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探索 > 雨润摩天岭

雨润摩天岭

发布日期:2024-08-28 17:01 文章来源:大同晚报

  

摩天岭烽火台


宁鲁口段明长城


远眺摩天岭长城和镇宁楼


  初秋时节,大同的雨多了起来,时而细丝轻柔,时而密集倾盆。有了雨水的滋润,塞上大地变得比以往更有生机与活力。绿意盎然中,仿佛换了一幅模样,惹人不免想走近走近。若是选一处兼容雨润之美与人文之奇的所在,不妨来左云摩天岭风景区走一走,那里的山水画意与长城风光,值得远观近赏,细细品味。


山南


  一座山横亘北面,巨大平直。巨大,与其身形有关,青黛色的山体远望已是十分震撼。平直,是描绘其无起伏,从西向东,板板正正的。导航显示为晋蒙分界的马头山。


  雨中的马头山,山色较晴日下显得更为深沉,整体深青色,个别地方有墨绿点缀。山顶被薄雾包裹,时隐时现。山风吹拂间,云团时开时合,丝絮般的云朵被吹得变幻身形,恣意组合,像蓬草、像大鸟、像萌犬、像奔马。云低时,几乎与山脊上的黄褐色边墙接触,仿佛站在上面,手可触摸到有形却无形的流云。


  黄褐色的边墙,系明大同镇外长城,筑于明嘉靖年间,称为“新大边”。新大边,自然对应“旧大边”,那是一道位于山北的防御体系,以旧垣加墩台加边堡的模式构建,始于明洪武年间,后防线向南退守,山南成为防御主基地,一道新的长城被筑起来,发挥拱卫边防的作用。


  探访这道长城,以前只能徒步,走过农田小径,跨过山溪冲沟,费力费时。如今,一道长城旅游公路为访客提供意想不到的便利,可直达不少代表性地段,既能远观黑土口两边交汇的奇景,也可直抵月华池下,探访明长城上最小城堡的神秘。


  雨润之时,路、长城、高山组合出平日难得一见的画面,人的思绪仿佛从单纯的景物观赏中抽离,走进写满岁月故事的历史烟云中。


雄关


  向西,经过徐达窑、八台子、威鲁堡,到宁鲁堡,山形开始变化,呈陡峭高擎之姿。长城随山形起伏,呈现龙腾气势。这处跃起的山,就是摩天岭。


  摩天,意与跟天接触,多用来形容高耸之形。左云的摩天岭,初成于千万年前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为第三系火山遗址。地质构造间的挤压喷发改变了大地的形状,厚重坚硬的玄武岩不断堆叠,越来越高,最后达到摩天的视觉效果。


  蒙蒙细雨,给摩天岭增添一抹奇异的色彩,没有阳光强烈的涂抹,眼前景物的色彩饱和度又增几分。长城与深绿的山体映衬,线条清晰,走向明确,先起仰后延展,配得上“壮丽”二字。


  在宁鲁口,长城以雄关的姿态出现。有关必有楼,宁鲁口的楼称为“镇宁”。楼建两层,底实上空,材料为青砖。楼高17米,楼体上下贯通,二层周边有回廊,外墙有箭窗,可从不同的角度瞭望。


  关于镇宁楼的建设初衷,研究者认为与明蒙互市有关。明隆庆年间,宣大总督王崇古、大同巡抚方逢时以俺答汗之孙把汉那吉款塞投明为契机,推动边境贸易的开放,沿长城设马市。宁鲁因地处蒙汉交往要道处,故也被列入开放之列。镇宁楼下,保存完整的院落,北有小门,据说可通边外市圈。


  雨水落在厚重的青砖上,散发出独特的味道,有些古早之感。科学解释这种味道是水与砖石中某种化学元素反应的产物。比之科学解读,还是更愿意将此味道理解成岁月给砖石留下的积淀。


出塞


  登上镇宁楼北望,皆山。镇宁楼下,一条河一条道相伴,在烟雨中通向远方。


  雨多,河的形状渐次完整,可见波光闪动。低洼处,还积出片片水坑,环抱着青灰色的石头,颇有岁月静好的美感。河边,山道弯弯向北直通内蒙古自治区凉城县。在国道省道修通前,往来晋蒙的行旅多经此,随之出现一个充满感情色彩的名词,“出塞”。


