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探索 > 初夏又上马趵泉

初夏又上马趵泉

发布日期:2024-05-31 17:13 文章来源:运城晚报

    

  初夏五月的一天,我在四年后再一次登上了运城稷山县北蟠龙山窝,走访了双“国字号”的马趵泉村,该村被国家命名为“中国传统村落”和“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同时也是山西省首批3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之一。


  缘由是马趵泉村的韩根龙先生邀请多次;再者稷山县三晋文化研究会今年活动计划中有古村落调研这一项内容。几年没去,究竟有什么样的变化呢?


  马趵泉村,是稷山县西社镇的一个自然村庄,归马家沟村村委会管理。这些年声名大噪,参观的人不少。因为,晋南这片,要说没有商业化的原始山村,当属马趵泉村。石山、石房、石窑、石路、石墙,除了石还是石,除了绿还是绿。大家说这古村是原汁原味的天然氧吧一点不为过。


  清晨,我们悠悠地从县城乘车出发,沿着蜿蜒的省道,盘山而上,这条路俗称“老牛缠”,要拐30多个弯,人们说走完“老牛缠”,就到马趵泉村。随着旅游导游牌的提示,从县城出发半个小时,就到了马趵泉村的岔道路口,这里有一块十余亩大的广场,是前几年新修的,广场的西边,沿石坡地形修了一层层的古典式窑洞新居,准备迎接大的团体来马趵泉村搞研学活动,或者团队集体考察。


  马趵泉村路口的北坡上,就是著名的稷山县抗日民主政府所在地。现在是省、市、县的“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实际上,这里原是元末明初修建的一座庙宇,叫“玉皇庙”,规模不小,有一座石头大戏台,一周两层石楼,四合大院,过去是当地老百姓聚集搞社火活动的场所,现在整修得不错。沿着蟠龙山脚下的百余个石台阶,走在茂盛的林丛中,宛如一座深山古刹,隐于绿林之中。凭着地理优势,抗日战争期间,抗日志士指挥着几个县的军民抗战,日寇攻打了多次,都未攻入。现在里面有当时抗战事迹的展览馆、照片、实物。据记载,当时聚集几百人在此,此处晚上还常常表演戏剧等文艺节目,俗称“小延安”,现在有门警室、灶房、报务房、县长室等,再现当年情景。


  省道离马趵泉村只有一公里多的路程,转眼就到,路现在好走了,有两辆客车那么宽,让人心里顿感舒坦。水泥路面平整干净,下雨也可畅行无阻。


  更大的变化在山村。原来这里的主要街道上,有养鸡的,有堆粪的,现在整洁干净,不论你行走在街头巷尾,还是山村陡坡,到处是修旧如旧,焕然一新。


  我印象深刻的有六个地方。


  一个是村南的大戏台,原来木枯柱朽,台子顶的木椽条透着天,上面破碎的老瓦片支离破碎,不时,可掉下来砸着脑袋,墙上的作画及裱墙里的敕石记载着几百年的老台子的过去。戏台小巧玲珑、设计考究,是清朝的工匠杰作,下面有桥洞,山上的暴雨瓢泼而倾,到这里钻到古戏台下面的水道,乖乖地顺道大沟向东南掉头。下面大水淌,上面锣鼓响,颇有一番雨天还看戏的场景。如今,相关部门投资了近百万元恢复了原样。


  第二个地方,应该是村西南高崖上的“马夫庙”,传说当年李世民带领人马行至马趵泉,因找不到水,马蹄一踏,一道清泉喷涌而出,救了兵马救了人,就叫马趵泉。传说马夫是位神人,才训下这么精良又通人性的马。后来,这里的人们,建了“马夫庙”,纪念这位神人,几百年风吹雨打,庙损了,残留根基。为了把古村的动人故事传承下去,市、县、村共努力,又照原样恢复了“马夫庙”。


  第三个地方,有一座保存完好的四合院叫“光裕堂”,是韩氏家族的老宅。据后人讲,在民国时期,宅子里挂满了床板大小的金字大匾,上下两层住着好几户人家,后来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纷纷走出大山,外出打工去了。这几年,韩家的几个兄弟,看到了马趵泉旅游发展的前景,一合计,自己出钱出料,花了几十万元,把个老式的两层楼式的四合院修旧如旧,可见各式古式花格的窗扇和雕刻纹样的二楼护栏。我们踏着厚木板做成的楼梯上去,楼下四合院子里几个男男女女敲花鼓,“咚咚锵,咚咚锵”的鼓点,仿佛穿越时空,如同当年几个县的八路军驻军来到大院一般热闹。


