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华严寺始建于辽重熙七年(1038),依据佛教经典《华严经》取“慈悲之华,必结庄严之果”的大乘教义而命名,寺内曾供奉诸帝石像、铜像,其不仅是辽皇室的祖庙,也是辽金时期佛教的重要寺庙之一。其内除精美的壁画、雕塑外,还有一尊号称“东方维纳斯”的合掌露齿菩萨,形象生动,堪称神品。
寺庙曾于辽金时期经兵火战乱损毁,明宣德、景泰年间大规模重修扩建、补塑佛像。明中叶以后分上下两寺,各开山门,自成格局。与常见的中国汉族寺院坐北朝南的格局不同,辽代契丹族“信鬼拜日,以东为上。其大会聚视国事,皆以东向为尊,四门楼屋,皆东向”,因此华严寺坐西向东,早晨去拍摄,光线、角度最美。
寺内建筑依东西轴线布局,上寺以大雄宝殿为中心,分为两院,有山门、过殿、观音阁、地藏阁及两厢廊庑;下寺以薄伽教藏殿为中心,有辽代塑像、石经幢、楼阁式藏经橱和天宫楼阁等。除两座主殿为辽金建筑外,余皆清代重建。1961年,华严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3年,上下寺又合为一寺。
大雄宝殿的正面佛坛上端坐着5尊遍体金色的大佛,意为教化大千世界的东西南北中各个方位的民众。五方佛中间3尊为明代木塑,为宣德年间了然禅师四方化缘,历时2年,雕造于北京,后运回大同,安置殿内。以后又一住持化缘补塑了另两尊泥塑佛像,共为五方佛。殿内四壁有清光绪年间绘制的壁画21幅,有两山间场面宏大的“七处九会”说法图、有释迦牟尼“八相成道”图、有“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等,壁画面积之大,在山西仅次于芮城的永乐宫。
下华严寺坐落于上寺的东南侧,俗称下寺。薄伽教藏殿自辽代中叶以来,就是华严寺的藏经殿。薄伽为薄伽梵之略,又作婆伽婆,梵语,译为“世尊”,是佛的十个名号之一;教藏,指佛教的经典。殿内四壁排列重楼式雕木藏经阁38间,后殿正中间有一天宫楼阁,两侧以拱桥相连。壁藏分上下两层,上层为佛龛,下层为藏经的经橱。整个壁藏和天宫阁是一组辽代建筑模式,是国内唯一规模宏大的壁藏制作,也被著名的建筑学家梁思成称为“海内孤品”。现在华严寺门前的天宫广场阁就是以此为蓝本建造的。
殿内的另一艺术精品是保存完整的31尊辽代塑像,这些菩萨或盘跏趺座、或肃然站立;或合什、或拈花,神态形象各异,既有唐代的丰满圆润,又有宋代的凡尘生活,他们是人间的“神化”,有着万般情愫,也能洒脱超然。
其中上体微裸,身体自然地斜立着,侧脸冥思时,双手合十嘤笑,婉丽动人的雕像,就是闻名的“合掌露齿菩萨”。传说雕像的原型是雕塑老工匠的独生女儿,她经常女扮男装到工地帮父亲干活,一日被工头发现后跳进铸香炉的铁水中身亡。但她飞身跃跳前的回眸一笑成了经典,被工匠们记下来凝固成千年的记忆。
2008年,大同市启动名城复兴工程,投巨资对华严寺进行了大规模整修,恢复了辽金时期大华严寺的鼎盛格局。寺外华严广场按金代的华严寺规模修建了仿古建筑群,参照薄伽殿藏的天宫阁原型修建了天宫阁,取材于1992年阳高县出土的“陶连枝灯”喷泉,广场南北面各立了九个纤娆优美的仕女灯。
寺内新修了普光明殿、药师殿、弥陀殿等,普光明殿为重檐歇山顶前接抱厦,仿造于河北正定隆兴寺的摩尼殿,是北宋时期的风格,有一种繁华落尽般的优雅,在众多辽金建筑里,像一个雍容华贵的妇人,翩翩然行走在一群清瘦的士大夫中间。
版权所有©山西文化旅游网 ICP : 晋ICP备2021017959号
员工查询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