  塞,汉语含义较多。出塞的塞,与长城边界有关,多指长城上的关卡或边界险要之处。据考,摩天岭的出塞之举起于3000多年前,与周穆天子有关。战国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后,置武州塞以备边,摩天岭凭借地形地险,成为要塞关键。身披皮甲铁胄持戈的赵国士兵驻巡,维护着王朝北边的秩序。西汉初,匈奴兵力强盛,常袭扰汉境,汉初以和亲政策相待,以王室公主嫁与单于。车辚辚,马萧萧,汉家儿女告别家乡亲人,踏上出塞的路途。


  提起出塞,最有名的人物之一当数王昭君。公元前54年,南匈奴单于呼韩邪向汉朝称臣归附,并向汉元帝自请为婿。元帝遂选宫女王昭君赐婚,昭君被封为“宁胡阏氏”,为汉匈和平、安宁做出巨大贡献。


  关于昭君出塞的线路,一说从长安出发向北经秦直道入匈奴地,一说出长安过潼关,再沿汾河上溯过句注陉(今天的雁门关)经大同盆地西北边,直达匈奴王庭。关于时间,现代画作多描绘为大雪纷飞时,昭君怀抱琵琶骑于马上,面容平静目光深邃,似有思乡之情流露。不知作者从何推断出塞时间“大约在冬季”,按常理,出行塞外以夏秋季最宜,或许也是一个雨润沃野的日子。


  从摩天岭向西北,有山岭名蹄窟,传为昭君出塞路过。《左云县志》卷二之《地理志》条载:“蹄窟岭……盖因出塞,道经此岭。其石上有马蹄窟,至今痕迹宛然。”


牧野


  雨云低垂,沃野存芳。雨后的大地散发出独有的清香,令游人沉醉。摩天岭景区内的长城旅游公路在绿的海洋里蜿蜒,道路两侧不时闪现两种截然不同田野风情。


  一边,连片的农田里谷穗低垂,绿色的谷粒密密生长,连日的降雨正好满足谷物生长的需要,把大自然的馈赠凝聚。谷穗随轻风摇曳,发出沙沙的声响,仔细听,似乎还有低语轻吟。两个月后,它们将离开大地,以金灿灿的样子出现在人们面前,那时它的名字叫小米,五谷之一,农耕作业硕果。


  一边,是风吹草原见牛羊的美景,高大的柠条丛里,几十尾膘肥身壮的羊低头觅食,雨丝飘过,也没能惊动它们享受的心情,只有个别抬头望天,好像对今天云的形状和雨的去向表示好奇。有一两只羊越界,羊倌挥鞭提醒,换来两声咩咩,让空旷的林间草地显得更加宁静美好。


  一农一牧,道出摩天岭与大同长城所在地区“宜农宜牧”的特点。这方神奇的土地是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交错带,上千年来各民族于此交流交往交融,写下民族融合的灿烂篇章。


  雨停了,摩天岭的长城公路上多了几辆挂着蒙A车牌的车,车上人的口音与晋中方言接近,估计他们的祖先与“走西口”有交集。100多年前,摩天岭应见证过中国近代史上那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那些坚韧不拔、生生不息的脚步,又有多少走出摩天岭,走向未来。


  文/图:温鹏毅

编辑:苏东峰

审核:马   燕



全部评论0

    关于我们

             山西文化旅游网创办于2019年,是良友文摘报社媒体产业链(报纸、网站、新媒体)中的重要一环。作为山西省首家综合性文化旅游信息网站,山西文化旅游网立足山西、辐射全国、面向世界,全方位围绕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整合政策、市场、景区、游客等关键节点,深入解读山西11市的历史文化和旅游景区,全面快速权威发布旅游、文化、政策、市场主体等方面的信息,全新展现山西文化旅游魅力,全方位彰显山西文化旅游新形象,把山西优秀历史文化和优质旅游资源推向全世界。经过深耕多年,山西文化旅游网不仅成为我省文化旅游行业的主流媒体平台,更成为全国各地网民了解山西、探寻山西的根据地和活地图。

    • 监督电话:
      0351-4282766
    • 业务合作:
      18135385757
    • 联系邮箱:
      240086217@qq.com

    版权所有©山西文化旅游网   ICP :  晋ICP备2021017959号
    员工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