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檐飞龙
红墙黛瓦
正殿巍峨
山门沧桑
从运城垣曲县城东南角向东三公里,越过一道冲水深沟,上去坡顶就到了黄土高冈之上的埝堆村。村子不算大,但巷道干净,在村子西北角坐落着一座六七百年前遗存至今的古庙宇。这就是埝堆玉皇庙。
其实,早年这座庙宇离村子比较远,改革开放后,随着老百姓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居环境不断改善,村子不断向周边扩展,庙宇才渐渐被“裹”到了村子里。如今,它犹如一位坐在众多后生中间的耄耄寿星,安祥地呼吸着现代文明气息。
春日阳光正好,在垣曲县文物保护中心友人的陪同下,我们观瞻了这座庙宇。远远望去,便看到两座古老的宫殿式建筑被围在一圈高大显眼的红色围墙中间,围墙墙头以筒板灰瓦人字形搭盖。山门旁有一口古井和一棵古柏,合着山门宫殿式顶盖,更有贴着围墙摆放着多个石臼碑座,给人一种久远的沧桑况味。
山门悬有“玉皇庙”三字的匾额,侧边一座石座方碑镌有简要文字介绍,从中可知玉皇庙为元代遗构,一进式院落格局,南北进深26.8米,东西宽17.95米,占地481平方米,原有正殿、戏台、东西耳殿、东西厢房和掖门等主要建筑。整个建筑规模小巧,布局合理,体现了古代传统建筑布局的特点。现仅留中轴线上的正殿和戏台,其他建筑均已不存,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走进庙院,院落以灰色条砖铺地,平整、干净而利落,衬得整体环境愈加幽雅、空寂而肃穆。两座大殿稳稳伫立在高高的台基之上。台基周边砌有青砖,高出地面足有一米六七,把大殿托举得壮观而雄伟。
正殿前有月台,月台略低于正殿台基,其长宽都在六七米开外,面铺方形地砖,宽阔平敞。月台上安放着两尊古铜色大香炉,月台下两边各有一尊铁铸大鼎,鼎内存水,以备应急所用。
正殿戏台呈现元代遗风
正殿坐北朝南,面阔三间,当心间设双扇板门,两侧间为槛窗,全为木质结构,简约朴素。单檐铜板灰瓦造顶,房脊、侧檐两端皆有吻兽装点,造形灵巧生动,栩栩如跃动之状。前檐沟滴紧密,檐下铺作七朵,形制大气磅礡,匠心独具。正殿墙体厚实,盖为土夯和土坯,外敷草泥,粉以赭色颜料,外观整体,显得古朴典雅且有厚重之气。
走进殿内,进深四椽,三间通体,五尊神像坐北向南分列东西。中间最高大者为玉皇大帝,前站金童和玉女,右边是关帝爷和药王爷,左边为王母娘娘和黛眉娘娘。五尊泥胎彩塑皆取坐姿,面露慈悲,神态各异。
据介绍,正殿三间面宽10.25米,进深四椽5.58米,建筑面积57.97平方米,单檐悬山顶。全殿共计用柱15根,前后椽柱8根,两边4根,附柱3根。柱头施五铺作双下昂斗拱,补间斗拱皆一朵,仅当心间为梅花形大斗,令拱皆为异形拱。
正殿梁架结构简练,当心间四椽栿通达前后檐用两柱,四椽栿两端置于前后檐铺作之上,铺作由檐额承托,此构造将梁栿以上全部荷载分散传递到檐额之上,使建筑整体构架受力均匀,坚固耐用。而山梁架与当心间构造有所不同,在两山面增置前后山柱,梁架改为前后搭牵对平梁,使网柱更加稳固。当心间东西两缝梁架(纵架)之间只设长垫板,而不施攀间枋,体现了明显的地方风格。而前后檐柱之上采用大檐额之制,檐额、榑枋等用材随意,稍加砍削即使用,则又体现了元代建筑制作方法。
正殿当心间面阔3.58米,柱高2.86米,与宋代《营造法式》之”柱高不越间广”相合。斗拱材宽115毫米,单材高165毫米,约合宋代《营造法式》中的七等材。建筑柱径与柱高之比,前檐斗拱与柱高之比,总举高占总高的百分比,柱高占总高的百分比,均与山西其他地区现存的金元时期木构建筑比例极相吻合。
以上均反映了埝堆玉皇庙正殿的元代建筑特征。它是山西南部地区现存为数不多的早期木构建筑的代表性建筑之一,体现了较高的建筑历史、艺术和科学研究价值,为研究山西南部地区早期建筑发展及宗教信仰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例证。
款步来到正殿不远处的戏台,戏台坐南向北,与正殿相对,其外观和规制与正殿相仿,也是面阔三间,进深四椽,明间通檐用两柱,悬山铜板瓦顶,建筑面积与正殿相差无几。
友人说,虽然戏台具体构件和建筑制作与正殿不尽相同,但主体构架相同,均具有元代的建筑风格和特点。台口展阔,侧边有上下台阶,只是如今台内空空,一览无余,想来时过境迁,物是人非,戏台早已失去了昔日的红火。
修旧如旧再现古建之韵
环视整个院内,有高大的古柏,有新栽的白皮松,有紫薇、红梅等多种花草,东墙根还有几通石碑(皆记载了历代捐资修庙的有关事记),这些都让古庙于古老简朴之中又平添了一份难掩的生机。
友人说,此庙确切创建年代虽至今无稽可查,但据遗存的残碑碑文可知,明代成化年间、清代康熙四年(1665)、嘉庆二十三年(1818)均有修葺或重修。加之正殿和戏台主体构架仍基本保留着元代建筑风格和特征,可推断该庙最迟在元代已经创建无疑。到了近现代,民国二十六年(1937),村民又集资重修庙宇,但抗日战争期间,东西耳殿和东西厢房皆被烧毁,掖门也坍塌,只留下了正殿和戏台两座孤殿。
改革开放后,遗留下来的文化遗产越来越受到国家的保护和人民的重视。2006年,这座庙宇因其自身无可替代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价值,又是研究山西南部地区早期建筑发展和宗教信仰等方面的重要实物例证,故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先对戏台进行了全面性修缮。2012年,国家又拨专款全面修缮了正殿,恢复了围墙,新建了山门,这才有了如今古色古韵的元代玉皇庙。
两次修缮,完全依从原有规制,在保证原有建筑风格和特征的基础上,只作修补,不动筋骨,保留原有建筑的元代风貌,体现了国家对历史负责、保护文物和爱护文物的宗旨。
垣曲埝堆玉皇庙是国家历史文化遗存中不可多得的建筑实体之一。它为研究山西南部地区早期建筑发展和宗教信仰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例证,有着无可替代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价值。
文字:王端阳
编辑:苏东峰
审核:马 燕
版权所有©山西文化旅游网 ICP : 晋ICP备2021017959号
员工查询
全部评论0