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彩虹,不一定非要去保德。
但在保德看彩虹,却有着不一样的美。
夏至刚过,我跟随一个团队前往忻州保德。这是我第一次去保德,在此之前,我只知道它是山西西北部靠近黄河的一个小县城。
途中,有朋友向我介绍,说保德秦时属太原,汉时属雁门郡,唐时属岚州,宋时属河东道,元时属太原道,明时属山西冀宁道,清时属太原。在朋友的介绍中,我的脑海中渐渐勾勒出保德的轮廓,它位于吕梁山北段西坡,黄土高原东部边缘,晋陕峡谷北中段,与陕西的府谷县隔河相望。
去保德比我想象的要方便许多,下了高速公路,便是宽阔的迎宾大道,树木挺拔、鲜花摇曳,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这和我想象的保德,完全不一样。
我的想象,缘于老一辈人的讲述。
在山西,提及保德,无论是晋南人,还是晋中人,老一辈们绘声绘色描述最多的,莫过于保德人走西口的历史。
自古以来,保德特殊的地理位置造成了这里土地贫瘠,灾害频出。光绪三年,山西连续大旱三年,至光绪五年,许多地方不见寸雨。保德也一样,本就是黄沙土质的田野,被严重的干旱包围,庄稼颗粒无收,人们遭遇饥饿。迫于生计,当地不少百姓背井离乡走西口,他们过黄河后一路跋涉,或到内蒙古的鄂尔多斯,或到离家更远的包头等地寻找出路。
一曲“河曲保德州,十年九不收。男人走口外,女人挖苦菜”,唱出了当时保德人的生活现状。当然,走西口的保德人所承受的不仅仅是与亲人离别的痛苦,更有路途上的艰辛。据说,这些保德人用扁担挑着铺盖和干粮,在去往鄂尔多斯或包头的路上,一般需要步行五六天。饥饿也时时困扰着他们,这些百姓从保德出发时,所带的干粮,仅有一点小米和糠炒面。
就这样,走西口的保德人一路走,一路打听,一路寻找落脚的地方,然后在那里或种粮、或打工,维持家中生计。
正当我想得出神,窗外的天空中飘来一团云彩,把洒向大地的明媚阳光,分割成缕缕金线。此时,汽车驶入路边一个叫故城的村庄。我们准备在那里稍作停留。
故城村是保德县所辖的290多个村庄之一,与当地许多村子一样,故城村也有着一串串故事,比如,东汉义士荀巨伯在这里“以德退敌”、西汉汉文帝从这里接母回京、明代五省总督陈奇瑜告老还乡后在这里凿石建起古钓鱼台……
车刚进村子,天空飘起细雨。
我们一行人下车,迎面便被干净整洁的石板路、错落有致的农家小院以及形态各异的大树吸引。在向导的带领下,我们一会儿穿过木制牌楼,一会儿走进关帝庙,一会儿途经娘娘庙,一会儿来到戏台前,一会儿又走进瓜果飘香的农田果园。
大家一边走一边兴致勃勃地向村干部了解村子历史,扑面而来的翠绿让我们赏心悦目。
这翠绿,让我们有些措手不及。细细远眺,原来,这翠,是保德四周山脉的颜色;这绿,是流经保德黄河的颜色。
保德,什么时候拥有了青山绿水?
村干部爽朗地一笑,说这变化,从十几年前就开始了。
在故城村,观赏高山与黄河的最佳位置,除了高远楼,就属魁星阁了,这座建于清代的建筑,历经风雨,依旧牢固地矗立在那里。它曾目睹过这片土地过去的苦难,也见证着这片土地如今的丰饶。
我们一行人欣然来到魁星阁,登高望远。此刻,苍穹之下,翠绿之中,保德县城就像一道美丽的彩虹,缀在青山绿水中,同行者无不连连赞叹。而恰在此时,天公也似乎赶来作美,挥了挥手中的笔,将一道巨大的彩虹挂在了保德的上空。一时间,耸立的高山、滔滔的黄河、碧绿的田野、美丽的县城,形成了一幅更加壮阔而迷人的江山美景图。
有村民路过,他们竟然说:这没啥,我们天天都能看到。抬头望,空中的彩虹渐渐消失,而大地上的那道彩虹,依旧鲜艳。那是保德人用勤劳、勇敢和智慧绘就的。
看彩虹,不一定非要去保德。
但在保德看彩虹,却有着不一样的美。
文字:林小静
编辑:苏东峰
审核:马 燕
版权所有©山西文化旅游网 ICP : 晋ICP备2021017959号
员工查询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