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探索 > 走进藏山

走进藏山

发布日期:2024-06-26 15:36 文章来源:阳泉晚报

  

  天气晴朗,惠风和畅。路旁一大片郁金香正开得如火如荼,红的如火,黄的赛金,嫩绿色的叶子紧贴在修长的茎秆上,株型挺拔,花香馥郁,轻歌曼舞。


  下了高速,沿着林荫公路,约半个小时的车程,远远地就看见一块镶嵌着“忠义盂县”的石碑,指引着我们行驶的方向,吸引着我们的眼球。


  这里就是藏山风景区,是赵氏孤儿的起源地,是忠义文化的发祥地,因为春秋时期藏孤救赵的故事而闻名遐迩,距今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


  藏山,地处太行山西麓,山西盂县城北十八公里处。境内峰峦叠翠、古刹栉比,山间清泉潺潺、飞瀑流水,徜徉其中,峭壁连天、漫山绿染,使人如入仙境,被誉为晋东第一名山。藏山原名盂山,因其形似盆盂而得名,后人为颂扬程婴舍身护主藏身此处十五年的义举,将盂山改名藏山,立祠祭祀,香火不绝。


  公元前597年,奸臣屠岸贾妄图独揽晋国大权,将桃园弑君的罪名强加给国卿赵盾,致使赵氏300余口被满门抄斩,血流成河。赵盾儿媳怀有身孕,侥幸逃出,生下遗腹子赵武。门客程婴一心护主,携赵武逃到盂山隐姓埋名,风餐露宿,保留了赵氏唯一的血脉。也正因此,才有了后来的三家分晋和长达181年的赵国国祚。


  在藏山入口处,有两棵形状奇特的古松,人称“龙凤松”。龙松弯曲盘虬,枝干嶙峋,正欲跃跃腾飞;凤松袅娜曲弯,亭亭玉立,宛如大家闺秀,来到这里的人都忍不住驻足观赏,啧啧称奇。


  往前走,映入眼帘的是一挂丈余宽的人工瀑布,清澈、晶莹的泉水沿着玉色石阶奔流而下,如银丝、如珠挂,叮咚作响,林籁泉涌,天外之音。


  碑文广场堪称壮观。这里有明代、清代的石碑六十通,青石碑亭雕饰精美、肃穆庄严,上面完整地记录了赵氏孤儿藏匿地的前世今生。藏山因藏孤而得名,没有这段历史,就不会有藏山的忠义文化,就不会有赵氏的发展巅峰,藏山成了历史的标记。站在碑前,研读碑刻文字,抚摸历史风烟,我的心中有一种跌宕起伏的辽阔。


  沿着石径小路向前走,我们看到了“千古榆抱槐”的景观,生在悬崖峭壁上的一棵榆树和一棵槐树,枝叶青翠,虬骨嶙峋。密密层层的枝叶相互缠绕,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死生契阔、与子同说,像极了程婴和赵武十几年里相依为命,互不分离。草木亦通人性,想来它们也在为这段感天动地的故事而情难自已。


  顺着路标一路上去,就到了藏山的核心景区——藏山祠。这是一个大的建筑群,由文子祠、藏孤洞、八义祠、报恩祠等组成。藏山祠依山而建,鳞次栉比,别具风格。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最古老的山门,山门是上下二层结构,下呈石拱洞状,上为木建楼阁。山门南侧有巨大的石壁,人称“龙壁”,上面镌刻着两条蛟龙,吞云吐雾,刻工精湛,石洞正中赫然写着“藏山”二字,是由唐代大将军张世贵的世孙亲笔题写。


  进了山门,迎面看见一棵高达20多米的参天古松,传说是程婴为了鼓励赵武刻苦学习而栽种的,后人起名“育孤松”。旁边的“藏孤胜境”牌楼位于庙首,檐牙雕琢,琉璃瓦棱,金光闪闪,煞是雄伟。进去就是正殿,正中是赵武塑像,两旁分列着文臣武将彩塑,姿态威严,栩栩如生。因赵武谥号赵文子,这里又名“文子祠”。大殿左右的壁画上,详细记叙了藏孤救赵的故事始末,壁画惟妙惟肖,色彩如新。后面的报恩祠,一龛三殿气势非凡,与天然的岩龛完美融合为一个整体。在这里,我们还看到了一座保孤祠,这是专为程婴的孩子建造的。当年程婴为救赵武,忍痛将自己同岁的儿子交给了来搜查的人,谎称这就是赵氏孤儿,正是程氏两代人的付出,赵武才得以保全。一个高不盈米、宽不过几尺的土洞,竟然藏匿了晋国的正卿长达十五年的时间,不得不说造化弄人。正是折服于程婴的忠肝义胆,凛凛正气,多少人不远万里,跋山涉水,也要来看一眼藏孤洞,感受他的义薄云天,传承中华民族的忠义文化。


  藏山不仅有丰厚的历史底蕴,自然景观也堪称一绝。这里有天然形成的溶洞,滴水岩款款而流,常年不绝,珠飞玉溅,林籁泉涌,观之神清气明,饮之唇齿留香;园区里还有120余米高的天梯,高耸入云、直插天际;从云梯上去就是南天门,里面游乐项目众多,游客纷至沓来、络绎不绝;一个偌大的碧波粼粼的湖边汇集了很多人,他们兴致勃勃,声浪一次高过一次,原来这里是有名的“喊泉”;一条400多米长的滑道、一座100多米高的玻璃吊桥,挑战着人们的生理极限,惊呼声、欢笑声、嘈杂声响成一片。从南天门下来,是一片古色古香的寺庙建筑群,内有晋冀鲁豫最大的室内卧佛像,有距今900多年历史的暮鼓晨钟——“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微微苍穹、茫茫大地,唯有这钟声,能让人找到生命的本真。


  藏山,一个山美水美人文美的地方,这里层峦叠翠、高山仰止,这里钟灵毓秀、造化神奇,这里是仇犹国的发源地,是民族精神的本源。这里藏住了山,却藏不住历史;这里藏住了人,却藏不住文化——忠义藏山、秀水湖畔,源远流长、生生不息。一段传奇、一个信念,铸就了千秋万代的旅游胜境和历史文化——“藏山藏在九原东,神路双松谡谡风。雾障几层宫霍鲜,霜台三色绿黄红。当年难易人徒说,满壁丹青画不空。忠在晋家山亦敬,南峰一笏面楼中。”  


  文字:李娟银

编辑:苏东峰

审核:马   燕



全部评论0

    关于我们

             山西文化旅游网创办于2019年,是良友文摘报社媒体产业链(报纸、网站、新媒体)中的重要一环。作为山西省首家综合性文化旅游信息网站,山西文化旅游网立足山西、辐射全国、面向世界,全方位围绕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整合政策、市场、景区、游客等关键节点,深入解读山西11市的历史文化和旅游景区,全面快速权威发布旅游、文化、政策、市场主体等方面的信息,全新展现山西文化旅游魅力,全方位彰显山西文化旅游新形象,把山西优秀历史文化和优质旅游资源推向全世界。经过深耕多年,山西文化旅游网不仅成为我省文化旅游行业的主流媒体平台,更成为全国各地网民了解山西、探寻山西的根据地和活地图。

    • 监督电话:
      0351-4282766
    • 业务合作:
      18135385757
    • 联系邮箱:
      240086217@qq.com

    版权所有©山西文化旅游网   ICP :  晋ICP备2021017959号
    员工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