  第四个地方,当属当地的几户老百姓返村创业,开办的花田酒地、忆香源、龙凤客栈等。他们办起了餐饮农舍,接待来马趵泉村游玩的人们。地地道道的方言、花花绿绿的土菜,让你享受一顿绿色餐食,什么土鸡蛋炒香椿、野葱烧木耳、凉拌青马牙、茴茴菜、面麻椒等等,那清炖土鸡用大砂锅就炖了4个小时,看着都让人垂涎欲滴。


  第五个地方,便是农业加经济作物。原先好多村民都因村里留不住人外出打工,现在纷纷回村,为什么呢?原来村里组织大家种了经济植物,一种是艾草,艾草是中草药,性温,具有温经散寒的功效,能够温通经脉,发散风寒,逐寒湿而止冷痛,收购价也看好,夏天还可驱蚊,马趵泉村在层层梯田和大块平地上种了几百亩。初夏正是播种的好时机,男女老少都上阵,地里红红火火,村里还准备搞合作社,从产销、科技、种管等方面组织起来,走产业化之路。


  还有一种天然山茶值得一提,他们在马趵泉村村北有故事的韩家坟地一带,种植了百余亩。山茶的名字叫“四月雪”,在1100米海拔的地方生长,“四月雪”是流苏树叶,五年后进入丰产期。


  “四月雪”茶叶是生长在大山深处千米海拔的树叶,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老百姓喝了几百年。


  竞明先生曾写过一首诗赞“四月雪”:“四月流苏花如雪,花浓片片赛白蝶。白裙轻舞香浮动,舞曼翩翩引目睫。”产量上去后,马趵泉村准备采取南方茶农炒茶的工艺,配上好包装,让其闪亮登场。


  第六个地方,是在马趵泉村的山谷里,出现了一个现代化的休闲场所,叫“旷野山谷”,据说是稷山县企业家投资近千万元兴建的,虽然有现代化的元素,但它的选址确与古村落相隔不近,毫不影响古村落的风貌,一条坡度不大的道路,左拐右拐就上去了。白天去似乎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但是到了夜晚,偌大的草坪上,跳的、唱的人们,休息厅里喝咖啡的、饮啤酒的人们,都尽情地享受着山谷的夜色,大电视屏幕上播放着流行歌曲,映着月光,婆娑起舞,或高歌一曲,兴许能减轻工作的压力。这里有帐篷旅舍,几十处太空房可供游人居住休息。尤其是每逢周五,一辆辆小车便停满了几个停车场,工作人员说,每逢双休日,房间就被提前订满了,也有从运城市区和河津、侯马过来的游客来此地。游人白天观古村,夜宿深山,休息两天后,又奔赴自己的工作岗位,惬意又悠闲。


  一天的调研下来,同行者兴致勃勃,余犹未尽,都提出了许多建议,有的想利用韩家世传搞太极拳培训;有的想用一村韩姓世代忠义搞剧本;有的想把村里的故事编成情景剧;有的想在老戏台上搞山里鼓点的花鼓表演;有的想宣传抗战时期政府所在地的工作内容和相关活动等。大家纷纷为古村出谋献策,相信不久,马趵泉村这千年古村将更加“活”起来了。  


  文字:安新明

编辑:苏东峰

审核:马   燕



全部评论0

    关于我们

             山西文化旅游网创办于2019年,是良友文摘报社媒体产业链(报纸、网站、新媒体)中的重要一环。作为山西省首家综合性文化旅游信息网站,山西文化旅游网立足山西、辐射全国、面向世界,全方位围绕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整合政策、市场、景区、游客等关键节点,深入解读山西11市的历史文化和旅游景区,全面快速权威发布旅游、文化、政策、市场主体等方面的信息,全新展现山西文化旅游魅力,全方位彰显山西文化旅游新形象,把山西优秀历史文化和优质旅游资源推向全世界。经过深耕多年,山西文化旅游网不仅成为我省文化旅游行业的主流媒体平台,更成为全国各地网民了解山西、探寻山西的根据地和活地图。

    • 监督电话:
      0351-4282766
    • 业务合作:
      18135385757
    • 联系邮箱:
      240086217@qq.com

    版权所有©山西文化旅游网   ICP :  晋ICP备2021017959号
    员工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