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问我,大美吕梁有什么山值得去?我想,临县丛罗峪真武山当之无愧。
临县的丛罗峪村坐落于晋陕两省交界的黄河之滨,东连武当山,距碛口古镇25公里,一座小山虎踞龙盘于村口,叫做真武山,山上供奉北方之神真武大帝。真武山海拔800多米,不算太高,但名气很大,每年的三月初三真武大帝神诞之日,这里香客如织,盛况空前。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果真如此吗?我充满期待。
车穿梭在蜿蜒的山路上,我看着窗外的风景,突然就共情到了杨万里的那句“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脑海中开始思索着两个问题,为什么北方到处都有真武庙?丛罗峪真武观有着怎样的前世今生?
车停靠在观音庙前,一下来就看见“陟步桥”上一条高耸的石阶犹如天梯直插云端,我瞬间就有种登临仙境的感觉。据真武山正殿碑记:真武观始建于明永乐年间,规模宏大,距今约600余年历史,建国初期,由于历史原因被拆毁。1982年,被临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24年1月被确定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登上眼神庙观景亭向前望去,可以清晰地看到丛罗峪位于青凉寺河与黄河交汇的冲积扇上,远处山峦起伏,群山连绵,蕴藏着雄浑、巍然的磅礴大气,一条青凉寺河绕于山脚。如果说真武山的沟塬谷壑是一双粗壮有力,青筋凸起的铮铮汉子的手,那山中的川流就是一位温婉柔和女子的手“纤纤软玉削春葱,长在香罗翠袖中”,它们十指紧扣,心手相贴。
拾级而上,是一段新修的石阶,两边新砌的栏杆顶形态迥异,205块石板浮雕各不相同,一步一景,人移景变。穿过“扶正驱邪”的灵官殿,是一段水平路,最初40米极为险要,顶宽仅约6米,东侧是陡坡,西侧则是深渊。西侧的山麓被奔流而下的青凉寺河撞击并吞噬,形成了“崖阴照”的笔立高崖,站在崖顶,行人屏声静气,快速通过。河流在此转了个弯,造就了丛罗峪水蚀浮雕的风景奇观,人称神道。站在山底向上看,那些浮雕或如龟蛇脸凝望远方,或如长蛇盘旋于壁,或如犀牛望月,你会在震撼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同时,也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
水平路的后60米,路变得宽阔,终于看到栉风沐雨600年的古阶,慢慢踏上百年石阶,让脚印与古人重叠,轻轻触摸磨痕斑斑的石阶,感受残缺背后的岁月包浆,侧耳倾听山与水的千年碰撞、千年和解,这难道不是道家追求的阴阳平衡吗?
来到山门,一款大匾“真武观”三个大字,遒劲有力,金光闪闪,门下镶有楹联一副“院内有尘清风扫,山门无锁白云封”,门前两尊石狮子把持护佑。踏进正殿院内,只见红墙碧瓦,气势恢弘,正殿歇山顶重檐,呈双翼腾飞状,殿内供奉真武大帝,东殿供奉五祖七真,前面是二层钟鼓楼。正殿院内松柏交错,郁郁葱葱,香雾缭绕,钟鼓悠扬。
一阵风吹过,钟楼檐角的风铃随风摇曳,摇响了三月三庙会遥远的记忆,许多画面变得清晰起来。“那时人流像潮水般地从四面八方涌来,镇上云集了秦晋两省十多个县的数万人,街道上自不必言,连同小巷里也挤得水泄不通。货摊一个挨着一个,商品琳琅满目。正式会期三天,但提前五六天人们就忙碌起来,撑棚搭帐,杀猪宰羊,打烧饼的擀面槌在杏木板上敲得满街响。会上必请最好的戏班,有时要请两班同时唱,一天三开台,红黑生旦,尽显风采。爱看戏的山民们,从家里带着小板凳,提前占了最佳位置,要耐心等上一两个小时。开了戏就像呆子一样,一动不动待上两三个小时。”我似乎听见了戏台前,唱戏声、货郎的吆喝声、孩子的打闹声此起彼伏。“赶会期间,别说是丛罗峪本村,就是丛罗峪周围十来八里的村子内,也住满了前来赶会的朋友拜识和姑舅两姨等亲戚朋友”。
