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脍炙人口的诗句,勾画出了滔滔黄河奔流的壮观景象,仿佛让人置身黄河两岸,看到了黄河奔腾不息的画面。然而,最能体现这一景象奇观的还是壶口瀑布,它才是黄河魅力的精华所在。
壶口瀑布位于山西省临汾市吉县西南,地处九曲黄河中游,与陕西宜川县相邻。瀑布两岸石壁峭立,河口收束,狭如壶口,故得名。明代诗人陈维藩在其《壶口秋风》中有云∶"秋风卷起千层浪,晚日迎来万丈红。"这是对壶口瀑布的真实写照。
壶口瀑布号称"黄色奇观",当滔滔黄河水流经吉县龙王山附近时,宽度由300米骤然缩至30米,飞流直下,那情形仿佛从壶口注水,流速加快,水雾腾空,猛击峭壁,大有排山倒海之势,声势浩大,令人震撼。
壶口瀑市准确地说是个瀑布群,形似马蹄状,主瀑布宽40米,落差30多米,水流下落,激起万丈水花,雾气升腾,撼天动地;河水急湍如同壶内旋涡,巨大的浪涛跌落谷底,激起团团烟云,朦朦胧胧,景色分外壮观,此等奇观不得不让人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它继承了黄河浩浩荡荡、汹涌澎湃的气势,同时也形象地传达了中华民族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意志,是黄河上最为璀璨的明珠。在这里,你能见识到怒龙咆哮、飞天入地的最大威力;在这里,你能从完美的落差窥见"天上来"的黄河水;在这里,你会被彻底震撼,从目之所及到精神世界。
从"壶口"这个巧妙的地形诞生,就注定了壶口瀑布的不凡。大自然既然已经赐予它高贵的出身,自然不会怠慢对它的雕琢,因此壶口瀑布包罗万象,个中景色无与伦比。
在壶口瀑布下游5000 米处右侧的黄河谷底河床中,屹立着两块梭形巨石,任凭巨浪拍击,依然纹丝不动,好像两个守护山神,保佑一方平安,这两座巨石就是在古代被称为"九河之蹬"的孟门山。河水至此分成两路,从巨石两侧穿过后又再度合二为一,传说大禹治水时,这两块巨石曾是一座山,但因阻塞河道被大禹劈成两半,这才疏通了河道。"南接龙门千古气,北牵壶口一丝天",从这里不难看出,孟门山的地位可以和壶口、龙门相提并论,组成所谓的黄河三绝。此外,孟门的月色也非常美,古人曾赞美"山随波影动,月照浪花浮",因此才有了"孟门夜月"这壶口十大美景之一。
如果说壶口瀑布的形成是一大奇观,那其中的“旱地行船”和“水底冒烟”更是奇景。所谓“旱地行船”,便是上游船只到达此处时必须离水登陆,要么人抬,要么车运,待绕过壶口后再继续乘船。原因无他,壶口瀑布落差大,水流湍急,这给行船带来很大的困难。至于“水底冒烟”,不能单从字面理解,此处的"烟"不是真正的烟,而是因水雾密集到极致从水底升腾而起形成的,远处看去就像“冒烟”。这一景象的清晰程度与季节和水量有关,往往在春秋两季、气温不高、水量恰到好处时,是观看“水底冒烟”的最佳时机。
从壶口到孟门大约 5000米,中间的这段峡谷约400米宽,黄河水流在峡谷底部下切形成一条30-50米宽、10-20米深的水槽。黄河水流从壶口倾泻而下,然后以每秒数千立方米的巨大流量归于此槽。传说它为龙身穿凿,故得名“十里龙槽”,也称“十里龙壕”。
单单看景色,壶口瀑布千变万化,美不胜收。但是,什么时间看什么景色还是很有讲究的。冬天时,最值得一看的便是"冰峰倒挂"。寒冷的冬天,龙槽冰封,两岸溢流形成的水柱也冻结成形态不同的冰凌,如同大小不一的冰峰倒挂在悬崖上,阳光折射后更映衬出道道彩虹,晶莹冰峰折射出七彩祥光,流光溢彩,绚丽无比。
此外,这里还有清代长城、圪针滩古渡、盈门山石刻、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衣锦村"和"姑父庙"、鲤鱼跳龙门等人文景观。
黄河在秦晋大峡谷中奔腾,波涛汹涌,狂涛怒吼,隆隆的水流声震撼着人们的心灵。当代诗人陈运和夸赞黄河"为五千年文明史领唱,音符始终不变,气势震撼神州";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的《保卫黄河》中唱道∶"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这些诗歌正是对华夏精神最真实的描述。
如果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魂,那壶口瀑布便是黄河的魂,是在复杂中升华出的精粹,值得我们崇敬和赞美。
版权所有©山西文化旅游网 ICP : 晋ICP备2021017959号
员工查询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