结构的三间殿堂,殿内明间扇面墙就原岩体凿成,释迦牟尼结伽趺坐于正前方高高的莲台上,左文殊右普贤,流露出大彻大悟的智慧。令人称奇的是,大殿上凿平顶,下方居然还有一方晶莹的池沼,清澈见底。泉水从西北石隙中涌出注入水池,静静地滋润着这千年古寺,泉水不盈不涸,水位旱涝如一,如此妙境,实属罕见。沼上凿有“田”字石堤桥,香客和游人可沿堤桥绕窟观赏佛殿,妙不可言。在这个水陆殿中,由陆观水,由水观陆,妙不可言。


  大殿墙壁上有泉水渗出,殿堂内壁几乎全部被各种规格雕刻的佛像、力士、罗汉等布满。在释迦牟尼背面,有倒坐三大士像,扇面墙后亦并坐三佛。三大士像倒坐着,似乎在认真地修炼。四周墙面上满是浮雕壁画,画面中佛祖在向弟子们讲经,天王、菩萨、罗汉等各驻其位,由于布局灵活,殿内佛像多而不乱。


  大殿前槽为八角形金柱两根,宝装莲瓣柱础,柱身正面雕龙形图案,其他几面雕花卉。窟顶有精美的佛龛和主形藻井,藻井四周雕造佛像。在上部周围亦雕佛、菩萨、罗汉等像。左右壁上部各有佛龛9个,内雕十八罗汉,造型各异,形神兼备。左、右、后三面墙壁下方有90幅浮雕壁画,颇为美观齐整,好似一本精美的立体连环画。殿内东、西、后墙壁上,雕有水陆道场图79幅,水陆图刻工精 致,画面有帝释天、大梵天、鬼子母、四天王、十六明王、帝君王公、后妃宫女、文武贤臣等。诸家众神,济济一堂,美轮美奂,集儒、道、释的仙佛众神于一堂,汇民间三教信仰于一体,反映了宗教历史上水陆道场盛行时的场面,在全国石窟中堪称稀有。


  除水陆殿外,寺院内还有关帝殿、钟鼓楼、丈八佛殿、延寿殿、聚仙楼等木构建筑20余间,明、清碑碣40余通。殿外悬崖上如蜂窝般密布摩崖造像和小型石窟,或是袒腹大笑的弥勒佛,或是慈眉善目的观音菩萨,或是威武庄重的泰门神,均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窟的外檐就山崖凿作,建成殿堂,中心辟门,方形檐柱上横施额枋,布局错落有致。另外,在金灯寺的其他几个殿堂中,还保存有或木雕或泥塑的泰山神、关公像等众多道教神像。


芋禅师与金灯寺千佛塔


  金灯寺外北行约百米,便是金灯寺塔林,旧时寺内和尚们圆寂后多安葬于此,大大小小的舍利塔共计46座,有方形、六角形、圆形、覆钵式、亭阁式等各种塔型。舍利塔中最大的是千佛塔。这座千佛塔为青石雕造,通高10.3米,塔身呈平面六边形七层,高8.8米,檐部平缓,翼角微翘,塔身雕刻着神态各异的佛像达一千多尊,美轮美奂。塔基方形高1.5米,基座下中心拱券式空心塔室,内方2.25米,南向辟石板门,门框两侧刻有“坐莲从西至,拽虎自东来”的楹联。


  相传,塔室内保存有创寺僧人芋禅师包骨坐虎像,后毁于战乱。芋禅师又名静真禅师,是北齐高僧,彰德府(今河南安阳)曹马村人,最初出家于山西兴国寺为僧,拜名师清果为徒,后到悬山寺修身养性,然后云游四方,夜眠虎穴,以虎为伴,最后落脚宝岩寺,是金灯寺的开山鼻祖。


金灯寺的爱情传说


  传说在元朝末年,天庭上住着一对白鸽仙子,姐妹俩深受玉帝宠爱,可是不知是谁心生嫉妒,向玉帝进了谗言,玉帝一怒之下竟然将两位白鸽仙子贬降凡间。倒是太上老君心如明镜,知道她俩委屈,便送给姐妹二人一对金灯贲簪,希望她们潜心修炼,早返天宫。姐妹二人含冤受屈来到人间,选中了一块草木青翠、山清水秀的地方居住生活,虽不如在天庭那样无忧无虑,却也清闲自在。一日,白鸽姐妹俩在宝岩寺烧香敬佛时,当地刘财主的儿子刘黑垂涎二人美色,欲将二人抢回家中,幸好被正在砍柴的穷小伙史郎救下。姐妹俩感激史郎的义举,于是白鸽姐姐在寺前作证,将妹妹许配给史郎,并把自己的金灯贲簪送给他留作纪念。


  寒来暑往,日复一日,好日子没过多久,不料刘黑又找上门来。他打昏史郎,抢走了鸽妹,还打死了史郎和鸽妹的儿子。史郎痛心疾首,养好伤后便去找刘黑报仇,到了刘宅却没见到鸽妹,以为鸽妹已经遇害,一怒之下杀了刘黑并放火烧了刘宅。家破人亡的史郎登时心如死灰,于是决意远离红尘俗世,入了宝岩寺落发为僧。原来,混乱中鸽妹逃回家中,只见姐姐送给史郎的金灯贲簪被扔在了地上,愕然一怔,担心史郎出事,只得去找白鸽姐姐商量对策。为了寻找史郎的下落,姐妹二人变成白鸽终日寻找,十年之后才终于找到了史郎,但史郎已听不出鸽妹的声音。从此,痴情的鸽妹每晚都要到宝岩寺看史郎诵经,一到晚上,白鸽仙子身上洁白的羽毛,再加上一支闪闪发亮的金灯贲簪,将宝岩寺照得宛如白昼,宝岩寺便被改称为“金灯寺”。


  据当地人说,凡是真心诚意想与对方白头到老的年轻情侣在这里过夜,都能看到该寺夜明如白昼的景象。


  金灯寺石窟是中国石窟建筑史上年代明确的最后一个石窟群,其规模宏大,雕造精美,被誉为中国石窟造像尾声中的巅峰之作。2006年5月25日,金灯寺石窟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部评论0

    关于我们

             山西文化旅游网创办于2019年,是良友文摘报社媒体产业链(报纸、网站、新媒体)中的重要一环。作为山西省首家综合性文化旅游信息网站,山西文化旅游网立足山西、辐射全国、面向世界,全方位围绕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整合政策、市场、景区、游客等关键节点,深入解读山西11市的历史文化和旅游景区,全面快速权威发布旅游、文化、政策、市场主体等方面的信息,全新展现山西文化旅游魅力,全方位彰显山西文化旅游新形象,把山西优秀历史文化和优质旅游资源推向全世界。经过深耕多年,山西文化旅游网不仅成为我省文化旅游行业的主流媒体平台,更成为全国各地网民了解山西、探寻山西的根据地和活地图。

    • 监督电话:
      0351-4282766
    • 业务合作:
      18135385757
    • 联系邮箱:
      240086217@qq.com

    版权所有©山西文化旅游网   ICP :  晋ICP备2021017959号
    员工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