走出三清殿,来到戏台前的小广场,驻足远眺,整个丛罗峪村尽收眼底,三月三的庙会庆典就在这里举行。庙会一开八方来拜,敬神上香祈愿还家,围绕庙和所祭之神,人们开展了一系列的庆典活动。这天中午,凡是上山的香客都可以吃到免费的神饭。金黄的枣糕,用当地种植的黄米面一层枣一层面蒸制而成,黄里透红,口感细腻,让人忍不住咽口水。汇聚了粉条、豆角、海带等多种食材的特色烩菜也在师傅们的吆喝中滚烫出锅。枣糕寓意节节高升,烩菜则包含了对一年四季的美好祝愿,取一个大瓷碗,盛半碗特色烩菜,就着热腾腾的枣糕,或坐或站,就着山风,人们便四散开吃。在黄河之边高山之巅,相信这样的吃法绝无仅有。
山上大戏高唱,山下同样热闹非凡,熙熙攘攘的人们穿梭于大小街道,采买生活所需的一应物品。特色美食一字排开,色泽金黄、外形独特的锄饼子,清香诱人、甘甜糯滑的青塘粽子,酸中带甜、外焦内绵的小米糊煎,还有营养丰富、质地精细的卤水豆腐,以及享誉全国的临县红枣、辣油碗团。整个街道瞬间变成了一个硕大的露天商场,这一天可以说既是庙会同时又是集会,构成了当地特色的民风民俗。现在,庙会不单单是用来祈求风调雨顺、百姓安康,更是宣传家乡发展旅游的重要途径,传统文化也将远播他乡。
一路上,每隔一段就有一处平台,我们走走停停,不时回望走过的路,回望古老又充满活力的真武观,它不同于别的建筑的地方,就在于民间自建,而且从改革开放以后年年修,代代修,不断注入新的血液,它不单单是一座建筑,更是历史、文化等层层累聚,那些古老的石阶不是看死了六百年的标本,而是看活了六百年的生命,六百年始终活着,血脉畅通呼吸均匀,这是一种何等壮阔的生命!
来到文昌阁,这是全观的最高建筑,基地建方16米,总高24米,第一层为砖体四门洞,寓意和平安定、文运昌盛。站在阁顶,极目远眺,只见黄河之水在阳光的映照下,闪烁着金色的光芒,仿佛金色的丝带,将大地串联起来。又犹如母亲张开的双臂,将丛罗峪轻轻拥入怀中。内心突然有一种“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安宁,世界不再喧嚣,比血管更古老的河流流淌在比国家更古老的土地上,过客来来往往,相视一笑,万物有灵。
回头看见同行的小白在以手作尺,闭着一只眼在比划着,我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前方有啥呢?”他说,“你把建筑的中轴线连起来,看看像什么?”我沿着他指的方向左瞄右瞅,“像不像一条龙,一条向西北探头痛饮黄河水的龙,观景亭是它的龙爪,整个建筑群沿中轴线依次排列,层层延展”,小白兴奋地讲着,他是搞历史建筑保护和传承工作的,现在的他正陶醉在古建筑研究里,我从他的眼神里看到了一条腾飞的巨龙。小穆是民俗专业的研究生,这会她根本顾不上搭理人,忙着记录口头传承的民俗。喜欢研究古村落的小张,抱着文昌阁的通天柱和榆木窗户,边摩挲边观察,生怕漏掉一个花纹。爱摄影的老王举着相机上蹿下跳,寻找最佳的光影角度,开心得像个大男孩。我呢这次也拍了大量的石雕照,准备送给中阳剪纸的朋友,我觉得里面可以提取大量的剪纸素材。
我们就像焦距不同的相机,对着同一个事物拍摄,各自选择着自己需要的长短焦距,向层次丰富的真武山汲取自己需要的养分。我看风景,同时也看我自己,在出世和入世之间游走。
《国际环境健康研究杂志》的论文里提出了一个“公园20分钟效应”,研究人员发现每天在户外呆上一小段时间,就能让人更快乐,即使不做运动,只是到大自然中去呆上20分钟,都能让你恢复到很好的状态。这不是空穴来风,这项研究的主导者是一位教授,他组织了上百名成年人去参观公园,调研他们前后不同的反应,最后显示,即便没做任何运动,平均的幸福程度增加了64%,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把人从现实世界里拉出来,人是自然的产物,回到大自然去充电,让负能量归零,大自然会治愈我们的各种纠结与焦虑。
站在文昌阁上,先前咆哮奔腾的黄河在高处看来显得安静和沉默,阳光斜斜地照在河面上,黄河在这一刻变得闪亮起来,他的雄浑磅礴在这一刻温柔起来。远来的黄河慷慨地滋润着真武山的一草一木,雕刻着真武山鬼斧神工的崖壁。黄河为真武山带来了远来的旅人和财富,带来了远方的传说又带走真武山的故事。他们相濡以沫,千百年来相互镌刻着对方的信息,他们相忘于江湖,不断地迎来又送走。远去的是黄河,守护于此的是真武山,他和这片土地上的人一样豁达而坚韧,也许,山就是人,人就是山。
文字:李瑞花
编辑:苏东峰
审核:马 燕
版权所有©山西文化旅游网 ICP : 晋ICP备2021017959号
员工查询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